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193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锅炉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余热,如果不进行回收利用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还会造成严重的余热资源浪费,使得整个系统热效率低,能源消耗量大,并且排出的热废气温度相当高,高温会对烟 造成严重的热腐蚀,损坏设备;另一方面,将高温废气直接排入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温度过高的尾气通常较难进行尾气处理。因此,对锅炉尾气余热的处理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研究出了锅炉尾气余热回收用的装置。如2009年7月I日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1266029Y公开了一种锅炉尾气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锅炉尾气热能回收利用装置,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有数个金属导热片和传热通道,传热通道的一端部与锅炉尾气排放通道交叉连接而不连通,连接处形成一种交叉通道,交叉通道由数个金属导热片排列安装而成,传热通道的另一端部则连通到锅炉的进气口。此种结构的完全利用金属进行传导,尾气余热回收不充分。有鉴于此,有必要对上述的锅炉尾气回收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能够提高对锅炉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有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室及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室,所述第一热交换室中设有第一尾气通道及第一冷水通道,所述第二热交换室中设有第二尾气通道及第二冷水通道;所述第一尾气通道与第二尾气通道相连通。优选的,还包括温控阀,所述第一尾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口及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尾气通道包括第二进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温控阀位于连接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的管道上。优选的,所述温控阀为三通温控阀,所述三通温控阀还连接有排气通道。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排气通道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室中的第一冷水通道的直径大于第二热交换室中的第二冷水通道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采用级联的两个热交换室,能够提高对锅炉尾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具体的,锅炉尾气从第一热交换室的第一进气口通入,经第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后,将尾气中的大部分余热传导至第一冷水通道的水中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排出的锅炉尾气导入第二热交换室的第二进气口,经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后,将尾气中的部分余热传导至第二冷水通道的水中后排出。锅炉尾气经过第一热交换室及第二热交换室的处理后,尾气的余热温度大大降低。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对锅炉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率,能够充分利用尾气余热资源,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第一热交换室,11-第一热交换器,12a-第一进水口,12b-第一出水口,13a-第一进气口,13b-第一出气口 ;20-第二热交换室,21-第二热交换器,22a-第二进水口,22b_第二出水口,23a_第二进气口,23b-第二出气口 ;30-温控阀,40-排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有第一热交换器11的第一热交换室10及第二热交换器21的第二热交换室20,所述第一热交换室10中设有第一尾气通道及第一冷水通道,所述第一冷水通道包括第一进水口 12a及第一出水口12b,所述第二热交换室20中设有第二尾气通道及第二冷水通道,所述第二冷水通道包括第二进水口 22a及第二出水口 22b ;所述第一尾气通道与第二尾气通道相连通。工作时,锅炉尾气从第一热交换室10的第一进气口 13a通入,经第一热交换器11的热交换后,将尾气中的大部分余热传导至第一冷水通道的水中后从第一出气口 13b排出;排出的锅炉尾气导入第二热交换室20的第二进气口 23a,经第二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后,将尾气中的部分余热传导至第二冷水通道的水中后排出。本装置锅炉尾气余热的利用率高。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温控阀30,所述第一尾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口 13a及第一出气口 13b,所述第二尾气通道包括第二进气口 23a及第二出气口 23b,所述温控阀30位于连接第一出气口 13b与第二进气口 23a的管道上。所述温控阀30为三通温控阀,所述三通温控阀还连接有排气通道40。温度阀中预设有温度阈值,并且以该温度阈值控制从第二出气口 23b排出的尾气的流向。具体的,若排出的尾气余热温度高于温度阈值,则将尾气通入第二进气口 23a,并对尾气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否则,则将尾气导入排气通道40。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气口 23b通过管道与排气通道40相连通。该设计能够使从第二出气口 23b中排出的尾气与第一出气口 13b排出的尾气共用一条排气通道40,有利于节省安装成本和对排气通道40的规划设计。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室10中的第一冷水通道的直径大于第二热交换室20中的第二冷水通道的直径。考虑到锅炉尾气通过第一热交换室10时已将尾气中大部分的余热回收利用,而通过第二热交换室20的尾气只存在部分余热,因此,将第二冷水通道的直径设计成小于第一冷水通道,在保证充分吸热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水温。[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采用级联的两个热交换室,能够提高对锅炉尾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具体的,锅炉尾气从第一热交换室的第一进气口通入,经第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后,将尾气中的大部分余热传导至第一冷水通道的水中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排出的锅炉尾气导入第二热交换室的第二进气口,经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后,将尾气中的部分余热传导至第二冷水通道的水中后排出。锅炉尾气经过第一热交换室及第二热交换室的处理后,尾气的余热温度大大降低。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对锅炉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率,能够充分利用尾气余热资源,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室及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室,所述第一热交换室中设有第一尾气通道及第一冷水通道,所述第二热交换室中设有第二尾气通道及第二冷水通道;所述第一尾气通道与第二尾气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阀,所述第一尾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口及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尾气通道包括第二进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温控阀位于连接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的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为三通温控阀,所述三通温控阀还连接有排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排气通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室中的第一冷水通道的直径大于第二热交换室中的第二冷水通道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有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室及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室,所述第一热交换室中设有第一尾气通道及第一冷水通道,所述第二热交换室中设有第二尾气通道及第二冷水通道;所述第一尾气通道与第二尾气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对锅炉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率,能够充分利用尾气余热资源,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文档编号F28D7/00GK202902934SQ20122059207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周海波 申请人:福建海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