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渣锅炉给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618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蔗渣锅炉给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给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蔗渣锅炉给料机。



背景技术:

蔗渣锅炉能够以蔗渣或秸秆等植物残骸作为原料燃烧供热,是制糖厂十分重要的供能设备。锅炉内部属于高温微负压环境,因此用于向锅炉内部投料的给料机十分讲究,不但要求供料及时足量,还要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避免锅炉内部高温气体从给料机泄漏。

授权公告号为:CN20543591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破碎结构的蔗渣锅炉专用的给料机,其在壳体中部设置转轴组件,壳体内侧设置破碎刀片,能在给料的同时对渣料破碎切割,且为了达到密封锁气的效果,转轴组件与壳体内壁设置的间隙极小,仅有0.5~1mm宽。

这道间隙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转轴运转时,料渣不断的塞入间隙中,越积越多,最终卡死转轴,导致给料机不能正常运转。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以解决料渣堵塞间隙导致给料机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蔗渣锅炉给料机,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转轴组件,壳体的上部具有进料口,下部具有出料口,转轴组件转动将渣料由进料口推送到出料口,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模块和第二壳体模块,所述第一壳体模块活动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模块,以组合形成所述壳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中,在所述第一壳体模块的外部设置有支撑件弹性支撑所述第一壳体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中,所述支撑件具有一个,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模块的中部,将所述第一壳体模块定向第二壳体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中,所述支撑件具有两个,其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模块的上部和下部,将所述第一壳体模块定向第二壳体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中,所述支撑件为三个或以上,其均匀等距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模块的外部,将所述第一壳体模块定向第二壳体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中,所述第一壳体模块通过弹性件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模块,以使第一壳体模块产生弹性回复。

优选的是,所述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中,所述第一壳体模块与第二壳体模块铰接,且所述第一壳体模块为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板块。

优选的是,所述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左右两个端板、穿过所述端板端面的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端板之间的叶片,所述两个端板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叶片的两端配合至所述凹槽;

其中,在所述叶片的左右两端或是下方设置有弹簧,以使所述叶片沿着所述凹槽的弹性回复。

优选的是,所述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中,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向上或向下顶住所述叶片。

优选的是,所述的蔗渣锅炉给料机中,所述弹簧一端顶在所述转轴上,另一端顶在所述叶片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将壳体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之间弹性活动连接,当给料机的运作,料渣落入转轴组件与壳体内侧的间隙时,由于第一壳体模块具有弹性回复能力,料渣将第一壳体模块微微推开增大与转轴组件之间的间隙,使得料渣能够被转轴组件刮落,进而从出料口排出,避免料渣逐渐堆积在间隙中,越来越多,而卡死转轴组件,解决了当前蔗渣锅炉给料机普遍存在料渣卡死问题。

其次,本实用新型将叶片与转轴组件弹性连接,当叶片与壳体之间塞有料渣时,叶片能够稍微收缩,避免料渣将叶片卡死,同样解决了当前蔗渣锅炉给料机普遍存在料渣卡死问题。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且具有多种实现方式,能够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蔗渣锅炉给料机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蔗渣锅炉给料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蔗渣锅炉给料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蔗渣锅炉给料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轴组件的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蔗渣锅炉给料机,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转轴组件5,壳体的上部具有进料口3,下部具有出料口4,转轴组件在电机或是发动机的带动下转动,转轴组件转动时将渣料由进料口3逆时针推送到出料口4。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模块1和第二壳体模块2,所述第一壳体模块1活动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模块2,以组合形成所述壳体。活动连接即非刚性连接外的连接方式,目的是为了让第一壳体模块能够相对第二壳体模块活动,这样当壳体与转轴组件之间的空隙塞入料渣时能撑开第一壳体模块,增大间隙,避免料渣卡死转轴组件。活动连接的方式包括活页连接、门页连接、弹簧连接等等铰接方式都行。

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壳体模块1的外部设置有支撑件6弹性支撑所述第一壳体模块。支撑件可以是弹簧、气压或液压顶、弹性钢板等,目的是为了避免第一壳体模块过度位移,同时使得第一壳体模块弹性复位。

在图2中,所述支撑件设置为一个,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模块的中部,将所述第一壳体模块顶向第二壳体模块。

在图3中,所述支撑件具有两个,其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模块的上部和下部,将所述第一壳体模块顶向第二壳体模块。

在图4中所述支撑件为三个,其均匀等距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模块的外部,将所述第一壳体模块顶向第二壳体模块。支撑件也可以设置为三个以上,均匀等距设置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模块通过弹性件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模块,以使第一壳体模块产生弹性回复。通过弹性件连接也属于活动连接的一种,因为弹性件能够使得第一壳体模块相对第二壳体模块活动。弹性件包括具有弹力回复的门页活页,门页或是活页的一半固定在第一壳体模块上,另一半固定在第二壳体模块上,这样第一壳体模块可以相对第二壳体模块翻转,第一壳体模块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门页活页与第二壳体模块连接。弹性件还可以是多个弹簧,弹簧的一端勾挂在第一壳体模块上,另一端勾挂在第二壳体模块上,也能够实现弹性复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模块还可以与第二壳体模块进行铰接,且所述第一壳体模块为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板块。由于板块弹性形变能力较好,料渣塞入间隙时能够将板块顶弯,间隙增大,料渣被刮落锅炉中,避免卡死现象。

如图5所示,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左右两个端板7、穿过所述端板端面的转轴8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端板之间的叶片10,所述两个端板的内侧设置有凹槽9,所述叶片10的两端配合至所述凹槽9;凹槽沿着端板的半径方向设置,且叶片与凹槽活动配合,而非固定连接,因此叶片能够沿着凹槽上下位移。在所述叶片的左右两端或是下方设置有弹簧,就可以使所述叶片沿着所述凹槽的弹性回复。

如图6所示,所述弹簧11设置在所述凹槽9内向上或向下顶住所述叶片10,由于弹簧镶嵌在凹槽内,且顶住叶片,因此料渣塞入间隙对叶片形成压迫时,能够使叶片向下位移,同样能够增大间隙,避免卡死,当料渣掉落,叶片就可以复位。

如图7所示,所述弹簧12一端顶在所述转轴8上,另一端顶在所述叶片10的下方,且叶片是沿着端板7上的凹槽设置,在弹簧的支撑下能够上下位移,同样能够起到放置料渣卡死的作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