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4755发布日期:2019-01-15 22:43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水施工工程装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代土木建筑工程防水采用混凝土结构外包薄膜防水层的做法。作为建筑物第一道外围护体系,薄膜防水层要经受自然环境老化影响,而防水层的弱从属属性、侧向无限属性亦决定了防水层将直接承受建筑物自身运行损伤。基于上述老化损伤机理,采用中间设置浸润加强胎基,两面覆以一定厚度的改性沥青制成的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最符合工程防水设计原理,满足功能性、耐久性需求的产品。根据中国建筑防水行业2017年度发展报告显示,该类产品销量牢牢占据卷材市场第一份额,占比达44.15%。

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传统建筑防水材料,大量应用于基础设施、房地产领域。当前建筑从业人员青壮年流失,老龄化严重引发的用工荒对防水施工亦有波及。伴随着大规模人工手动作业、大龄化作业人数增加,一系列质量、安全隐患愈发凸显:

受限于工人的年龄、体力、技艺、职业操守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整个作业期间的施工质量。人工操作存在的应付了事、随意烘烤现象,尤其搭接边的作业质量直接影响防水效果。搭接带烘烤存在间歇式漏焊、虚焊、密封不严,遗留严重渗漏水隐患,制约了产品的功能性实现。

此外,现有的一些卷材焊接机,将多个喷灯固定在架子上,点燃后对着卷材加热,虽然节省了人力成本,但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仍然存在,而且火焰方向单一在铺设卷材过程中需要往复运输设备。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调整火焰方向且燃烧火焰均匀燃烧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头,该燃烧头够调整火焰方向且燃烧火焰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头,该燃烧头包括:

燃烧头及连接于所述燃烧头的混合管;

其中,所述燃烧头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及转接管,所述内壳体插设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转接管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一侧,连通于所述内壳体,一端连通于所述混合管。

优选地,所述转接管包括转接外管及内管,所述内管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转接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管发生转动,所述燃烧头通过所述转接外管连接于所述混合管,通过所述内管一侧的通孔连通于所述内壳体。

优选地,还包括聚火挡板,所述聚火挡板套设在所述内壳体的出气孔一侧。

优选地,还包括侧位挡板,所述侧位挡板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出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呈矩阵式均匀分布与所述内壳体一侧。

优选地,还包括点火杆,所述点火杆包括点火控制电路、点火管及点火针,所述点火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点火管内,所述点火针连接于所述点火控制电路一端,所述点火针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及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涂层。

优选地,还包括比例电磁阀,所述比例电磁设置于所述混合管一端。

优选地,所述出气孔为矩形或椭圆形,且所述出气孔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内壳体的轴线倾斜。

优选地,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体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内壳体插设在外壳体内,通过外壳体的设置起到隔热防爆的作用。

2)通过均匀开设多个出气孔,使燃烧器出气更为均匀,燃烧火焰更为均匀稳定。

3)通过转接管的设置,使燃烧头相对于混合管能够发送转动,进而调整火焰朝向,使燃烧器使用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

附图标记说明

1、燃烧头;2、混合管;3、内壳体;4、外壳体;5、转接管;6、出气孔;7、转接外管;8、内管;9、聚火挡板;10、侧位挡板;11、点火杆;12、火控制电路;13、点火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

燃烧头及连接于所述燃烧头的混合管;

其中,所述燃烧头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及转接管,所述内壳体插设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转接管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一侧,连通于所述内壳体,一端连通于所述混合管。

具体地,内壳体插设在外壳体内,通过外壳体的设置起到隔热防爆的作用。通过均匀开设多个出气孔,使燃烧器出气更为均匀,燃烧火焰更为均匀稳定。通过转接管的设置,使燃烧头相对于混合管能够发送转动,进而调整火焰朝向,使燃烧器使用更为方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接管包括转接外管及内管,所述内管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转接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管发生转动,所述燃烧头通过所述转接外管连接于所述混合管,通过所述内管一侧的通孔连通于所述内壳体。

具体地,燃烧头可相对于混合管进行转动,在完成单方向卷材铺设后,通过调节单元调节燃烧器的位置,而后通过转动燃烧头调整燃烧头朝向,实现卷材连续铺设、蛇形铺设,避免了往复搬运热熔卷材搭接边焊接机。

更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垫片,密封垫片设置在内管与转接外管的连接处,防止燃气外溢引起危险。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聚火挡板,所述聚火挡板套设在所述内壳体的出气孔一侧。

具体地,聚火挡板的上下表面伸出内壳体,遮挡出气孔,调节出气孔的喷气方向,进而调节火焰方向,确保火焰能够高效烘烤卷材搭接边。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侧位挡板,所述侧位挡板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具体地,侧位挡板设置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使内壳体与外壳体连接更为稳固,同时防止燃气外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呈矩阵式均匀分布与所述内壳体一侧。

可选地,多个出气孔可以按照阵列形式排列,也可以是相邻行或列的出气孔交错排列。优选地,多个出气孔均匀地排列于燃烧室的表面。优选地,所述出气孔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等。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点火杆,所述点火杆包括点火控制电路、点火管及点火针,所述点火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点火管内,所述点火针连接于所述点火控制电路一端,所述点火针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及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

具体地,点火控制电路连接于供电电源,点火针的前端为针状,前端穿过外壳体与内壳体用于点燃内壳体内的燃气,针状的设计能够防止内壳体内燃气外泄,引起爆燃危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涂层。

具体地,燃烧头通常用于设置于机架或车体的底部,通过隔热涂层的设置,降低外壳体上表面的空气温度,防止对车体或车架造成危害。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比例电磁阀,所述比例电磁设置于所述混合管一端。

具体地,混合管通过比例电磁阀连接于燃料气源,通过比例电磁阀的设置可以控制燃料气的供气比例及开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空气供气管及燃料供气管,混合管上开设有两个通孔分别连通于空气供气管及燃料供气管,燃料供气管通过比例电磁阀连接于供气源,通过调节比例电磁阀的开关比例即可调整燃料气供气量,继而按预定比例调节空气与燃气供气量比,是火焰强度、温度及方向可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孔为矩形或椭圆形,且所述出气孔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内壳体的轴线倾斜。

具体地,通过倾斜的设置出气孔,火焰可设置成交叉形式,有利于缩短距离。可选地,出气孔的轴线相对于燃烧室的表面可以具有多种倾斜角度。

更优选地,还包括挡火板,位于所述出气孔上方。燃烧室的出火断面正常朝向是前方或者下方,加热前面的卷材或者下面的铺设面,设置挡火板主要是防止火焰向上损毁车辆其他部件。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体顶部。

具体地,通过隔热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外壳体的隔热能力,取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

如图1-3所示,该燃烧器包括:

燃烧头1及连接于所述燃烧头1的混合管2;

其中,所述燃烧头1包括内壳体3、外壳体4及转接管5,所述内壳体3插设在所述外壳体4内,所述内壳体3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孔6,所述转接管5设置于所述外壳体4一侧,连通于所述内壳体3,一端连通于所述混合管2。

其中,所述转接管5包括转接外管7及内管8,所述内管8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转接外管7套设在所述内管8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管8发生转动,所述燃烧头1通过所述转接外管7连接于所述混合管2,通过所述内管8一侧的通孔连通于所述内壳体3。

其中,还包括聚火挡板9,所述聚火挡板9套设在所述内壳体3的出气孔6一侧。

其中,还包括侧位挡板10,所述侧位挡板10设置在所述内壳体3与所述外壳体4之间。

其中,所述出气孔6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呈矩阵式均匀分布与所述内壳体一侧。

其中,还包括点火杆11,所述点火杆11包括点火控制电路12、点火管及点火针13,所述点火控制电路12设置在所述点火管内,所述点火针13连接于所述点火控制电路12一端,所述点火针13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4及内壳体3,设置在所述内壳体3内。

其中,所述外壳体4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涂层(未示出)。

其中,还包括比例电磁阀(未示出),所述比例电磁设置于所述混合管2一端。

其中,所述出气孔6为矩形或椭圆形,且所述出气孔6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内壳体的轴线倾斜。

其中,还包括隔热板(未示出),所述隔热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体顶部。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