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234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溜槽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应用于转底炉生产的高温球状物料从出料设备到冷却设备的输送。
背景技术
溜槽,是两个设备之间的物流通道。转底炉还原后的产品为球状,具有硬度大和高温易氧化等特点,在将这回总高温球状物料从出料设备到冷却设备的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溜槽磨损、高温变形、积料和物料高温氧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了球体的跌落破损,抑制高温物料氧化的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包括若干段溜管、溜管外侧壁的水冷套和溜管下部的气氛控制系统,各段溜管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并设三处支撑,连接件通常为法兰;所述溜管按倾斜、垂直交错的方式布置,倾斜布置的溜管的倾斜角为60° 70°,保证物料顺利滑落的同时减少跌落和对溜槽的冲击磨损。所述溜管内部物料冲击点处布置挡板,形成薄料层,进一步减少磨损。每段溜槽均包括内部溜管和溜管外壁上的水冷套。所述溜管内侧壁截面采用矩形结构,四侧壁相互交错搭建,大坡口焊接而成;其中过料面侧壁钢板厚度为20mm,另三面钢板厚度为16mm。所述水冷套为直连式水冷套,每段溜管的四个外壁上的水冷套各自独立,满足低进高出原则,水冷套内部交错设置隔板,使水呈“S”状流动。完全保证了内壁板及其焊缝的充分冷却,满足抗高温变形。下部溜槽内部注入氮气,可以在溜槽出口处形成氮气氛围,使得物料的高温氧化得到有效控制。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结构巧妙,可以用于输送高温物料,能够避免高温球体在溜槽中的跌落破损和对槽体的摩擦,提高溜槽的高温抗变形和抑制高温物料氧化等功能。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3为水冷套内隔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包括若干段溜管、溜管外侧壁的水冷套和溜管下部的气氛控制系统,本实施例中有五段溜管,分别是第一溜管I、第二溜管2、第三溜管3、第四溜管4、第五溜管5,各段溜管之间通过连接件6连接,并设三处支撑,连接件6通常为法兰;第一溜管I、第二溜管2、第三溜管3、第四溜管4和第五溜管5依次按照倾斜、垂直交错的方式布置,倾斜布置的溜管的倾斜角为60° 70°,保证物料顺利滑落的同时减少跌落和对溜槽的冲击磨损。本实施例中,每段溜管是由四块钢板焊接而成,水冷套在溜管的外侧壁上,水冷套为直连式水冷套,每段溜管的四个外壁上的水冷套各自独立,满足低进高出原则,水冷套内部交错设置隔板7,水流从进水口 8进入,从出水口 9流出,呈“S”状流动,完全保证内壁板及其焊缝的充分冷却,满足抗高温变形。溜管内部物料冲击点处布置挡板11,形成薄料层,进一步减少磨损。溜管内侧壁截面采用矩形结构,四侧壁相互交错搭建,大坡口焊接而成,其中过料面侧壁钢板厚度为20mm,另三面钢板厚度为16mm。本实用新型中,还在第五溜管5上设置了四个进风口 10,使用时将惰性气体鼓入溜槽内部,在出口处形成氮气氛围,抑制物料被再次氧化。下部溜槽内部注入氮气,可以在溜槽出口处形成氮气氛围,使得物料的高温氧化得到有效控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段溜管、溜管外侧壁的水冷套和溜管下部的气氛控制系统,各段溜管之间通过连接件(6)连接,所述溜管按倾斜、垂直交错的方式布置,倾斜布置的溜管的倾斜角为60° 7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管内部物料冲击点处布置挡板(11),形成薄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管内侧壁截面采用矩形结构,四侧壁相互交错搭建,大坡口焊接而成;所述水冷套为直连式水冷套,每段溜管的四个外壁上的水冷套各自独立,水冷套内部交错设置隔板(7),使水呈%”状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为法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底炉出料的水冷溜槽输送装置,包括若干段溜管、溜管外侧壁的水冷套和溜管下部的气氛控制系统,各段溜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溜管按倾斜、垂直交错的方式布置,倾斜布置的溜管的倾斜角为60°~70°。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可以用于输送高温物料,能够避免高温球体在溜槽中的跌落破损和对槽体的摩擦,提高溜槽的高温抗变形和抑制高温物料氧化等功能。
文档编号F27B13/06GK202511618SQ20122008278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吕宁, 吴远胜, 周顺成, 孙磊, 岳珠, 王海浪, 陈晓燕, 韩建淮, 顾元华, 高峰 申请人: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