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水道螺旋排料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7621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螺旋水道螺旋排料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包括螺旋排料机,螺旋排料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均设有炉床密封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设有通过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的传动齿轮;所述螺旋排料机具有环形的螺旋输送管,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内部具有环形的外导水管和内导水管,所述内导水管位于所述外导水管内侧,所述螺旋输送管外侧设有多个旋转叶片。所述螺旋排料机设置三层水道,冷却水先进入螺旋输送管与外导水管之间间隙,再进入外导水管与内导水管之间间隙,最后进入内导水管的内部,冷却水在螺旋排料机内部进行三次循环,充分发挥冷却水的作用,因此所述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的冷却效果较好。
【专利说明】
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应用于转底炉上。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转底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螺旋排料机将生产的金属化球团排出转底炉,螺旋排料机位于1150°C的煤气环境下工作,在设备运行中存在下列的问题:螺旋排料设备位于高温煤气区域,在高温作用下,螺旋输送管和叶片的材质强度降低,导致螺旋输送管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弯曲,叶片变形;在螺旋排料机内部通入冷却水,同时为了保证螺旋输送管的刚度,螺旋输送管较粗,冷却水至螺旋输送管表面距离大,冷却效果不理想,螺旋输送管表面温度高。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冷却效果好的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包括螺旋排料机,所述螺旋排料机的两侧分别连接一第一传动轴和一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连接一冷却水出水口,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端部连接一冷却水入水口,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均设有炉床密封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设有通过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的传动齿轮;所述螺旋排料机具有环形的螺旋输送管,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内部具有环形的外导水管和内导水管,所述内导水管位于所述外导水管内侧,所述螺旋输送管外侧设有多个旋转叶片。
[0007]进一步地,多个旋转叶片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外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与所述螺旋输送管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固定于一第一轴承座和一第二轴承座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导水管具有一空心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输送管与所述外导水管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筋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导水管与所述内导水管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筋板。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所述螺旋排料机具有环形的螺旋输送管,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内部具有环形的外导水管和内导水管,所述内导水管位于所述外导水管内侧,所述螺旋排料机设置三层水道,冷却水先进入螺旋输送管与外导水管之间间隙,再进入外导水管与内导水管之间间隙,最后进入内导水管的内部,冷却水在螺旋排料机内部进行三次循环,充分发挥冷却水的作用,因此所述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的冷却效果较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排料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安装于转底炉上,其包括螺旋排料机,所述螺旋排料机的两侧分别连接一第一传动轴4和一第二传动轴9,所述第一传动轴4和所述第二传动轴9分别固定于一第一轴承座2和一第二轴承座11上,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座11采用固定支撑,所述第一轴承座2采用游动支撑,当所述螺旋排料机受热膨胀时,其轴承不会卡死。所述第一传动轴4上还设有通过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的传动齿轮I。
[0020]如图1和图2,所述第一传动轴4的端部连接一冷却水出水口 13,所述第二传动轴9的端部连接一冷却水入水口 12。所述第一传动轴4和所述第二传动轴9上均设有炉床密封装置(3、10 ),用于密封高温煤气,防止煤气外泄。
[0021]如图1和图2,所述螺旋排料机具有环形的螺旋输送管6,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轴4和所述第二传动轴9均与所述螺旋输送管6连接。所述螺旋输送管6的内部具有环形的外导水管7和内导水管8,所述内导水管8位于所述外导水管7内侧,形成三个环形。所述螺旋输送管6外侧设有多个旋转叶片5。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多个旋转叶片5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螺旋输送管6的外侧,所述旋转叶片5用于将高温的金属化球团排出转底炉。所述内导水管8具有一空心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4连接,冷却水可以从所述空心轴进入所述第一传动轴4内部,进而从所述冷却水出水口 13流出。
[0022]如图1和图2,另外,所述螺旋输送管6与所述外导水管7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筋板14,用于连接所述螺旋输送管6与所述外导水管7,在不影响冷却水流速的前提下,提供支撑作用,加强所述螺旋输送管6与所述外导水管7的刚度。所述外导水管7与所述内导水管8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筋板15,用于连接内导水管8与外导水管7,在不影响冷却水流速的前提下,提供支撑作用,加强所述内导水管8与所述外导水管7的刚度。
[0023]如图1和图2,所述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电机或者液压马达驱动传动齿轮I旋转,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9固定在第一轴承座2与第二轴承座11上,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9与螺旋输送管6连接,螺旋输送管6与旋转叶片5连接,旋转叶片5随螺旋输送管6旋转,将高温的金属化球团排出转底炉,同时利用两个炉床密封装置(3、10)密封高温煤气,防止煤气外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入水口 12进入螺旋排料机,通过第二传动轴9进入所述外导水管7与所述螺旋输送管6形成的间隙;冷却水流动到所述外导水管7的末端,进入外导水管7与内导水管8形成的间隙;冷却水返回流动到内导水管8的头部,进入内导水管8中,内导水管8为空心轴,与第一传动轴4连接,冷却水通过内导水管8和第一传动轴4,最后从冷却水出水口 13流出。
[0024]如图1和图2,所述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螺旋排料机设置三层水道,冷却水先进入螺旋输送管6与外导水管7之间的间隙,再进入外导水管7与内导水管8之间间隙,最后进入内导水管8的内部,冷却水在螺旋排料机内部进行三次循环,充分发挥冷却水的作用,因此所述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的冷却效果较好。
[0025]2.冷却水距离螺旋输送管6表面距离短,冷却效果好。
[0026]3.在螺旋输送管6与外导水管7之间设置第一筋板14,外导水管7与内导水管8之间设置第二筋板15,内部形成螺旋水道,提高冷却效果,同时第一筋板14和第二筋板15可以提高螺旋输送管6的强度,降低弯曲变形。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排料机,所述螺旋排料机的两侧分别连接一第一传动轴和一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连接一冷却水出水口,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端部连接一冷却水入水口,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均设有炉床密封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设有通过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的传动齿轮; 所述螺旋排料机具有环形的螺旋输送管,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内部具有环形的外导水管和内导水管,所述内导水管位于所述外导水管内侧,所述螺旋输送管外侧设有多个旋转叶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旋转叶片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与所述螺旋输送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固定于一第一轴承座和一第二轴承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水管具有一空心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管与所述外导水管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筋板。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螺旋水道螺旋排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水管与所述内导水管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筋板。
【文档编号】F27B13/06GK204188004SQ201420553751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危丹锋, 胡雪萍, 秦涔, 周强, 牟丹, 张良, 王文聪, 田杰, 程文芳, 金文浩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