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667阅读:2139来源:国知局
喷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喷淋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通常,换热器是用在换热循环中的部件。换热器可充当冷凝器或蒸发器,以使其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外部流体换热。换热器可根据其形状大体分为片管式和微通道式。片管式换热器包括多个鳍片和具有圆形或类似圆形的形状并穿过鳍片的管。然而,目前的热媒仅能够在管内流动,靠热辐射将热量传递到鳍片上,热媒未能与鳍片大面积接触,从而降低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淋式换热器,其使得热媒充分散热、冷媒充分吸热,提高热交换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喷淋式换热器,包括一外筒体和一换热模组,该外筒体内部中空形成密封腔室,外筒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入口法兰,外筒体的下端设有第一出口法兰;

所述换热模组包括多片间距式堆叠而成的圆盘形散热鳍片、第二入口法兰、第二出口法兰,各散热鳍片内置于密封腔室,散热鳍片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相通形成内部通道以连通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入口法兰连通于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出口法兰连通于各第二通孔;各散热鳍片的外周隔离出外部通道,所述第一入口法兰通入液体喷淋于散热鳍片,从外部通道接通第一出口法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的外周设有前封板、后封板、弧形外罩,该前封板和后封板固定于各散热鳍片的前后两侧,该弧形外罩贴于各散热鳍片的外表面,以形成所述外部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外罩的两端均设有定位轴和压合片,该定位轴可拆式插装于前封板和后封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筒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盖板,另一端设有外筒体法兰,该外筒体法兰固定连接第二盖板,所述第二入口法兰、第二出口法兰固定于第二盖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筒体下方设的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底板和两座板,两座板上设有弧形支撑片,该弧形支撑片承托于外筒体外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由于换热模组包括多片间距式堆叠而成的圆盘形散热鳍片,这样,热媒从第二入口法兰进入散热鳍片的第一通孔,从第一通孔流通至散热鳍片间的内部通道,再流向第二通孔,最后从第二出口法兰通出,使散热鳍片表面积聚热量;此外,各散热鳍片的外周隔离出外部通道,所述第一入口法兰通入液体喷淋于散热鳍片,从外部通道接通第一出口法兰;这种散热鳍片的设计,增大了接触面积,使得热媒的热量充分发散,而冷媒在外部通道大面积接触从而充分吸热。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筒体 11、密封腔室

12、第一入口法兰 13、第一出口法兰

14、第一盖板 15、外筒体法兰

16、第二盖板 20、换热模组

21、散热鳍片 211、前封板

212、后封板 213、弧形外罩

214、定位轴 215、压合片

22、第二入口法兰 23、第二出口法兰

24、第一通孔 25、第二通孔

26、内部通道 27、外部通道

30、支撑架 31、底板

32、座板 33、弧形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喷淋式换热器,包括一外筒体10和一换热模组20。

其中,该外筒体10内部中空形成密封腔室11,外筒体10的上端设有第一入口法兰12,外筒体10的下端设有第一出口法兰13。所述换热模组20包括多片间距式堆叠而成的圆盘形散热鳍片21、第二入口法兰22、第二出口法兰23,各散热鳍片21内置于密封腔室11,散热鳍片21上设有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散热鳍片21之间的间隙相通形成内部通道26以连通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所述第二入口法兰22连通于各第一通孔24,所述第二出口法兰23连通于各第二通孔25;这样,热媒从第二入口法兰22进入第一通孔24,从第一通孔24流通至散热鳍片21间的内部通道26,再流向第二通孔25,最后从第二出口法兰23通出,使散热鳍片21表面积聚热量。此外,各散热鳍片21的外周隔离出外部通道27,所述第一入口法兰12通入液体喷淋于散热鳍片21,从外部通道27接通,最终流出第一出口法兰13。藉由本实施例散热鳍片21的设计,使得热媒的热量充分发散,而冷媒在外部通道27大面积接触散热鳍片21,从而充分吸热。

如图4所示,所述散热鳍片21的外周设有前封板211、后封板212、弧形外罩213,该前封板211和后封板212固定于各散热鳍片21的前后两侧,该弧形外罩213贴于各散热鳍片21的外表面,以形成所述外部通道27。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外罩213的两端均设有定位轴214和压合片215,该定位轴214可拆式插装于前封板211和后封板212。这样,只需要扯下定位轴214,便可以将弧形外罩213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零配件。

如图2所示,所述外筒体10的一端设有第一盖板14,另一端设有外筒体法兰15,该外筒体法兰15固定连接第二盖板16,所述第二入口法兰22、第二出口法兰23固定于第二盖板16上。安装时,换热模组20先与第二盖板16组装为一体,再通过螺丝和螺母固定于外筒体法兰15即可。

此外,所述外筒体10下方设的支撑架30,该支撑架30包括底板31和两座板32,两座板32上设有弧形支撑片33,该弧形支撑片33承托于外筒体10外部,使外筒体10固定在地面或机台上方,以便于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由于换热模组20包括多片间距式堆叠而成的圆盘形散热鳍片21,这样,热媒从第二入口法兰22进入散热鳍片21的第一通孔24,从第一通孔24流通至散热鳍片21间的内部通道26,再流向第二通孔25,最后从第二出口法兰23通出,使散热鳍片21表面积聚热量;此外,各散热鳍片21的外周隔离出外部通道27,所述第一入口法兰12通入液体喷淋于散热鳍片21,从外部通道27接通第一出口法兰13送出;这种散热鳍片21的设计,增大了与冷媒、热媒的接触面积,使得热媒的热量充分发散,而冷媒充分吸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