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062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设计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在制热时,将导风组件摆转至朝斜下方导风的角度,以将热气流导向房间的底层。然而,气流在经过物体表面时有随表面流动的倾向,因而,热气流在经上述下导风板后易向上流动,同时,热空气密度较小,难以流至房间的底层,从而导致热量集中在房间的顶层,使得房间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舒适性较差;而且,将上述导风组件摆转至更朝向下方的角度,以使热气流吹向底层,会导致空调器的送风距离缩短,只有靠近空调器周围的区域的底层温度较高,同样会导致房间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可以实现康达导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出风口;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为实心板状,所述导风结构包括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凸弧形面,所述第二表面为凹弧形面,所述导风结构可翻转地设在所述机体的所述出风口内用于向上或向下导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产生康达效应。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沿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为凸弧形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沿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均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圆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厚度逐渐减小、逐渐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设在所述出风口内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具有康达导风位置,所述导风结构在所述康达导风位置时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具有向上导风位置,所述导风结构在所述向上导风位置时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向上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的出风口处设有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开关门板,且所述开关门板在关闭所述出风口时与所述机体的外表面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微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孔包括圆形、多边形、长条形、椭圆形、楔形、风叶形、百叶形中的至少一种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2至图3时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不同导风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2 中导风结构向上导风,图3中导风结构的康达导风面产生向下的康达效应。

附图标记:空调器100,机体1,出风口101,导风结构2,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 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的导风结构2,导风结构2 为实心板状,导风结构2包括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第一表面201为凸弧形面,在气流沿切向经过第一表面201时,可产生康达效应。

也就是说,气流在沿大体切向经过第一表面201时,气流会沿着康达导风面流动产生康达效应,从而形成朝向第二表面202的方向流动的康达导风效果。其中,大体切向是指,气流的方向与第一表面201的前边沿大体相切(气流的方向与康达导风面的前边沿相切;气流的方向与康达导风面的前边沿的切向成小于预定角度的夹角,的预定角度在0°到 15°的范围内)。

另外,由在气流沿与第一表面201相平的方向经过康达导风面时,康达导风面会对对气流提供引导。

另外,第二表面202为凹弧形面。其中导风结构适于可以翻转地设在空调器的机体的出风口内,用于向上和向下导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的导风结构2,在保证送风空气循环流量的同时减小湍流尺度,提高湍流频率,增大沿流向的速度衰减率,以降低吹风感,提高舒适度。

优选地,导风结构2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微孔。在导风结构2垂直于空调器100 的出风口101时,空调器100送出的气流将会通过微孔,气流的一部分可以从微孔排出,从而实现无风感。

如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结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为凸弧形面。可以进一步地增强康达导风的效果,实现“暖足”和制冷“风不吹人”。

导风结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圆滑过渡连接。

另外,导风结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还可以设置成凹弧面。

导风结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还可以设置为平面。

当然,导风结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还可以设置为其它的形式。

另外,微孔包括圆形、多边形、长条形、椭圆形、楔形、风叶形、百叶形中的至少一种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导风结构2的横截面上,第一表面的两个自由端的连线为基准连线,所述基准连线的长度为L,康达导风面与所述基准连线的最长凸出距离为B,其中1/10≤B/L≤1/4。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导风结构可以设置为各处厚度相同或至少一部分厚度不相同,例如将导风结构设置成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厚度逐渐减小;还可以将导风结构设置成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厚度逐渐增大;还可以将导风结构设置成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厚度先增大后减小;还可以将导风结构设置成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厚度先减小后增大。

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包括:机体1和导风结构2。

其中,机体1具有出风口101,导风结构2设在机体1的出风口101处,且导风结构2 为前述的用于空调器100的导风结构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由于采用了前述的导风结构2,可以实现更好的导风以及康达风效果。

进一步的,导风结构设在出风口内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导风结构的一侧表面可以导风另一侧表面产生康达效应。

如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结构2可翻转地设在机体1的出风口101内,导风结构2具有康达导风位置(如图3),导风结构2在康达导风位置时第一表面201沿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延伸且康达导风面在出风方向上向下倾斜延伸。从而产生向下的康达气流。

当然,导风结构2还可以具有其它的导风位置,例如,图2中在沿出风方向向上倾斜的形式,从而向上导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机体1的出风口101处设有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01 的开关门板,且开关门板在关闭出风口101时与机体1的外表面齐平。

优选地,开关门板上设有通孔。

导风结构可旋转为向上或向下方向,当开启制冷模式,导风结构旋转为向上方向。冷风在出风口位置经过导风结构末端的弧面,在康达效应作用下,运动方向往上走,实现将冷风送到较远的地方;当开启制热模式,导风结构旋转为向下方向。热风在出风口位置经过导风结构末端的弧面,在康达效应作用下,运动方向往下至地面,实现暖足功能。

本设计方案既改善了制冷时冷气流在室内分布更均匀,又实现了制热时的“暖足,温心”,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