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熔化保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2573发布日期:2018-07-07 01:4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化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熔化保持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熔化保持炉存在的功能不够完善,操作不方便,不环保节能,智能化程度低,且不耐用的问题。

熔化炉是根据铝熔炼工艺而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熔铝炉,主要用于铝锭的熔化与保温,它能很好地满足铝熔炼的工艺。该炉是由熔化炉、坩埚,加热元件,炉盖升降机构,电器自动控温系统等组成。炉壳由型钢及钢板焊接成圆筒形。在炉体前端下部有一孔,供坩埚因腐蚀,氧化产生裂缝而形成漏滴情况下,可使坩埚内的熔液通过此孔流出炉体外,以使工作室炉膛不致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熔化保持炉存在的功能不够完善,操作不方便,不环保节能,智能化程度低,且不耐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金属熔化保持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熔化保持炉,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左侧设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右侧设有熔化炉,所述熔化炉上部设有控制装置,并且熔化炉底部设有出渣机,所述出渣机上部设有恒温装置,所述恒温装置右侧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右侧设有除尘机,所述除尘机右下部设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右侧连接位置设有烟囱,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下部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右侧设有切换按钮,所述恒温装置包括保温套,所述保温套下部右侧设有传感片,所述传感片左侧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上部设有蓄热板,所述蓄热板上部设有蓄热器,所述蓄热器左侧设有恒温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与显示屏配合使用,所述控制芯片具体采用语音微型IC芯片组。

优选的,所述加热丝与蓄热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加热丝具体采用铁铬铝合金电热丝。

优选的,所述恒温器与蓄热器配合使用,所述恒温器具体采用双金片可调式固定恒温。

优选的,所述熔化炉呈长方形,所述熔化炉上设有通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熔化保持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金属熔化保持炉,通过控制装置和恒温装置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能环保,安全耐用。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完善功能多样性,达到最佳实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推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金属熔化保持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恒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升降结构、3控制装置、31控制芯片、32切换按钮、33显示屏、4引风机、5鼓风机、6出渣机、7除尘机、8恒温装置、81保温套、82传感片、83加热丝、84蓄热板、85蓄热器、86恒温器、9熔化炉、10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金属熔化保持炉,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左侧设有升降结构2,所述升降结构2右侧设有熔化炉9,所述熔化炉9上部设有控制装置3,并且熔化炉9底部设有出渣机6,所述出渣机6上部设有恒温装置8,所述恒温装置8右侧设有鼓风机5,所述鼓风机5右侧设有除尘机7,所述除尘机7右下部设有引风机4,所述引风机4右侧连接位置设有烟囱10,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控制芯片31,所述控制芯片31下部设有显示屏33,所述显示屏33右侧设有切换按钮32,所述恒温装置8包括保温套81,所述保温套81下部右侧设有传感片82,所述传感片82左侧设有加热丝83,所述加热丝83上部设有蓄热板84,所述蓄热板84上部设有蓄热器85,所述蓄热器85左侧设有恒温器86。

控制芯片31与显示屏33配合使用,所述控制芯片31具体采用语音微型IC芯片组,所述加热丝83与蓄热板84连接在一起,所述加热丝83具体采用铁铬铝合金电热丝,所述恒温器86与蓄热器85配合使用,所述恒温器86具体采用双金片可调式固定恒温,所述熔化炉9呈长方形,所述熔化炉9上设有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控制芯片31与显示屏33配合操控,通过切换按钮32可以转换,在传感片82的配合下,利用加热丝83和蓄热板84加热方便,安全耐用,从而提高保温效果,通过恒温器86保持一定温度,节能环保,在控制装置3和恒温装置8的作用下进一步,操作方便,完善功能多样性,达到最佳实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推广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