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包括:富营养水区;强化净化区,所述强化净化区通过将富营养水区抽入强化净化区的汲水装置相连,且所述强化净化区的水位高于富营养水区的水位;所述强化净化区设有若干微曝气生态浮床;景观湿地净化区;所述景观湿地净化区通过管道与所述强化净化区相连;净化后区,所述净化后区连接所述景观湿地净化区。本实用新型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可以改善富营养水域的感官性状和物理性状,以去除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拦截蓝藻,使得出水达到景观用水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化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适 用于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库、河道。

【背景技术】
[0002] 浮床技术作为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其运行、管理简便并且 能直接从水体中去除污染物等优点,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中日益增多。但是传统的生物 浮床技术主要依靠浮床上种植的植物吸收N、P等营养物和有机物,由于受季节和浮床植物 的限制,对于漂浮植物来说它只利用表层水体,其净化效果很难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 包括:富营养水区;强化净化区,所述强化净化区通过将富营养水区抽入强化净化区的汲 水装置相连,且所述强化净化区的水位高于富营养水区的水位;所述强化净化区设有若干 微曝气生态浮床,所述微曝气生态浮床包括漂浮载体框架和微曝气系统,所述漂浮载体框 架的上面设有网格,四周设有若干个浮球,所述网格上悬挂若干弹性填料,弹性填料的顶端 系于所述网格交点上,下端连接沉子所述微曝气系统包括连接气源的布气主管,所述布气 主管连接若干布气支管,所述布气支管的末端设有砂芯曝气头,所述砂芯曝气头伸入到所 述网格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弹性填料的下端;景观湿地净化区;所述景观湿地净化区通过管 道与所述强化净化区相连;净化后区,所述净化后区连接所述景观湿地净化区。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中强化净化区在传统的生态浮床中 加入了微孔曝气装置强化系统的氧化功能、保持系统的富氧条件,生态浮床下方悬挂的柔 性弹性填料表面的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富营养水域中的有机污染物、促进氨氮硝化过程和 有机磷矿化过程,浮床上生长的漂浮植物根际泌氧能力和对营养盐的吸收也起到了净化作 用。本实用新型采用漂浮载体,整个净化系统随水位变化起伏,在地质承载力小的淤泥底质 区域如河口区,利用本项技术建造复合湿地,避免了常规硬质构筑湿地所需要花费高昂的 代价进行的基础处理,并能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 可以改善富营养水域的感官性状和物理性状,以去除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和溶解氧含量、拦截蓝藻,使得出水达到景观用水要求。
[0006] 优选的,所述强化净化区的水位比富营养水区的水位高0. 20m。
[0007] 优选的,所述网格上覆盖飘浮植物。
[0008] 优选的,所述汲水装置包括伸入到富营养水区的汲水管,所述富营养水区内汲水 管前设有控污栏隔。
[0009] 优选的,所述管道包括伸入到所述强化净化区内的集水花管,集水花管与导流管 的一端相连,导流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景观湿地净化区;所述强化净化区内集水花管前 设有拦污滤网。
[0010] 优选的,所述若干微曝气生态浮床在所述强化净化区内分为若干行平行排列,每 个微曝气生态浮床面积3mX 3m,布设行距1. 5m,行内间距0. 5m。
[0011] 优选的,所述漂浮载体框架和网格为不锈钢制成。
[0012] 优选的,所述浮球为4个,分别设在所述漂浮载体框架的四角。
[0013] 优选的,所述漂浮载体框架通过固定绳连接到用于固定在水底的固定桩上。
[0014] 优选的,所述气源包括电力风机,电力风机连接布气总管,布气总管通过球阀与布 气主管相连,布气主管与布气支管相连。
[0015] 优选的,所述气源还包括风力供气装置,所述风力供气装置通过三通阀连接到所 述布气总管。
[0016] 优选的,所述布气主管延伸到所述网格的中部,布气主管上坚直向下连接若干布 气支管。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布气支管之间的间距为500mm,边缘的布气支管距与其相邻的 漂浮载体框架的距离为250mm,所述弹性填料为毛刷状弹性填料,规格为小150 X 1500mm。
[0017]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微曝气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气源 未显示);
[0020] 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0021] 图3是图1中B-B剖面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0023]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强化净化区总体布局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漂浮载体框架1 ;网格2 ;浮球3 ;弹性填料4 ;沉子5 ;布气主管6 ;布气支管7 ;砂 芯曝气头8 ;大清河9 ;强化净化区10 ;景观湿地净化区11 ;滇池12 ;气源13 ;风力供气装置 14 ;风力供气管路15 ;高压风机16 ;供电线路17 ;控污拦隔18 ;汲水管19 ;布气总管20 ;调 节阀21 ;拦污滤网22 ;集水花管23 ;导流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0027] 实施例1微曝气生态浮床
[0028] 如图1-3所示,一种微曝气生态浮床,包括漂浮载体框架和微曝气系统。
[0029] 漂浮载体框架1采用50X50X 2mm不锈钢方管制成3mX 3m的"田"字形框架。框 架上面附着有不锈钢网格2。漂浮载体框架1的四角分别通过一 50X50X2mm的不锈钢方 管与框架的两边连接,形成四个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内设有45kg浮球3以承载框架的 重量。在每个网格2交点上均悬挂一气刷状弹性填料4,弹性填料4的顶端系于网格2交点 上,下端连接沉子5以保持伸展。
[0030] 布气主管6延伸到网格2的中部,布气主管6上坚直向下连接若干布气支管7。进 一步的,若干布气支管7之间的间距为500mm,边缘的布气支管7距与其相邻的漂浮载体框 架1的距离为250mm。弹性填料4的规格为(M50X 1500mm。
[0031] 微曝气系统包括连接气源13的布气主管6,布气主管6连接若干布气支管7,布气 支管7的末端设有砂芯曝气头8,砂芯曝气头8伸入到网格2的下方且位于弹性填料4的下 端。气源13包括电力风机(高压风机16),电力风机连接布气总管20,布气总管20通过球 阀与布气主管6相连,布气主管6与布气支管7相连。气源13还包括风力供气装置14,风 力供气装置14通过三通阀连接到布气总管20。
[0032] 漂浮载体框架1通过固定绳连接到用于固定在水底的固定桩上。
[0033] 实施例2应用上述微曝气生态浮床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
[0034] 1工程区环境
[0035] 本项工程的微曝气生态浮床净化强化区布设在福保文化城围垦湖面建造的土埂 池塘的西北角池塘内,位于滇池界桩以南。工程区面积6175 m2。西池埂为围垦时人工用土 袋垒砌的土质池埂,也是大清河9东河堤,宽度4~6m,顶部高程1888m。北侧邻接高负荷构 筑湿地,东、南侧均为池塘,池埂为土质。池底比较平坦,高程1885. 6~1885. 9m。池塘环境 为本项技术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条件。
[0036] 2处理对象
[0037] "复合湿地+构造湿地净化污染河水技术示范工程"处理对象为大清河水,河水直 接取自1#池塘西池埂外侧。处理水量6000~12000m 3/d,对复合湿地进水水口处大清河的 水质进行周年观测,各个水质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C0D&102.94mg/L,B0D 5 23. 31mg/L,SS 58. 79mg/L,TP 0. 81mg/L,TN 11.81mg/L。耗氧有机物和氨氮在大清河水中含量较高,生活 污水污染是主要成因。
[0038] 复合湿地强化净化处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大清河水的感官性状和物理性状,以 去除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拦截蓝藻,使得出水达到景观用水 要求。
[0039] 3示范工程内容
[0040] 工程竣工后完成了中期验收和示范工程终验,开始示范工程运行效果观测。本项 示范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工程内容(表1)。
[0041] 1微曝气生态浮床工程量一览表
[0042]

【权利要求】
1. 一种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富营养水区; 强化净化区,所述强化净化区通过将富营养水区抽入强化净化区的汲水装置相连,且 所述强化净化区的水位高于富营养水区的水位;所述强化净化区设有若干微曝气生态浮 床,所述微曝气生态浮床包括漂浮载体框架和微曝气系统,所述漂浮载体框架的上面设有 网格,四周设有若干个浮球,所述网格上息挂若干弹性填料,弹性填料的顶端系于所述网格 交点上,下端连接沉子所述微曝气系统包括连接气源的布气主管,所述布气主管连接若干 布气支管,所述布气支管的末端设有砂芯曝气头,所述砂芯曝气头伸入到所述网格的下方 且位于所述弹性填料的下端; 景观湿地净化区;所述景观湿地净化区通过管道与所述强化净化区相连; 净化后区,所述净化后区连接所述景观湿地净化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净化区的 水位比富营养水区的水位高0. 20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汲水装置包括 伸入到富营养水区的汲水管,所述富营养水区内汲水管前设有控污栏隔。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伸入 到所述强化净化区内的集水花管,集水花管与导流管的一端相连,导流管的另一端伸入到 所述景观湿地净化区;所述强化净化区内集水花管前设有拦污滤网。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微曝气生 态浮床在所述强化净化区内分为若干行平行排列,每个微曝气生态浮床面积3mX3m,布设 行距1. 5m,行内间距0. 5m。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载体框架 通过固定绳连接到用于固定在水底的固定粧上。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包括电力 风机,电力风机连接布气总管,布气总管通过球阀与布气主管相连,布气主管与布气支管相 连。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还包括风 力供气装置,所述风力供气装置通过H通阀连接到所述布气总管。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主管延伸 到所述网格的中部,布气主管上竖直向下连接若干布气支管。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富营养水域强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布气支管 之间的间距为500mm,边缘的布气支管距与其相邻的漂浮载体框架的距离为250mm,所述弹 性填料为毛刷状弹性填料,规格为(]5 150 X 1500mm。
【文档编号】C02F9-14GK204281513SQ201420741654
【发明者】潘继征, 李文朝, 徐力刚, 冯慕华, 柯凡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