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液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0752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体液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固体液化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液化装置是一种固体液化过程的压力液化装置,主要通过蒸汽加热使固体物料溶解在水中,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行业。现有固体液化装置的釜体中部设置隔板,隔板上开设通气孔,然而通气孔在溶解过程中速度较慢,而且容易堵塞,需停产处理,溶解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溶解效率的改进型的固体液化装置。一种固体液化装置,包括釜体、进气管、隔板、二通气管以及出料管,所述釜体形成有空腔,所述隔板安装于釜体内将所述空腔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隔板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进气管从釜体外进入釜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以及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且与对应的第一通气孔连通,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所述出料管一端穿过所述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另一端经过第一空腔伸出于釜体外部。优选地,所述釜体包括侧壁、底壁及顶壁,侧壁、底壁及顶壁围成所述空腔,所述底壁设置有安装体,该安装体安装有进气管,所述顶壁设置有进气管及出料管穿过。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呈“L”状,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从釜体的顶端伸入底端,穿过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管部连接第一管部的底端且与第一管部垂直,所述第二管部位于第二空腔内。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孔包括两个端面孔与连接两个端面孔的圆柱孔,所述两端面孔呈喇叭状,从端面处的直径至连接至圆柱孔处的直径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第二通气孔为圆孔或方形孔。一种固体液化装置,包括釜体、隔板以及通气管,所述隔板安装于釜体内将所述釜体内腔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进气管从釜体外进入釜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以及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隔板上并连通第二空腔,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优选地,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气孔。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孔包括两个端面孔与连接两个端面孔的圆柱孔,所述两端面孔呈喇叭状,从端面处的直径至连接至圆柱孔处的直径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从釜体外进入釜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以及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优选地,所述出料管一端穿过所述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另一端经过第一空腔伸出于釜体外部。[0014]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液化装置设置所述通气管,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该第二通气孔的方向与隔板的第一通气孔的方向不同,不易被物料堵塞,使得液化蒸汽与固体物料接触更广泛,溶解效率大大提高。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实施例的固体液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固体液化装置的隔板的俯视图;图3为图I中的固体液化装置的通气管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液化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I及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固体液化装置100包括釜体10、进气管30、隔板50、二通气管70以及出料管90。所述釜体10用于溶解待液化物料。所述釜体10包括侧壁12、底壁14及顶壁16。侧壁12、底壁14及顶壁16围成一空腔101。所述空腔101被所述隔板50分隔成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3。所述底壁14外侧设置有安装体142,该安装体142用于安装进气管30。所述顶壁16开设有装配孔(图未标)供进气管30及出料管90穿出。此外,所述顶壁16还开设有进料口 162,供待液化固体物料加入釜体10内。所述釜体10由不锈钢或者搪瓷等耐腐蚀材料制成。所述进气管30从釜体10外进入釜体10内并穿过所述隔板50,所述进气管30为釜体10内的进气通道,可为釜体10内腔提供蒸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30大致呈“L”状,包括第一管部32和第二管部34。所述第一管部32从釜体10的顶端伸入底端,穿过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管部34连接第一管部32的底端且与第一管部32垂直,所述第二管部34位于第二空腔13内。所述隔板50用于暂存待液化的物料,所述隔板50安装于釜体10内腔中下部,将所述空腔101分隔成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3。所述隔板50上开设有贯通的若干第一通气孔52。所述第一通气孔52可为圆孔或方形孔,或者其他形状的孔结构。作为优先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气孔52呈两锥形孔通过圆柱孔524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通气孔52包括两个端面孔522与连接两个端面孔522的圆柱孔524。结合参阅图2,所述两端面孔522呈喇叭状,从端面处的直径至连接至圆柱孔524处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二通气管70设置在所述隔板50的上表面,分别靠近侧壁12。每一通气管70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通气孔52,如对应连通一个或多个第一通气孔52,以供第二空腔13内的蒸汽进入二通气管70内。请参阅图3,所述通气管70为中空管状,通气管70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72。所述出料管90供液化之后的物料流出,所述出料管90设置在釜体10内与进气管30相对一侧,出料管90 —端穿过所述隔板50伸入第二空腔13内,另一端经过第一空腔11伸出于釜体10外部。使用固体液化装置100进行液化时,首先,将待液化物料装入固体液化装置100内,进气管30通蒸汽,使所述的待液化物料液化。液化后,开启出料管90,将产品导出。本实用新型固体液化装置100设置所述通气管70,通气管70为中空管状,通气管70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72。该第二通气孔72的开口方向与进料方向垂直,如此,不易被物料堵塞。另外,该第二通气孔72的方向与隔板50的第一通气孔52的方向不同,使得液化蒸汽与固体物料接触更广泛,溶解效率大大提高。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进气管、隔板、二通气管以及出料管,所述釜体形成有空腔,所述隔板安装于釜体内将所述空腔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隔板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进气管从釜体外进入釜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以及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且与对应的第一通气孔连通,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所述出料管一端穿过所述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另一端经过第一空腔伸出于釜体外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包括侧壁、底壁及顶壁,侧壁、底壁及顶壁围成所述空腔,所述底壁设置有安装体,该安装体安装有进气管,所述顶壁设置有进气管及出料管穿过。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呈“L”状,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从釜体的顶端伸入底端,穿过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管部连接第一管部的底端且与第一管部垂直,所述第二管部位于第二空腔内。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包括两个端面孔与连接两个端面孔的圆柱孔,所述两端面孔呈喇叭状,从端面处的直径至连接至圆柱孔处的直径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为圆孔或方形孔。
6.一种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隔板以及通气管,所述隔板安装于釜体内将所述釜体内腔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进气管从釜体外进入釜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以及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隔板上并连通第二空腔,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气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包括两个端面孔与连接两个端面孔的圆柱孔,所述两端面孔呈喇叭状,从端面处的直径至连接至圆柱孔处的直径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从釜体外进入釜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以及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体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一端穿过所述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另一端经过第一空腔伸出于釜体外部。
专利摘要一种固体液化装置,包括釜体、进气管、隔板、二通气管以及出料管,所述釜体形成有空腔,所述隔板安装于釜体内将所述空腔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隔板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进气管从釜体外进入釜体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以及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且与对应的第一通气孔连通,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所述出料管一端穿过所述隔板伸入第二空腔内,另一端经过第一空腔伸出于釜体外部。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液化装置设置所述通气管,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该第二通气孔的方向与隔板的第一通气孔的方向不同,不易被物料堵塞,使得液化蒸汽与固体物料接触更广泛,溶解效率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B01J19/00GK202752015SQ20122043709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王宪伟, 林英光, 赵国法 申请人:肇庆市金三江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