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528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外加剂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混凝土的配比原料中,外加剂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聚羧酸外加剂是混凝土配比原料中用量最大的外加剂。目前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设备分两大类:一类是简易设备,一类是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其中简易设备多采用人工计量或转子流量计进行生产,劳动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需要工人将原料从反应釜顶部投入反应釜中,原料需要用叉车提升3m以上,耗费大量劳动力和时间,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需要建设厂房,不便于位置经常变换的施工项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生产效率低,不便于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该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包括:

可移动承载架;

至少两个料罐,所述料罐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承载架上;每个所述料罐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设有进料泵和与所述进料连接的第一电磁阀;

反应釜,所述反应釜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承载架上;所述反应釜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碱液入口、给水泵、出料口和出料泵;所述第一进水口上设有第二阀,所述碱液入口上设有第三阀,所述出料口上设有第四阀,所述第二阀和所述第三阀与所述给水泵连接;所述第四阀与所述出料泵连接

滴加泵,所述滴加泵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承载架上;所述滴加泵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料罐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反应釜连接;

电控柜,所述电控柜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承载架上;所述电控柜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二阀、所述第三阀、所述第四阀、所述滴加泵、所述进料泵、所述给水泵和所述出料泵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二阀、所述第三阀、所述第四阀、滴加泵、所述进料泵和、所述给水泵和所述出料泵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承载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料罐上,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称重所述料罐内的进料量,并将称重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数量与所述料罐的数量一致;

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反应釜上,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称重进入所述反应釜内的水和/或碱液和/或物料的重量,并将称重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所述反应釜上设有 投料口,相应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红外检测器,所述红外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反应釜上,且位于所述投料口的上方,用于检测通过所述投料口投入的粉料的重量,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所述料罐上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上设有第五阀,所述第五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手动阀;

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碱液入口上均设有所述手动阀。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所述电控柜包括:用于供用户输入操作信息的信息输入装置;

所述信息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控柜的表面上,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和/或,所述信息输入装置设置在外部设备上,与所述控制装置无线连接。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内,所述电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

多个电加热棒,多个所述电加热棒分别沿着所述反应釜的周边设置。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温度探测装置,所述温度探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内,所述温度探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所述反应釜的上端上设有投料容器,所述投料容器的出料端与所述滴加泵的输入端连接。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

电动搅拌器,所述电动搅拌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电动搅拌器设置在所述反应釜的上端,所述电动搅拌器的搅拌桨伸入所述反应釜内。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液位变送器,所述液位变送器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底部,所述液位变送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测量所述反应釜内液面的高度,并将测量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

所述可移动承载架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空间为封闭存储空间,所述反应釜和所述至少两个料罐贯穿所述第二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上,所述电控柜设置在所述第二层上。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所述反应釜位于所述可移动承载架的几何中心处。

如前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其中,所述可移动承载架具有梯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有可移动承载架,将至少两个料罐、反应釜和电控柜设置在可移动承载架上,使得料罐、反应釜和电控柜可随着可移动承载架移动,从而使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具有可移动性;通过将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滴加泵、进料泵、给水泵和出料泵电连接,以控制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滴加泵、进料泵、给水泵和出料泵工作,从而实现了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了劳动力,减少了生产过程误差的产生,从数据采集、信息输入、信息反馈的过程,实现了流量控制,确保了生产配方精准、生产方式安全可靠,使得产品匀质性得以保证,质量稳定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另一种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立体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包括:可移动承载架1、至少两个料罐2、反应釜3、滴加泵4和电控柜5。以下分别对可移动承载架1、至少两个料罐2、反应釜3、恒流泵4和电控柜5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阐述如下:

可移动承载架的可移动性具体实现为:可移动承载架的底端具有至少三个滚轮,通过驱动至少三个滚轮滚动以实现可移动承载架移动;或者,可移动承载架的尺寸满足吊装的需求,通过吊装机吊装可移动承载架以实现可移动承载架移动。在实际应用中,可移动承载架的设置,对于施工场地经常变换的建筑项目,无需在该项目附近大规模建设厂房,无需搬迁时拆装设备,节省成本。

料罐2设置在可移动承载架1上。每个料罐2上端设有进料口21,进料口21上设有进料泵23和与进料泵23连接的第一阀22。料罐2上设有第二进水口24,第二进水口24上设有第四阀25,第四阀25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口24处设有清洗喷淋结构,清洗喷淋结构伸入料罐内部,用于对料罐的内壁进行喷水清洗。其中,料罐2的上端还设有快装投料口、排气口和预留口等。料罐2的下端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上设有自动阀和手动阀门,自动阀与控制装置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料罐2包括丙烯酸料罐2。

反应釜3设置在可移动承载架1上,反应釜3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31、碱液入口36和给水泵37,第一进水口31上设有第二阀32,碱液入口36上设有第三阀38,第二阀32和第三阀38与给水泵3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口31处设置环形水幕,使得水沿着反应釜内壁流到反应釜底部,便于将反应釜内壁上的残渣冲洗干净,同时,便于后续电加热装置缩短加热的时间。其中,反应釜3上端设有排气口、排污口(排污口上设有自动阀和手动阀门,自动阀与控制装置连接)、预留口和粉料收集系统接口等。在实际应用中,反应釜3的上端上还可以设有投料容器33,投料容器33的出料端与滴加泵 4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向反应釜3添加引发剂。其中,投料口39上设有滤筛,以防止投料时大渣滓的物料流到反应釜内。反应釜3的下端设有出料口34,出料口34上设有出料泵30和与出料泵电连接的第四阀35,第四阀35和出料泵30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滴加泵4设置在可移动承载架1上。滴加泵4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料罐2连接,输出端与反应釜3连接。其中,每个料罐2与反应釜3之间均设有一个滴加泵4。

电控柜5设置在可移动承载架1上。电控柜5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阀22、第二阀32、第三阀38、第四阀35、滴加泵4、进料泵23、给水泵37和出料泵30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阀22、第二阀32、第三阀38、第四阀35、滴加泵4、进料泵23、给水泵37和出料泵30工作。其中,控制装置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22、第二阀32、第三阀38、第四阀35、滴加泵4、进料泵23、给水泵37和出料泵30工作,较现有技术,无需人工将原料从反应釜顶部投入料罐和/或反应釜内,节省了劳动力和时间,较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电控柜可以对料罐的投料进行控制、对料罐的冲洗进行控制、对反应釜的投料进行控制、对反应釜的冲洗进行控制、对反应釜的进料进行控制、对反应釜的中和反应进行控制、及对反应釜的加热进行控制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至少两个料罐、反应釜和电控柜设置在可移动承载架上,使得至少两个料罐、反应釜和电控柜随着可移动承载架移动;通过将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滴加泵、进料泵、给水泵和出料泵电连接,以控制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滴加泵、进料泵、给水泵和出料泵工作,从而使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既具有可移动,又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减少了生产过程误差的产生,从数据采集、信息输入、信息反馈的过程,实现了流量控制,确保了生产配方精准、生产方式安全可靠,使得产品匀质性得以保证,质量稳定。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备聚 羧酸外加剂的系统采用至少两个料罐与反应釜连接,可以实现多种工艺,实用性较高。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称重传感器91和第二称重传感器92。第一承载传感器设置在料罐上,第一称重传感器91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称重料罐内的进料量,并将称重结果发送给控制装置。其中,第一称重传感器91的数量与料罐的数量一致。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称重传感器91记录料罐内的初始重量,随着向料罐内加入物料,第一称重传感器91实时向电控柜的控制装置发送称重结果。当第一称重传感器91发送的称重结果达到预定值时,控制装置控制进料泵23停止工作、控制第一阀关闭。当然,同理,当对料罐进行清洗时,第一称重传感器91称重进入料罐内的水重量,并反馈给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控制第二进水口24处的第四阀25关闭。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在反应釜上,第二称重传感器92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称重进入反应釜内的水和/或碱液和/或物料的重量,并将称重结果发送给控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称重传感器92记录反应釜内的初始重量,随着向反应釜内加入水和/或碱水和/或物料,第二称重传感器92实时向电控柜的控制装置发送称重结果。当第二称重传感器92发送的称重结果达到预定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给水泵37和滴加泵停止工作、控制第二阀32和第三阀38关闭,从而实现了自动控制对料罐的投料、对料罐的冲洗、反应釜的中和反应、及对反应釜的投料。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为了计量人工投料量,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应釜上设有投料口39,相应的,所述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还包括:红外检测器10。红外检测器10设置在反应釜上,且位于投料口39的上方,用于检测通过投料口39投入的粉料的重量,并将检测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二称重传感器承载投入反应釜内的物料重量,并将称重结果反馈给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为了实现手动和自动化两种方式控制,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还包括:多个手动阀 26。进料口、第一进水口31、第二进水口24、碱液入口36上均设有手动阀26。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可以采用人工控制和自动化控制两种控制方式,灵活性较高,具有实用性。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的控制,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控柜包括:用于供用户输入操作信息的信息输入装置(未给示图)。所述信息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控柜的表面上,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具体实施时,输入装置为触控屏,触控屏上具有显示区域和触控区域,其中触控区域包括多个虚拟触控键(如自动模式触控键、手动模式触控键、工艺参数触控键、维护触控键、停止触控键、准备触控键、报警触控键、反应釜重量、料罐重量、反应釜液位、反应釜温度、进料泵触控键、给水泵触控键、出料泵触控键、滴加泵触控键、反应釜清洗触控键、料罐清洗触控键,等等),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对触控区域进行触控以对电控柜输入操作信息,从而使电控柜的控制装置根据操作人员的操作信息进行相应的控制动作;和/或,所述信息输入装置设置在外部设备上,与所述控制装置无线连接。具体实施时,外部设备和电控柜连接同一网络。外部设备上设有信号发射装置,信号发射装置与信息输入装置电连接,相应的,控制装置具有信号接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与信号发射装置电连接。当操作人员通过外部设备上的信息输入装置输入操作信息,电控柜的控制装置根据操作信息做相应的控制动作,从而可实现操作人员远程操控,实用性较高。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还包括:电加热装置6。电加热装置6设置在反应釜3内,电加热装置6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具体实施时,所述电加热装置6包括:多个电加热棒,为了保证加热均匀,多个电加热棒分别沿着反应釜3的周边设置。在实际应用中,电加热棒的功率为6~8kw,反应釜3内可以设有4根功率为6~8kw的电加热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电加热装置6对反应釜3内进行加热,较现有技术,使用清洁能源无需锅炉进行加 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经济环保。

进一步的,为了控制反应釜3内的温度,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还可以包括:温度探测装置7。温度探测装置7设置在反应釜3内,温度探测装置7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温度探测装置7可将反应釜3初始的温度控制在工艺要求温度。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还可以包括:电动搅拌器8。电动搅拌器8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使得控制装置可控制电动搅拌器的搅拌速率,适应聚羧酸外加剂的生产。电动搅拌器8设置在反应釜3的上端,电动搅拌器8的搅拌桨伸入反应釜3内。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还包括:液位变送器9。液位变送器9设置在反应釜底部,液位变送器9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测量反应釜内液面的高度,并将测量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当第一进水口31上的第二阀32打开,和/或,碱液入口36上的第三阀38打开,与第二阀32和第三阀38连接的给水泵37工作时,纯水和/或碱液流入反应釜内,当反应釜内的液面达到预定液面高度时,液位变送器9将测量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测量信息控制第二阀32和第三阀38关闭、给水泵37停止工作。当然,也可以采用第二称重传感器92称重进入反应釜内的水和/或碱液的重量,并将称重结果发送给控制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采用双重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可移动承载架1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空间为封闭存储空间,反应釜3和至少两个料罐2贯穿第二层设置在第一层上,电控柜5设置在第二层上。为了便于可移动承载架1移动过程中重心平衡,反应釜3位于承载架1的几何中心处。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位于第二层上的电控柜5、料罐2和反应釜3进行操作,可移动承载架1具有梯子11。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在制备聚羧酸外加剂的系统中所有管路之间 连接均采用卡箍快装接头形式连接,管路与其他部件连接均采用快速接头方式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