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264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刷涂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在物体的孔的内表面刷涂流体的刷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中,常常需要在有孔物体的内表面上施加某些物质例如粘接剂而将物体与插入其中的另一物体粘接在一起。例如,在电子行业,对于入耳式耳机,其包括泡棉软体部分以及插入在泡棉软体部分中的套管部分,套管部分内设置有发音/传音设备,而泡棉软体部分则是为了在耳机插入耳道时与耳道侧壁紧密配合而使得耳机固定在耳朵内并减少或者防止外界噪音进入到耳道内而影响听音效果。为了防止泡棉软体部分与套管部分分离,通常需要将软体部分与套管部分粘接在一起。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泡棉软体部分与套管部分的粘接,通常是借助于诸如针筒的点胶设备对泡棉软体部分的内表面施加粘性液体例如胶水来进行粘接。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气压或者流量来控制点胶量,再通过在泡棉软体部分的内表面上画运动轨迹的方式完成表面刷涂。然而,该技术的缺点是,胶水在固化后容易产生硬块,从而影响到泡棉软体部分的柔软度,进而影响到耳机的佩戴舒适性。另一方面,如果将胶水更换为非粘性液体,例如某种化学物质(其通过化学腐蚀来实现粘接,而不是通过本身的粘性来实现粘接),从而避免胶水硬化带来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非粘性液体粘度或者附着力很差,因此在施加过程中容易不可控地大量外溢,无法精确控制施加量,并且泡棉软体本身又具有吸收液体能力,因此难以在泡棉软体部分上均匀的刷涂非粘性液体,由此可能会在非粘性液体施加过多的部分产生气泡,而在不足的地方产生分离现象。另一个难点是,泡棉本身是软性材质,现有的针筒类点胶设备的针头或其它刷涂工具的刷涂头通常是硬性材料,对刷涂的距离要求较高,来回刮擦会导致泡棉表层的损伤。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出一种新型的刷涂装置,其能够在有孔物体的内表面上均匀地刷涂流体,即便该流体为非粘性液体。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刷涂装置并不限于前述应用,其也可在某些情形下用于施加粘性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在有孔物体的内表面上刷涂流体的刷涂装置,所述刷涂装置包括用于插入到物体的孔中以对孔内表面刷涂流体的刷涂头,其中,所述刷涂头具有用于供流体进入到刷涂头中的流体入口和用于供流体从刷涂头排出以刷涂到物体的孔内表面的多个流体出口,所述多个流体出口与所述流体入口连通,其中,所述多个流体出口分布在刷涂头的外周表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个流体出口在刷涂头的外周表面上呈蜂窝状分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个流体出口在刷涂头的外表面上沿刷涂头的环周方向等间隔地规则分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个流体出口在刷涂头的外表面上沿刷涂头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规则分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个流体出口的孔径相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流体入口形成为位于刷涂头的中央的沿着刷涂头长度方向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一个中空通道,所述多个流体出口分别形成为从所述一个中空通道延伸到刷涂头外表面的更小的多个中空通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个流体出口的延伸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流体入口的延伸方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刷涂头的刷涂部分的尺寸形成为与物体的孔之间过盈配合。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刷涂头的刷涂部分形成为圆柱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刷涂头由金属制成。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刷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刷涂头相连通的供液装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供液装置为蠕动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供液装置为定量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个流体出口在刷涂头的外周表面上呈规则地或者不规则地分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刷涂头的外周表面上,每平方厘米上分布有400-500个流体出口。

应当认识到,上述描述仅仅是为了示例性的目的,而不是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从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明显,并且该描述和附图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不是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刷涂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刷涂装置的刷涂头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刷涂装置的三维示意图。该刷涂装置可以用于在有孔物体的内表面上刷涂流体,尤其是可以用于在耳机的泡棉软体的内表面施加流体。具体而言,泡棉软体是用于在耳机塞入耳道后与耳道抵靠接触的部分,其具有内孔;内装有发音/传音设备的套管穿设到泡棉软体的内孔中而形成耳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刷涂装置可以用于在泡棉软体的内孔表面上均匀地施加非粘性液体,然后将套管插入到该内孔中,前述非粘性液体则通过化学腐蚀粘合作用将泡棉软体和套管粘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刷涂装置包括刷涂头1和为刷涂头1提供刷涂流体的供液装置2。刷涂头1安置在一操作平台3上,通过管道4与供液装置2连通。显然,刷涂头1与供液装置2的布局方式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二者的流体连通即可。注意到,在本实用新型中,“流体”是指能够流动的物体/物质,既可以包括由单一物质组成的液体,也可以包括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液体;既可以是溶液,也可以是悬浊液,还可以是浆状物,只要能够流动即可。

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刷涂装置用于施加非粘性液体时,为了准确地控制液体施加量,供液装置2可以优选地实施为一蠕动泵,如图1所示。

下面参照图2详细介绍刷涂头的结构。图2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刷涂装置的刷涂头的放大视图,如从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刷涂装置的刷涂头1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多个分布在刷涂头的外周表面上的流体出口,更具体地,刷涂头采用蜂窝状结构的喷头模式。具体而言,刷涂头1具有用于供流体进入到刷涂头中的流体入口(图1中不可见)和用于供流体从刷涂头排出以刷涂到物体的孔内表面的多个流体出口11,多个流体出口11与流体入口连通,其中,所述多个流体出口11在刷涂头的外周表面上呈蜂窝状分布,如图中所见的。在此,“蜂窝状分布”是指多个出口类似于蜂窝的各窝孔一样分布,每个出口相当于蜂窝中的一个窝孔,多个出口整体上呈现出类似蜂窝孔的分布方式,但,“蜂窝状分布”绝不意味着必须与蜂窝的形状一模一样,而是只要存在多个密集的出口,这些出口基本布满刷涂头的环周即可。优选地,在刷涂头的外周表面上,每平方厘米上分布有至少300个流体出口,更优选400-500个流体出口。再者,在实施中,优选地,刷涂头的刷涂部分的尺寸形成为与待刷涂物体例如泡棉软体的孔之间呈过盈配合,并且,优选地,刷涂头的刷涂部分可以形成为圆柱形。这样,当刷涂头插入到待涂刷物体的孔中后,刷涂头与内孔紧密配合,成蜂窝状分布的各个流体出口分别流出一定量的流体,从而实现对带刷涂物体的内表面的均匀刷涂,并且,即便流体采用非粘性流体,也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的流体不可控地漫溢的现象,或者说,借助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刷涂头,可以利用最初不会产生诸如采用胶水会产生的硬块的非粘性流体来粘接泡棉软体和套管,从而实现高品质的耳机。再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单个流体出口在待涂刷表面上划轨迹的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蜂窝状涂刷头的涂刷效率更好、涂刷更为均匀。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刷涂装置并不限于仅应用于耳机的泡棉软体和套管的粘接/连接,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部件之间的粘接/连接。并且,刷涂头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工况进行改变。对于刷涂头的材质,也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选择,特别地,在对泡棉软体实施涂刷时,优选金属。

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流体出口11在刷涂头的外表面上沿刷涂头的环周方向A可以等间隔地规则分布,沿刷涂头的长度方向B也可以等间隔地规则分布,由此可以更好地实现均匀地刷涂流体。

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流体出口的孔径可以相同,以有利于均匀涂刷。

对于流体入口的形状和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一方面与流体出口连通,另一方面与供液装置连通即可。优选地,流体入口可以形成为位于刷涂头的中央的沿着刷涂头长度方向的一端(图2中的下端)开口另一端(图2中的上端)封闭的一个中空通道,多个流体出口11分别形成为从所述一个中空通道延伸到刷涂头外表面的更小的多个中空通道,由此可以容易地保障从供液装置2供入到流体入口的流体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流体出口,进而有利于均匀地进行刷涂。在前述结构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个流体出口的延伸方向可以分别垂直于所述流体入口的延伸方向,从而便于制造,同时有利于均匀分配流体。

应当注意到,尽管在参照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已经在说明书中被描述并且在附图中被图示,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供液装置也可以为定量泵,多个流体出口在刷涂头的外周表面上呈规则地或者不规则地分布都可。

实施例中的某些技术特征对于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可能并不是必需的,从而可以没有或者省略这些技术特征而不影响技术问题的解决或者技术方案的形成。进一步地,一个实施例的特征、要素和/或功能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特征、要素和/或功能适当地相互组合、结合或者配合,除非该组合、结合或者配合明显不可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