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苕丝糖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599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苕丝糖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苕丝糖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苕丝糖采用红薯和糯米为原材料,芝麻,花生,核桃为辅料制作,经过蒸、搅拌、油炸等三十六道工序精制而成,酥脆爽口,香甜不腻,营养丰富。

现有苕丝糖加工中需要把红薯蒸熟,红薯在蒸锅中蒸熟,所用蒸锅的出料口小,红薯蒸熟后出料速度慢,将蒸好的红薯移到容器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冷却后,才可以在红薯加入辅料人工进行搅拌,费时费力。当蒸锅需要清理时,进料口小,从进料口向蒸锅内清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混料装置解决红薯蒸熟后需要长时间冷却才能加入辅料人工进行搅拌,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苕丝糖混料装置,包括蒸锅,蒸锅下方设有底脚,蒸锅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有阀门,蒸锅包括搅拌机构、左半蒸锅和右半蒸锅,左半蒸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右半蒸锅的一端,左半蒸锅和右半蒸锅连通,右半蒸锅另一端设有出气孔,左半蒸锅另一端设有蒸锅盖,蒸锅盖上设有进气孔,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搅拌叶片设在搅拌轴上,搅拌轴贯穿蒸锅盖并伸入到左半蒸锅和右半蒸锅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苕丝糖的加工过程中,将红薯切成条状由进料口投入蒸锅中,因为左半蒸锅和右半蒸锅连通,左半蒸锅和右半蒸锅内都有红薯条。关闭进料口处的阀门,从蒸锅盖上的通气孔向蒸锅内通入蒸汽,蒸汽对蒸锅内的红薯进行加热以至蒸熟。打开进料口处的阀门加入辅料,使搅拌轴转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一起转动使辅料和红薯混合,混合完成后,拆卸左半蒸锅和右半蒸锅连接,其内的混合料便倾斜出来,达到出料的效果。

有益效果为:苕丝糖混料装置能够实现蒸和搅拌功能,省时省力,搅拌完成后,蒸锅拆卸为左半蒸锅和右半蒸锅两部分出料快,同时需要清理时,可方便进行清洗。

进一步,所述蒸锅上的进料口为2个,2个所述进料口分别位于左半蒸锅和右半蒸锅上。左半蒸锅和右半蒸锅上的进料口可方便快速的向蒸锅中加入红薯条和辅料。

进一步,所述蒸锅上的阀门处设有防雾化玻璃门。操作者可以通过蒸锅上的玻璃门观察蒸锅内情况。当蒸锅进气孔通入高温蒸汽后,防雾化玻璃可以防止玻璃因为被高温蒸汽雾化变得模糊,操作者无法通过玻璃门观察到蒸锅内情况。

进一步,所述蒸锅盖和左半蒸锅螺栓连接。蒸锅盖和左半蒸锅出料完成后,在蒸锅内壁残留着混料,需要对蒸锅进行清理。此连接方法可拆卸锅盖,可将锅盖上设置的搅拌机构随着锅盖一起拆卸,仅留下左半蒸锅,便于清理。

进一步,所述可拆卸活动连接为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包括法兰、垫片及螺栓,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快速拆卸,法兰连接良好的密封性可以防止从蒸锅进气孔通入的高温蒸汽泄漏,保持蒸锅内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苕丝糖混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使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记: 右半蒸锅1、左半蒸锅2、法兰连接3、蒸锅盖4、底脚5、进料口6、搅拌轴7、搅拌叶片8。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2所示,一种苕丝糖混料装置,包括蒸锅,蒸锅下方设有底脚5,蒸锅上设有进料口6,进料口处6设有阀门,蒸锅包括搅拌机构、左半蒸锅2和右半蒸锅1,左半蒸锅2的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右半蒸锅1的一端,左半蒸锅2和右半蒸锅1连通,右半蒸锅1另一端设有出气孔,左半蒸锅2另一端设有蒸锅盖4,蒸锅盖4上设有进气孔,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7和搅拌叶片8,搅拌叶片8设在搅拌轴7上,搅拌轴7贯穿蒸锅盖4并伸入到左半蒸锅2和右半蒸锅1内,右半蒸锅1另一端设有出气孔。

红薯切成条状由进料口6投入锅中,因为左半蒸锅2和右半蒸锅1连通,左半蒸锅2和右半蒸锅1内都有红薯条。关闭进料口6处的阀门,从蒸锅盖4上的通气孔向蒸锅内通入蒸汽,蒸汽对蒸锅内的红薯进行加热以至蒸熟,打开阀门向蒸锅中加入辅料,搅拌轴7转动,带动搅拌叶片8转动,将蒸好的红薯和辅料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打开法兰连接3螺栓,推动底脚5,蒸锅分离成左半蒸锅2和右半蒸锅1两部分后进行出料。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