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274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微生物中的大型真菌。在营养物质上食用菌与其它微生物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食用菌栽培料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把各种营养物质按照一定的配比制成的供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基质,通常是以农作物秸秆、荚壳、木屑等材料作为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然后加入适量有机氮和无机盐,混合均匀,装袋,灭菌制成食用菌培养基。用于配制食用菌栽培料的各种材料都为粉状颗粒,其中有机氮和无机盐通常为比较细小的粉末,在混合过程中这些粉末颗粒会发生飞散,造成生产环境污染。同时,由于这些粉末颗粒较小,在混合时不易混合均匀。现有的混合装置具有在搅拌时容易出现搅拌死角、不容易混合均匀和出料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料混合装置,以消除搅拌死角、提高栽培料的混合均匀度和方便出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食用菌栽培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上盖、支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罐体与所述上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上盖上,上盖上还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罐体上设置有视镜和出料口;所述罐体内底部设有斜板;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罐体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斜板垂直,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线过斜板的中心点;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斜板的最低点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桨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用菌栽培料混合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用菌栽培料混合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第三桨叶与所述斜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用菌栽培料混合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上部还设置有多个喷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用菌栽培料混合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罐体为圆桶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斜板为椭圆形;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桨叶的长度小于斜板的短轴1~2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罐体底部设置了斜板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三桨叶工作,使得栽培料混合更均匀、方便排料,提高了混合效率,并且解决了栽培料混合过程中的搅拌死角问题;在罐体上部设置了喷水口,可以降尘和为栽培料提供水分,喷水口还可以用于对罐体的清洗,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上盖,3-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支架,6-进料口,7-视镜,8-出料口,9-斜板,10-第一桨叶,11-第二桨叶,12-第三桨叶,13-喷水头,1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栽培料混合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圆桶形罐体1、圆形上盖2、支架5、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罐体1与上盖2通过螺栓14连接;第一电机3设置在上盖2上,上盖2上还设置有进料口6;罐体1上设置有视镜7和出料口8;罐体1内底部设有斜板9,斜板9与罐体1的壁是紧密接触的,没有缝隙的;斜板9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斜板9为椭圆形,斜板9的设置方便栽培料的排出;第二电机4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与斜板9垂直,并且输出轴的中心线过斜板9的中心点;出料口8位于斜板9的最低点处,使得排料彻底;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桨叶10和第二桨叶11;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桨叶12,第三桨叶12与斜板9平行,并且第三桨叶12的长度小于斜板9的短轴2cm。第三桨叶12解决了栽培料混合中搅拌死角的问题,使栽培料混合得更均匀,排料方便和彻底。在罐体1的上部还设置有多个喷水口13,一方面,喷水口13用于食用菌栽培料混合时对栽培料进行洒水,起到降尘和为栽培料提供水分的作用,达到栽培料混合均匀的目的;另一方面,喷水口13喷出的水的压力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当将栽培料从出料口8排出后,喷水口13可喷出水对缸体1进行清洗。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