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935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辅助剂,尤其涉及一种C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属性,如双光子吸收截面大、毒性低、良好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能力,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研究兴趣,C纳米材料类似石墨的碳六元环网和大量未成键的电子,可选择吸附和活化一些较惰性的分子。

C纳米粒子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基团,易于表面修饰。一般认为碳纳米粒子的尺寸越小,其表面积就越大,比表面积越大受光表面就越大,形成的电子空穴对越多,表现为光催化效率越高同时比表面积大小是反映基质吸附量的重要因素,光催化反应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目标污染物被吸附在其表面是光催化降解的前提。比表面积大则吸附量大,催化活性高。但有时催化剂如TiO2等类似的低毒性、丰富的储量及良好的耐光性环境友好催化剂往往存在更多的载流子复合中心并且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小,使得致催化活性降低而且会导其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C纳米作为辅助催化剂掺杂是实现催化剂可见光响应的有效手段,特别是C纳米材料,能够提升TiO2/C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能够提升TiO2/C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取葡萄糖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无水乙二胺然后再加入去离子水搅拌10 min,其中葡萄糖与无水乙二胺质量比为1:2-1:1,无水乙二胺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30-1:50,将烧杯的混合液放入50 mL的聚四氟乙烯的高温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中180 ℃,反应24 h,反应液离心得到上清液为C纳米材料的溶液。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用简单的方法制备出了可用于掺杂以提高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C纳米材料,能够提升TiO2/C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通过粒径测试得知葡萄糖量越少测得粒径越小,而且制备的材料粒径分布比较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案例1制得的产品粒径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1-6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

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但不能对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案例1:

取0.5 g的葡萄糖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 mL无水乙二胺然后再加入40 mL去离子水搅拌10 min,将烧杯的混合液放入50 mL的聚四氟乙烯的高温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中180 ℃,反应24 h。反应液离心得到上清液为C纳米材料的溶液。

实施案例2:

取0.6 g的葡萄糖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 mL无水乙二胺然后再加入40 mL去离子水搅拌10 min,将烧杯的混合液放入50 mL的聚四氟乙烯的高温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中180 ℃,反应24 h。反应液离心得到上清液为C纳米材料的溶液。

实施案例3:

取0.7 g的葡萄糖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 mL无水乙二胺然后再加入40 mL去离子水搅拌10 min,将烧杯的混合液放入50 mL的聚四氟乙烯的高温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中180 ℃,反应24 h。反应液离心得到上清液为C纳米材料的溶液。

实施案例4:

取0.9 g的葡萄糖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 mL无水乙二胺然后再加入40 mL去离子水搅拌10 min,将烧杯的混合液放入50 mL的聚四氟乙烯的高温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中180 ℃,反应24 h。反应液离心得到上清液为C纳米材料的溶液。

实施案例5:

取1.0 g的葡萄糖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 mL无水乙二胺然后再加入40 mL去离子水搅拌10 min,将烧杯的混合液放入50 mL的聚四氟乙烯的高温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中180 ℃,反应24 h。反应液离心得到上清液为C纳米材料的溶液。

实施案例6:

取1.2 g的葡萄糖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 mL无水乙二胺然后再加入40 mL去离子水搅拌10 min,将烧杯的混合液放入50 mL的聚四氟乙烯的高温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中180 ℃,反应24 h。反应液离心得到上清液为C纳米材料的溶液。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