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组合式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220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组合式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以及臭气除臭净化等。由于废气产生情况多样化,很多废气产生时会带有较多粉尘颗粒物质并且伴有高温高浓度,这样的废气进入处理设备后,长时间运行后废气内的粉尘会对处理设备造成堵塞、覆盖等后果,高温也会影响等离子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加大设备损耗,使原有处理设备达不到处理效果,虽然有单独的除尘设备和降温设备,但是却都占地面积较大且安装不便,另外浓度较高的气体在通过一般的处理设备时,并不能被较好的处理掉,依然会有一定的浓度存在,无法达到排放要求。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体化组合式废气净化装置,从而达到对含有较多粉尘颗粒物质并伴有高温高浓度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的目的,且占地面积较小并安装简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体化组合式废气净化装置,能够对含有较多粉尘颗粒物质并伴有高温高浓度的废气进行除尘和降温后,进行强化处理,从而使后续处理装置能够更有效地对废气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对高浓度废气进行进一步处理净化,使最终的废气的排放达到环保要求,并且该处理装置为一体设备,占地面积较小并安装简便。

本发明的一体化组合式废气净化装置,包括一个净化本体,所述净化本体的两端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净化本体的内部沿所述进口至所述出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除尘装置、第一均流网、降温管道、第二均流网、低温等离子电场、紫外线灯管和臭氧通入管;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粗效过滤装置、袋式除尘装置和卸灰斗,所述粗效过滤装置位于所述袋式除尘装置的前部,所述卸灰斗位于所述粗效过滤装置和所述袋式除尘装置的下方;所述降温管道包括上部降温主管、下部降温主管和降温支管,所述降温支管的进口分别连接所述下部降温主管,所述降温支管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上部降温主管,所述上部降温主管通过上部降温总管与冷却水来源设备连接,所述下部降温主管通过下部降温总管与冷却塔连接;所述臭氧通入管包括臭氧通入均布支管和臭氧通入主管,所述臭氧通入均布支管的进口分别连接所述臭氧通入主管,所述臭氧通入主管的进口与臭氧发生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粗效过滤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粗效过滤棉,所述粗效过滤棉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内,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净化本体可抽出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袋式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组件和除尘组件固定装置,所述除尘组件可拆卸固定于所述除尘组件固定装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组件包括过滤布袋和支撑龙骨。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支管为由上至下旋转的螺旋状盘管,所述降温支管分为1~100组,竖直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均流网和所述第二均流网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降温主管位于所述净化本体的顶板下部且贴紧所述净化本体的顶板,所述下部降温主管位于所述净化本体的底板上部且贴紧所述净化本体的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降温总管和下部降温总管皆位于所述净化本体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臭氧通入主管位于所述净化本体的内部顶板下方,且与所述进口及所述出口的连线方向垂直,所述臭氧通入均布支管竖直向下连接于所述臭氧通入主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臭氧通入均布支管上设置有臭氧均布孔,所述臭氧均布孔沿着所述臭氧通入均布支管从上至下孔径变大且密度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臭氧通入主管的进口位于所述臭氧通入主管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臭氧通入主管的进口穿出所述净化本体的内部顶板;所述臭氧通入主管的进口与所述净化本体的内部顶板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一体化组合式废气净化装置主要是在净化本体内将含有较多粉尘颗粒物质废气首先通过除尘装置除尘后,通过第一均流网均流后再通过降温管道将废气温度降低,然后再通过第二均流网均流后通过低温等离子电场和紫外线灯管处理,最后通过臭氧通入管中通入的臭氧对废气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处理。本发明可以让含有较多粉尘颗粒物质并伴有高温的废气在经过粗效过滤装置和袋式除尘装置后,将废气中粉尘颗粒绝大部分的去除,再通过降温管道将废气的温度降低,保证了后续低温等离子和紫外线灯管的处理效果能达到较佳,并且不会造成后续处理设备的堵塞和灯管的被覆盖,保证了设备的长期运行,同时,后续的臭氧通入管带来的臭氧会对废气进行进一步的强氧化处理,将废气的浓度继续降低,保证了设备的运行效果能够达到环保的排放要求,并且整个设备一体化设置,减少了占地面积且便于安装。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体化组合式废气净化装置,包括一个净化本体11,所述净化本体11的两端设置有进口1和出口2,所述净化本体11的内部沿所述进口1至所述出口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除尘装置3、第一均流网5、降温管道4、第二均流网6、低温等离子电场7、紫外线灯管8和臭氧通入管9;所述除尘装置3包括粗效过滤装置31、袋式除尘装置32和卸灰斗33,所述粗效过滤装置31位于所述袋式除尘装置32的前部,所述卸灰斗33位于所述粗效过滤装置31和所述袋式除尘装置32的下方;所述降温管道4包括上部降温主管41、下部降温主管42和降温支管43,所述降温支管43的进口分别连接所述下部降温主管42,所述降温支管43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上部降温主管41,所述上部降温主管41通过上部降温总管44与冷却水来源设备连接,所述下部降温主管42通过下部降温总管45与冷却塔连接;所述臭氧通入管9包括臭氧通入均布支管91和臭氧通入主管92,所述臭氧通入均布支管91的进口分别连接所述臭氧通入主管92,所述臭氧通入主管92的进口与臭氧发生器10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粗效过滤装置31包括固定装置和粗效过滤棉,所述粗效过滤棉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内,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净化本体31可抽出式连接。

所述袋式除尘装置32包括除尘组件和除尘组件固定装置,所述除尘组件可拆卸固定于所述除尘组件固定装置上。

所述除尘组件32包括过滤布袋和支撑龙骨。

所述降温支管43为由上至下旋转的螺旋状盘管,所述降温支管43分为1~100组,竖直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均流网5和所述第二均流网6之间。

所述上部降温主管41位于所述净化本体11的顶板下部且贴紧所述净化本体11的顶板,所述下部降温主管42位于所述净化本体11的底板上部且贴紧所述净化本体11的底板。

所述上部降温总管44和下部降温总管45皆位于所述净化本体11外部。

所述臭氧通入主管92位于所述净化本体11的内部顶板下方,且与所述进口1及所述出口2的连线方向垂直,所述臭氧通入均布支管91竖直向下连接于所述臭氧通入主管92上。

所述臭氧通入均布支管91上设置有臭氧均布孔,所述臭氧均布孔沿着所述臭氧通入均布支管从上至下孔径变大且密度变大。

所述臭氧通入主管92的进口位于所述臭氧通入主管92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臭氧通入主管92的进口穿出所述净化本体11的内部顶板;所述臭氧通入主管92的进口与所述净化本体11的内部顶板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的一体化组合式废气净化装置主要是在净化本体内将含有较多粉尘颗粒物质废气首先通过除尘装置除尘后,通过第一均流网均流后再通过降温管道将废气温度降低,然后再通过第二均流网均流后通过低温等离子电场和紫外线灯管处理,最后通过臭氧通入管中通入的臭氧对废气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处理。本发明可以让含有较多粉尘颗粒物质并伴有高温的废气在经过粗效过滤装置和袋式除尘装置后,将废气中粉尘颗粒绝大部分的去除,再通过降温管道将废气的温度降低,保证了后续低温等离子和紫外线灯管的处理效果能达到较佳,并且不会造成后续处理设备的堵塞和灯管的被覆盖,保证了设备的长期运行,同时,后续的臭氧通入管带来的臭氧会对废气进行进一步的强氧化处理,将废气的浓度继续降低,保证了设备的运行效果能够达到环保的排放要求,并且整个设备一体化设置,减少了占地面积且便于安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