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27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化工、涂料、家具、电子、喷涂企业的大量应用产生,导致了大量工业有机废气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对有机废气的治理,目前主要采用活性炭法、冷凝法、喷淋吸收法、光催化吸附等。

活性炭是应用最早,用途比较广泛的优良吸附剂。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多孔、大比表面积、疏水性和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通过有害物质在活性炭表面沉淀,离子交换或附着吸附作用吸收烟气中有毒污染物,有效降低污染,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在工业上一般采用活性炭吸收装置进行废气吸收。

活性炭吸附塔是具有吸附效率高、适用面广、维护方便,能同时处理多种混合废气等优点。该设备是净化较高浓度有机废气和喷漆废气的吸附设备,是利用活性炭本身高强度的吸附力,结合风机作用将有机废气分子吸附柱,对苯类、不溶于水类非甲烷总烃等VOC有机废气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活性炭吸附塔可应用于化工厂、医药生产厂、食品酿造厂及冶金等行业,用于净化工业生产中的废气。然而这种传统的活性炭吸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投入大、材料利用率低。现有的废气处理塔主体框架大体采用型钢做骨架,薄板覆盖并焊接后成型形成废气塔框架。传统框架制造方式板材利用率低、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偏高,掣肘着该行业的发展。

2、活性炭更换维护不方便、吸附不均匀、吸附容量利用低。现有活性炭吸附塔内部活性炭填充方式一般为一字型或V字型,这种处理方式下的活性炭吸附层,结构简单、阻耗高,存在许多吸附“死角”,活性炭利用率较低。这种不理想的填充方式往往导致吸附不均匀,难以达到预期的吸附容量。活性炭吸附饱和后,更换工序也极为繁杂。

3、在处理大风量废气时,常规活性炭吸附塔形体大,设备运输不便且成本偏高,在进行现场安装、后期调试时,难度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吸附方式好,可拼接组装,适应不同吸附任务要求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若干箱式吸附塔和活性炭层,其所述活性炭层呈环柱状设置在所述箱式吸附塔内,所述活性炭层的中心为出气通道,所述箱式吸附塔上端设置有圆环状的活性炭入料口,所述活性炭入料口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出气口,所述箱式吸附塔上设置有活性炭出料口,所述活性炭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层的下端,所述箱式吸附塔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相邻两侧的塔身侧板为快拆结构,所述塔身侧板拆除之后,若干所述箱式吸附塔可以侧面对应排列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快拆结构包括第一快拆结构,所述第一快拆结构用于连接固定所述箱式吸附塔与所述塔身侧板,所述第一快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塔身侧板上的卡扣和设置在所述箱式吸附塔上的卡扣柱,所述卡扣扣入所述卡扣柱使所述塔身侧板与所述箱式吸附塔连接。

优选地,所述快拆结构包括第二快拆结构,所述第二快拆结构用于若干所述箱式吸附塔之间的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快拆组件包括:卡扣柱和卡扣板,所述卡扣柱设置在所述箱式吸附塔上,所述卡扣板扣入水平位置上相邻的卡扣柱,使相邻所述箱式吸附塔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层由两层金属网固定成环柱状。

优选地,所述金属网形成的环柱状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吸附塔顶部端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箱式吸附塔一侧设置有透明视窗。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至少两层可更换的初效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箱式吸附塔装置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吸附层采用环柱状填充方式,提升了废气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活性炭的吸附效率,降低吸附层阻塞的几率,节约了成本。活性炭入料口和出料口的位置和形状设计,便于上料和换料,设备维护方便。塔身侧板的快拆设计,便于设备的组装,也便于多组吸附塔之间的连接,可根据处理废气的风量、浓度,自行选择吸附塔的数量,这种装置体积小,原材料适应范围广,便于制造运输,更换方便,吸附塔数量可根据吸附量自行组接,安装和维护简单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不带塔身侧板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快拆组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快拆组件示意图;

其中:1、箱式吸附塔,2、活性炭层,3、出气通道,4、活性炭入料口,5、活性炭出料口,6、进气口,7、出气口,8、塔身侧板,9、金属网,10、透明视窗,11、初效过滤网,12、卡扣,13、卡扣板,14、卡扣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6所示,一种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若干箱式吸附塔1和活性炭层2,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层2呈环柱状设置在箱式吸附塔1内,活性炭层2的中心为出气通道3,箱式吸附塔1上端设置有圆环状的活性炭入料口4,活性炭入料口4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出气口7,箱式吸附塔1上设置有活性炭出料口5,活性炭出料口5设置在活性炭层2的下端,箱式吸附塔1一侧设置有进气口6,进气口6相邻两侧的塔身侧板8为快拆结构,塔身侧板8拆除之后,若干箱式吸附塔1可以侧面对应排列连接在一起。单个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工作时,废气由进气口6送入,设置在进气口6处的初效过滤网11可以对废气中的颗粒微尘进行第一次过滤,接着经过初次过滤的废气进入箱体,箱体中的活性炭层2呈环柱状排列,圆弧状的排布使得废气与装置内的活性炭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使废气能在装置中与活性炭层充分接触,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颗粒微尘会逐渐吸附到活性炭中去,最后充分净化后的气体会通过活性炭层2中间的出气通道3到达出气口7,进入到下一道装置。在装置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初效过滤网11和活性炭层2中有害物质和颗粒微尘均饱和,吸附效果下降,此时需要及时更换,初效过滤网11是抽拉式的,把旧的滤网拉出,补充进新的滤网即可。活性炭层2的更换,需要先打开装置下方的活性炭出料口5,装置内的活性炭由于自身重力,很轻易的就能离开装置,清理完这些使用后的活性炭,之后关闭活性炭出料口5,再打开装置上的活性炭入料口,接着补充进新的活性炭,使得活性炭在双层金属网9中均匀分布,当整体形成环柱状活性炭层2后,停止入料,关闭活性炭入料口4,之后检查确保装置各部分密封性良好,即可继续使用装置净化过滤废气。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箱式吸附塔1与进气口6相邻的两端塔身侧板8为快拆结构。当需要组接至少两个以上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时,让塔身侧板8上的卡扣12脱离塔身上的卡扣柱14,之后塔身侧板8可以被轻易的移开,把需要连接在一起的箱式吸附塔1,除了第一个箱式吸附塔1首部和最后一个箱式吸附塔1尾部之外的塔身侧板8全部拆除,然后把这些箱式吸附塔1排列整齐,侧面与侧面对应,放入密封圈对接,对接好后用卡扣板13插入相邻的箱式吸附塔1上的卡扣柱13,使其互相连接在一起,并能保证装置的密封性。组接好的多个箱式吸附塔1形成一个整体,工作原理及方式与单个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完全相同。这样的设计可根据处理风量风速大小、吸附体比表面积、废气中污染物浓度高低来选择、调整所需吸附塔的个数,对活性炭层吸附利用率效高。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金属网9形成的环柱状厚度可调整。使装置的设计更加灵活,不同厚度的环柱状空间填入活性炭后可以适应不同要求的废气处理任务,保证装置所使用的材料都能被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箱式吸附塔1一侧设置有透明视窗10。透明视窗10可以观察装置内废气净化情况,排除故障,在装置内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及时更换,确保装置的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气口6出设置有至少两层可更换的初效过滤网11。一方面不让大颗粒物质进入阻碍装置内及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另一方面两层初效过滤网本身就能提供一定的净化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