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高效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888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高效分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固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高效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煤制油领域迅速升温,国家对新型洁净技术给予支持,但在气固分离上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尤其是高温油气半焦的分离,国内目前旋风分离效果均不是很理想,达不到预期效果,油气携带焦灰进入后续系统后造成后系统堵塞,并给液固分离带来麻烦,严重的造成系统停车,经济上带来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固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耐高温高效分离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温高效分离器,包括壳体、附着在壳体内表的抗高温耐磨衬里、设在耐磨衬里内表面的分离器本体;其中:它还包括耐火砖套筒、设有排气通道的高温耐火金属套筒,高温金属柱,自动旋转轮;在所述的耐火砖套筒位于分离器本体的内腔上部,且耐火砖套筒的上端固定在分离器本体的顶部压盖上,在耐火砖套筒底端开设有气固混合物入口c,所述的高温耐火金属套筒位于耐火砖套筒的腔体内,且高温耐火金属套筒的上端与分离器本体的顶部压盖相固定,所述的高温金属柱位于高温耐火金属套筒的腔体内且固定在高温耐火金属套筒的底部,所述的自动旋转轮通过轴与高温金属柱连接,气固混合物由高温耐火金属套筒内外形成的压力差带动自动旋转轮转动,所述的分离器本体的中下部为与分离器本体一体形成的固相收集仓,固相收集仓的底部开设有固相出口d。

所述分离器本体的入口a与出口b之间的倾斜角度为5-15°。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气固分离效率低、技术不成熟、经济效益不明显的技术问题,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产品质量稳定、节能环保、经济安全、气固分离效率高、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析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高温耐火金属套筒及自动旋转轮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耐高温高效分离器,包括壳体1、附着在壳体1内表的抗高温耐磨衬里2、设在耐磨衬里2内表面的分离器本体3;其特征是:它还包括耐火砖套筒4、设有排气通道的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高温金属柱6,自动旋转轮7;在所述的耐火砖套筒4位于分离器本体3的内腔上部,且耐火砖套筒4的上端固定在分离器本体3的顶部压盖上,在耐火砖套筒4底端开设有气固混合物入口c,所述的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位于耐火砖套筒4的腔体内,且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的上端与分离器本体3的顶部压盖相固定,所述的高温金属柱6位于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的腔体内且固定在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的底部,所述的自动旋转轮7通过轴与高温金属柱6连接,气固混合物由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内外形成的压力差带动自动旋转轮7转动,所述的分离器本体3的中下部为与分离器本体3一体形成的固相收集仓8,固相收集仓8的底部开设有固相出口d。

所述分离器本体3的入口a与出口b之间的倾斜角度为5-1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分离过程:分离器本体的入口a与出口b之间的倾斜角度为,保障物料进入分离器通道f呈现旋流状态(如图2所示),一次分离后的固相落入固相收集仓8中,通过分离器固相出口d排除;一次分离后的气固混合物经高温耐火砖套筒4的入口c进入二次分离的腔室,气固混物在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底座处受到碰撞,部分固相物质受重力落入固相收集仓8中被排出,剩余气固混合物通过二次分离g腔室进入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的自动旋转轮7处,气固混合物在7处实现二次分离,分离后的固体受重力落入固相收集仓8中,气相进入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内,通过气相出口e排出。

本实用新型气固混合物由a进入,气体从e排出,分离器入口a与气相出口e有0.3MPa的压差,由于差压的存在,一次分离后的气固混合物进入高温耐火金属套筒5内的自动旋转轮7处带动自动旋转轮自转,实现二次分离。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煤制油领域高温油气半焦的分离及合成气灰渣分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