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其合成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2042发布日期:2018-06-22 23:43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其合成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其合成方法及用途,该材料能催化降解有机染料且广谱抗菌,属于绿色催化、抗菌材料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发明人所知,现有复合材料中,能兼备催化降解有机染料能力和广谱抗菌能力的材料非常少见,而单独具备其一的材料又各自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而言,能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材料,其合成工艺较为复杂,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使用有毒化学试剂,生物相容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无法进行多种染料的催化降解,催化降解耗时长、效率差;无法进行流动在线催化,自动化程度低。能抗菌的材料,其杀菌作用对象有限,只对某种细菌有杀灭作用;杀菌持续时间短,无法持续杀菌;大量使用易产生耐药菌株,威胁人类健康。

经检索发现,申请号CN201710059415.X、申请公布号CN10680037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TiO2修饰多巴胺抗菌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基底预处理;多巴胺处理;制备TiO2溶胶;固定TiO2,得TiO2修饰多巴胺抗菌涂层。以固体材料为基底,在其表面进行多巴胺自聚,再用TiO2进行修饰,合成具有抗菌性能的涂层。但是,该技术方案的制备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最终所得成品并没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能力。

申请号CN201710301581.6、申请公布号CN10697542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内高稳定性催化层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包括:微通道内壁面预处理,聚多巴胺基底层制备,金属颗粒基底层制备,聚多巴胺载体层制备,催化剂颗粒层制备。所得成品以微通道的内壁面为基底,由下往上依次附着有聚多巴胺基底层、金属颗粒基底层、聚多巴胺载体层、催化剂颗粒层;其中,金属颗粒为钯或者铂或者铜或者银,催化剂颗粒为钯纳米颗粒或者铂纳米颗粒或者镍纳米颗粒。但是,该技术方案的制备过程也略微复杂,最终所得成品的催化性能由催化剂颗粒层中的催化剂种类决定,并没有确定的催化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过程简洁,所得材料兼具催化降解有机染料能力和广谱抗菌能力。同时提供该方法合成的复合材料、以及该复合材料的用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介孔氧化硅与多巴胺于缓冲液中超声混合,然后离心并收集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后,得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氧化硅;

第二步、将所述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氧化硅与可溶性银盐溶液搅拌混合,然后离心并收集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固定有银纳米粒子的聚多巴胺修饰介孔氧化硅,即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成品。

具体而言,第一步中,介孔氧化硅与多巴胺的质量比为1:0.2~1.2;缓冲液是pH为7.0-12.0的Tris-HCl缓冲液;超声混合时间为至少6小时。

第二步中,搅拌混合时溶液温度为60℃-100℃,溶液pH为7.0-12.0,搅拌混合时间为至少6小时。

同时,第一步中,Tris-HCl缓冲液的浓度为1-100mmol/L,介孔氧化硅与Tris-HCl缓冲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6±1mg/ml;第二步中,所述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氧化硅与可溶性银盐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6.6±5mg/ml,可溶性银盐溶液中的银离子浓度为32±20mmol/L。

此外,第一、二步中,离心速率为8000±4000rpm,离心时间为至少3分钟;沉淀洗涤采用超纯水洗涤至少3次。

所述可溶性银盐溶液为硝酸银溶液;所述介孔氧化硅为SBA-15,且其制备过程为:S1.将P123溶于超纯水,搅拌后加入盐酸溶液并混匀,然后加入正硅酸乙酯并搅拌;S2.将所得混合物移至聚四氟乙烯高压反应釜中加热搅拌,然后过滤并将所得固体干燥;S3.将干燥后固体煅烧即得SBA-15。

具体地,P123与超纯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05±0.03g/ml;加入盐酸溶液前搅拌至少1小时,盐酸溶液的浓度为3.4±0.5mol/L,P123与盐酸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6±0.03g/ml;P123与正硅酸乙酯的质量体积比为0.44±0.25g/ml,加入正硅酸乙酯后搅拌至少12小时;S1步保持温度在36℃±10℃;S2步加热搅拌的温度为100℃±5℃且时间为至少24小时,干燥采用烘箱,干燥温度为80℃±20℃且时间为至少12小时;S3步煅烧温度为550℃±25℃且时间为至少5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前文所述合成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前文所述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用于制备有机染料催化降解剂或制备抗菌剂的用途。其中,所述有机染料包括对硝基酚、亚甲蓝;所述抗菌剂针对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烟曲霉。

本发明合成方法绿色、简单、快捷,所得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能高效催化降解多种有机染料,实现在线催化,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该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对多种细菌真菌具有杀灭作用,达到广谱、高效、持续杀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SEM扫描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HRTEM透射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图,其中A为全谱,B为Ag的高分辨X射线光电子能谱。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拉曼光谱图,其中a为SBA-15/PDA0.6,b为SBA-15/PDA0.6/Ag。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果示意图。图中右上角的两个比色皿,左侧比色皿盛有黄色的对硝基酚,右侧比色皿盛有无色透明的反应后液体。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果示意图。图中注射器内液体、右上角瓶内液体分别为蓝色的亚甲蓝溶液;注射器下方的小瓶及其旁边的小瓶中分别为反应后的无色透明液体。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果示意图,其中E.coli为大肠杆菌,S.aureus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fumigatus为烟曲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实施例1、介孔氧化硅SBA-15的制备

本实施例基本制备过程如下:

S1.将P123溶于超纯水,搅拌后加入盐酸溶液并混匀,然后加入正硅酸乙酯并搅拌;其中,P123与超纯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05±0.03g/ml;加入盐酸溶液前搅拌至少1小时,盐酸溶液的浓度为3.4±0.5mol/L,P123与盐酸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6±0.03g/ml;P123与正硅酸乙酯的质量体积比为0.44±0.25g/ml,加入正硅酸乙酯后搅拌至少12小时。

此外,S1步整个过程保持温度在36℃±10℃。

S2.将所得混合物移至聚四氟乙烯高压反应釜中加热搅拌,然后过滤并将所得固体干燥;

其中,加热搅拌的温度为100℃±5℃且时间为至少24小时,干燥采用烘箱,干燥温度为80℃±20℃且时间为至少12小时。

S3.将干燥后固体煅烧即得SBA-15;煅烧温度为550℃±25℃且时间为至少5小时。

具体地,S1步中,取4.0g P123溶于80ml超纯水中,并搅拌3小时,然后加入70ml 3.4mol/L的盐酸溶液;接着加入9.14ml正硅酸乙酯,然后再搅拌24小时。S1步整个过程中保持温度在36℃。

S2步中,将S1所得混合物移至聚四氟乙烯高压反应釜中,于100℃加热搅拌24小时,然后过滤并将所得固体置烘箱中于80℃干燥24小时。

S3步中,将干燥后固体于550℃煅烧6小时。

实施例2、聚多巴胺修饰介孔氧化硅的制备

将实施例1所得介孔氧化硅SBA-15与多巴胺于缓冲液中超声混合,介孔氧化硅SBA-15与多巴胺的质量比为1:0.2~1.2,缓冲液是pH为7.0-12.0、浓度为1-100mmol/L的Tris-HCl缓冲液,介孔氧化硅SBA-15与Tris-HCl缓冲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6±1mg/ml,超声混合时间为至少6小时;然后离心并收集沉淀,离心速率为8000±4000rpm,离心时间为至少3分钟;将沉淀洗涤、干燥,沉淀洗涤采用超纯水洗涤至少3次;即得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氧化硅。

具体地,介孔氧化硅SBA-15的质量为50mg,多巴胺的质量为10-60mg,缓冲液为30ml的pH 8.5、10mmol/L的Tris-HCl缓冲液,超声混合时间为24小时。离心速率为8000rpm,离心时间为5分钟,沉淀洗涤采用超纯水洗涤3次。

本实施例所得聚多巴胺修饰介孔氧化硅记为SBA-15/PDAX,其中角标x表示多巴胺对SBA-15的质量倍数。

实施例3、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实施例2所得聚多巴胺修饰介孔氧化硅与可溶性银盐溶液搅拌混合,然后离心并收集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固定有银纳米粒子的聚多巴胺修饰介孔氧化硅,即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成品。

搅拌混合时溶液温度为60℃-100℃,溶液pH为7.0-12.0,搅拌混合时间为至少6小时。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氧化硅与可溶性银盐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6.6±5mg/ml,可溶性银盐溶液中的银离子浓度为32±20mmol/L。离心速率为8000±4000rpm,离心时间为至少3分钟;沉淀洗涤采用超纯水洗涤至少3次。

具体地,实施例2所得聚多巴胺修饰介孔氧化硅为SBA-15/PDA0.6,其用量为40mg;可溶性银盐溶液为硝酸银溶液,体积为6ml,浓度为32mmol/L;搅拌混合时溶液温度为80℃,溶液pH为8.5,搅拌混合时间为12小时。离心速率为8000rpm,离心时间为5分钟;沉淀洗涤采用超纯水洗涤3次。

本实施例所得产物记为SBA-15/PDA0.6/Ag。

实施例4、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特性鉴定

1、采用SEM扫描电镜对SBA-15/PDA0.6/Ag进行鉴定,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球状的银纳米粒子。

2、采用HRTEM透射电镜对SBA-15/PDA0.6/Ag进行鉴定,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看到介孔结构以及孔道内外的银纳米粒子。

3、对SBA-15/PDA0.6/Ag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可见介孔氧化硅多巴胺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表面存在Ag、Si、O、N元素。

4、对SBA-15/PDA0.6、SBA-15/PDA0.6/Ag分别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a存在芳香环的信号,证明SBA-15/PDA0.6中多巴胺已聚合到介孔氧化硅上,b中芳香环信号增加,间接证明银纳米粒子成功合成到聚多巴胺修饰介孔氧化硅上。

实施例5、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降解对硝基酚

取SBA-15/PDA0.6/Ag加入含硼氢化钠的对硝基酚溶液中反应(该反应体系中含有:1100μl H2O,200μl 20mmol/L对硝基酚,660μl 3mol/L NaBH4,40μl 0.5mg/ml SBA-15/PDA0.6/Ag),分别在反应0、2、4、5、6、7min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对硝基酚的降解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表明SBA-15/PDA0.6/Ag能快速降解对硝基酚。

实施例6、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降解亚甲蓝

将SBA-15/PDA0.6/Ag负载到商业化的滤膜上,用注射器抽取含硼氢化钠的亚甲蓝溶液,并使其通过前述制备好的滤膜,结果如图6所示,肉眼可见亚甲蓝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降解效果显著。

实施例7、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抗菌效果

取SBA-15/PDA0.6/Ag,将其配成10mg/ml悬液并取400μl均匀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对照组则直接采用固体培养基),再用表面涂布法分别接种大肠杆菌(200μl约105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0μl约105CFU/ml)、烟曲霉(10μl约107CFU/ml),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图7所示,在涂布了SBA-15/PDA0.6/Ag的培养基上可维持无大肠杆菌生长60小时、无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36小时、无烟曲霉生长60小时,由此可见该材料具有广谱长效杀菌效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