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的石墨烯混合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8265发布日期:2020-10-30 21:4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式的石墨烯混合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墨烯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的石墨烯混合搅拌机。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且可以弯曲,石墨烯的理论杨氏模量达1.0tpa,固有的拉伸强度为130gpa。而利用氢等离子改性的还原石墨烯也具有非常好的强度,平均模量可达0.25tpa。由石墨烯薄片组成的石墨纸拥有很多的孔,因而石墨纸显得很脆,然而,经氧化得到功能化石墨烯,再由功能化石墨烯做成石墨纸则会异常坚固强韧。

搅拌机是一种使液体、气体介质强迫对流并均匀混合的器件。搅拌机的类型、尺寸及转速,对搅拌功率在总体流动和湍流脉动之间的分配都有影响。一般说来,涡轮式搅拌机的功率分配对湍流脉动有利,而旋桨式搅拌机对总体流动有利。对于同一类型的搅拌机来说,在功率消耗相同的条件下,大直径、低转速的搅拌机,功率主要消耗于总体流动,有利于宏观混合。小直径、高转速的搅拌机,功率主要消耗于湍流脉动,有利于微观混合。

另外,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058063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石墨烯加工用搅拌机,包括机架、第一电机开关、第二电机开关、第三电机开关、转动台、第一电机、辅助固定柱、卡接机构、升降架、第二电机、升降台、第三电机、搅拌轴、刮料架、刮料刀头、丝杆和导向柱。但是现有的石墨烯加工用的搅拌机还存在着不便于根据石墨烯存储桶高度不同进行调节使用,搅拌混合效率较低以及搅拌过程中石墨烯存储桶容易歪倒的问题。

由鉴于此,发明一种升降式的石墨烯混合搅拌机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式的石墨烯混合搅拌机,以解决现有的石墨烯加工用的搅拌机不便于根据石墨烯存储桶高度不同进行调节使用,搅拌混合效率较低以及搅拌过程中石墨烯存储桶容易歪倒的问题。一种升降式的石墨烯混合搅拌机,包括横底梁,纵底梁,支撑立柱,中部支撑板,顶部支撑板,升降电机,可调节的石墨烯桶顶紧杆结构,搅拌分散齿结构,升降连接板,混合电机,控制箱,报警器,钢丝绳和滑动支杆。所述的纵底梁分别焊接在横底梁的前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立柱一端分别焊接在横底梁的上部左右两侧位置,另一端焊接在顶部支撑板的下部;所述的中部支撑板横向焊接在支撑立柱的正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升降电机螺栓连接在顶部支撑板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石墨烯桶顶紧杆结构设置在纵底梁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搅拌分散齿结构与混合电机相连接;所述的升降连接板安装在滑动支杆的外部;所述的混合电机螺栓连接在升降连接板的前部;所述的控制箱螺钉连接在支撑立柱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报警器螺钉连接在控制箱的上部;所述的钢丝绳设置在升降电机和升降连接板之间;所述的滑动支杆镶嵌在中部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的石墨烯桶顶紧杆结构包括支撑方钢管,锁紧螺钉,顶紧螺杆,调节柄和抱紧弧片,所述的,锁紧螺钉螺钉连接在支撑方钢管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螺杆横向螺纹连接在支撑方钢管的上部;所述的顶紧螺杆的一端螺钉连接有调节柄,另一端螺钉连接有抱紧弧片。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分散齿结构包括连接套管,搅拌叶,磁石片和w型钢筋条,所述的搅拌叶分别螺栓连接在连接套管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磁石片螺钉连接在w型钢筋条的顶端;所述的w型钢筋条焊接在搅拌叶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的升降连接板的后部左右两侧螺钉连接有滑套管;所述的升降连接板的中间位置镶嵌有从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的混合电机的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的下端螺栓连接有混合转盘。

优选的,所述的混合转盘的外表面四周焊接有破碎齿块;所述的破碎齿块为顶端为尖状的不锈钢片。

优选的,所述的抱紧弧片具体采用不锈钢抱箍片;所述的抱紧弧片和抱紧弧片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叶具体采用四分之一的不锈钢弧片;所述的搅拌叶和搅拌叶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从动齿轮通过钢丝绳与升降电机上的缠绕齿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滑套管套在滑动支杆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的升降电机,报警器和混合电机分别电性连接控制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控制箱控制升降电机的运行,带动升降连接板和混合电机的上下运动,从而满足不同高度的石墨烯加工桶的搅拌混合需要,增加了使用范围和便捷性;

2、当石墨烯加工桶运至纵底梁和纵底梁之间时,顺时针拧动调节柄,带动顶紧螺杆和抱紧弧片的运动,从而使得抱紧弧片顶紧在石墨烯加工桶的表面,起到约束固定的作用;

3、在搅拌叶,磁石片和w型钢筋条对上部位置的石墨烯原来进行搅拌分散,同时在混合转盘和破碎齿块的作用下对下部的石墨烯原料进行粉碎搅拌混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的石墨烯桶顶紧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分散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横底梁;2、纵底梁;3、支撑立柱;4、中部支撑板;5、顶部支撑板;6、升降电机;7、可调节的石墨烯桶顶紧杆结构;71、支撑方钢管;72、锁紧螺钉;73、顶紧螺杆;74、调节柄;75、抱紧弧片;8、搅拌分散齿结构;81、连接套管;82、搅拌叶;83、磁石片;84、w型钢筋条;9、升降连接板;91、滑套管;92、从动齿轮;10、混合电机;101、搅拌轴;102、混合转盘;1021、破碎齿块;11、控制箱;12、报警器;13、钢丝绳;14、滑动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式的石墨烯混合搅拌机,包括横底梁1,纵底梁2,支撑立柱3,中部支撑板4,顶部支撑板5,升降电机6,可调节的石墨烯桶顶紧杆结构7,搅拌分散齿结构8,升降连接板9,混合电机10,控制箱11,报警器12,钢丝绳13和滑动支杆14,所述的纵底梁2分别焊接在横底梁1的前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立柱3一端分别焊接在横底梁1的上部左右两侧位置,另一端焊接在顶部支撑板5的下部;所述的中部支撑板4横向焊接在支撑立柱3的正表面下部位置;所述的升降电机6螺栓连接在顶部支撑板5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石墨烯桶顶紧杆结构7设置在纵底梁2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搅拌分散齿结构8与混合电机10相连接;所述的升降连接板9安装在滑动支杆14的外部;所述的混合电机10螺栓连接在升降连接板9的前部;所述的控制箱11螺钉连接在支撑立柱3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报警器12螺钉连接在控制箱11的上部;所述的钢丝绳13设置在升降电机6和升降连接板9之间;所述的滑动支杆14镶嵌在中部支撑板4和顶部支撑板5之间。

如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可调节的石墨烯桶顶紧杆结构7包括支撑方钢管71,锁紧螺钉72,顶紧螺杆73,调节柄74和抱紧弧片75,所述的,锁紧螺钉72螺钉连接在支撑方钢管71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螺杆73横向螺纹连接在支撑方钢管71的上部;所述的顶紧螺杆73的一端螺钉连接有调节柄74,另一端螺钉连接有抱紧弧片75。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分散齿结构8包括连接套管81,搅拌叶82,磁石片83和w型钢筋条84,所述的搅拌叶82分别螺栓连接在连接套管81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磁石片83螺钉连接在w型钢筋条84的顶端;所述的w型钢筋条84焊接在搅拌叶82的外侧。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升降连接板9的后部左右两侧螺钉连接有滑套管91;所述的升降连接板9的中间位置镶嵌有从动齿轮92。

如附图5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混合电机10的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有搅拌轴101;所述的搅拌轴101的下端螺栓连接有混合转盘102;所述的混合转盘102的外表面四周焊接有破碎齿块1021;所述的破碎齿块1021为顶端为尖状的不锈钢片。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抱紧弧片75具体采用不锈钢抱箍片;所述的抱紧弧片75和抱紧弧片75相对设置。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叶82具体采用四分之一的不锈钢弧片;所述的搅拌叶82和搅拌叶82相对设置。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从动齿轮92通过钢丝绳13与升降电机6上的缠绕齿轮相连接;所述的滑套管91套在滑动支杆14的外部。

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升降电机6,报警器12和混合电机10分别电性连接控制箱11;所述的升降电机6具体采用型号为5ik40gucf的电机;所述的报警器12具体采用型号为lte-1101j的警报器;所述的混合电机10具体采用型号为y2的立式电机。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当墨烯加工桶运至纵底梁2和纵底梁2之间时,顺时针拧动调节柄74,带动顶紧螺杆73和抱紧弧片75的运动,从而使得抱紧弧片75顶紧在石墨烯加工桶的表面,起到约束固定的作用;通过控制箱11控制升降电机6的运行,带动升降连接板9和混合电机10的上下运动,从而满足不同高度的石墨烯加工桶的搅拌混合需要,增加了使用范围和便捷性;在搅拌叶82,磁石片83和w型钢筋条84对上部位置的石墨烯原来进行搅拌分散,同时在混合转盘102和破碎齿块1021的作用下对下部的石墨烯原料进行粉碎搅拌混合,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