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759155阅读:来源:国知局
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 1:2,交联剂为甲醛,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催化剂为硫酸;
[0033](5)将凝胶溶液倒入模具中,在80°C下固化3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
[0034]实施例4:
[0035]本实施例按照实施例1的工艺步骤制备,其中:
[0036](I)将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 %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进行分散,再超声振荡0.5小时;所述氧化石墨稀横向尺寸20微米,厚度10纳米;
[0037](2)制备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硅混合溶液,将步骤(I)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蒸馏水充分混合得混合溶液,其中蒸馏水与冰乙酸质量比为1:2.5,氧化石墨烯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5%,再将二氧化硅粉末溶解于混合溶液中,混合搅拌10小时,以制备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0.1 %、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1 %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混合溶液;
[0038](3)依次将聚乙烯醇和填充剂滑石粉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在90°C水浴中搅拌2小时,以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混合溶液,以制备自发泡用溶液;其中,聚乙烯醇与填充剂滑石粉的质量比为1: 2,自发泡用溶液中聚乙烯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聚乙烯醇与二氧化硅质量比为1:2,二氧化硅与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5:1;
[0039](4)向自发泡用溶液中依次加入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边加入边搅拌,直至混合均匀的凝胶溶液;其中,交联剂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3,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 0.8:1.2,交联剂为甲醛,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催化剂为硫酸;
[0040](5)将凝胶溶液倒入模具中,在80°C下固化2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
[0041 ] 实施例5:
[0042]本实施例按照实施例1的工艺步骤制备,其中:
[0043](I)将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进行分散,再超声振荡I小时;所述氧化石墨稀横向尺寸0.5微米,厚度I纳米;
[0044](2)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 二氧化钛混合溶液,将步骤(I)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依次与蒸馏水、冰乙酸充分混合,其中蒸馏水与冰乙酸质量比为I: 2,氧化石墨烯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2%,再将壳聚糖粉末及二氧化钛溶解于上述混合溶液中,混合搅拌I小时,以制备壳聚糖质量分数为5%、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5%、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5%的氧化石墨烯/壳聚糖/ 二氧化钛混合溶液;
[0045](3)依次将聚乙烯醇和填充剂可溶性淀粉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在80°C水浴中搅拌3小时,以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二氧化钛混合溶液,以制备自发泡用溶液;其中,聚乙烯醇与填充剂可溶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4,自发泡用溶液中聚乙烯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7%,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为4:1,二氧化钛与壳聚糖质量比为3:1,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6:1;
[0046](4)向自发泡用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边加入边搅拌,直至混合均匀得凝胶溶液;其中,交联剂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I: 4,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 0.6:1,交联剂为甲醛,发泡剂为对苯磺酰肼,催化剂为盐酸;
[0047](5)将凝胶溶液倒入模具中,在80°C下固化l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
[0048]实施例6:
[0049]本实施例按照实施例1的工艺步骤制备,其中:
[0050](I)将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进行分散,再超声振荡I小时;所述氧化石墨稀横向尺寸15微米,厚度3纳米;
[0051 ] (2)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混合溶液,将步骤(I)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依次与蒸馏水、冰乙酸充分混合得混合溶液,其中蒸馏水与冰乙酸质量比为1: 2,氧化石墨烯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3%,再将壳聚糖粉末、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溶解于混合溶液中,混合搅拌6小时,以制备壳聚糖质量分数为3%、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2%、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I %、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5%的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二氧化钛混合溶液;
[0052](3)依次将聚乙烯醇和填充剂可溶性淀粉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在70°C水浴中搅拌3小时,以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混合溶液,以制备自发泡用溶液;其中,聚乙烯醇与填充剂可溶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1.5,自发泡用溶液中聚乙烯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为3:1,二氧化钛与壳聚糖质量比为2:3,二氧化硅与壳聚糖质量比为I: 3,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1;
[0053](4)向自发泡用溶液中依次加入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边加入边搅拌,直至混合均匀的凝胶溶液;其中,交联剂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2,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 0.6:1,交联剂为甲醛,发泡剂为对苯磺酰肼,催化剂为盐酸;
[0054](5)将凝胶溶液倒入模具中,在80°C下固化l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
[0055]实施例7:
[0056]本实施例按照实施例1的工艺步骤制备,其中:
[0057](I)将重量百分比浓度为8%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进行分散,再超声振荡1.5小时;所述氧化石墨稀横向尺寸25微米,厚度7纳米;
[0058](2)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 二氧化钛/氧化锡混合溶液,将步骤(I)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依次与蒸馏水、冰乙酸充分混合得混合溶液,其中蒸馏水与冰乙酸质量比为1: 3,氧化石墨烯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5%,再将壳聚糖粉末、二氧化钛、氧化锡溶解于混合溶液中,混合搅拌2小时,以制备壳聚糖质量分数为3%、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2%、氧化锡质量分数为I %、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5%的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二氧化钛混合溶液;
[0059](3)依次将聚乙烯醇和填充剂可溶性淀粉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在70°C水浴中搅拌3小时,以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二氧化钛/氧化锡混合溶液,以制备自发泡用溶液;其中,聚乙烯醇与填充剂可溶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1.5,自发泡用溶液中聚乙烯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为2:1,二氧化钛与壳聚糖质量比为2:3,氧化锡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3,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10:1;
[0060](4)向自发泡用溶液中依次加入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边加入边搅拌,直至混合均匀的凝胶溶液;其中,交联剂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2,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 0.7:1.5,交联剂为甲醛,发泡剂为对苯磺酰肼,催化剂为盐酸;
[0061](5)将凝胶溶液倒入模具中,在80°C下固化l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气凝 O

【主权项】
1.一种氧化石墨稀聚乙稀醇杂化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包括制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或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氧化锡混合溶液、制备自发泡用溶液、制备凝胶溶液和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或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氧化锡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五个步骤,其具体工艺过程为: (1)制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将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10%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进行分散,再超声振荡0.5-2小时;所述氧化石墨稀横向尺寸0.5-30微米,厚度1-10纳米; (2)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或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氧化锡混合溶液:将步骤(S)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依次与蒸馏水、冰乙酸充分混合得混合溶液,其中蒸馏水与冰乙酸质量比为1:1-3,氧化石墨烯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1-5%,再将壳聚糖粉末或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氧化锡溶解于混合溶液中,混合搅拌1-10小时,以制备壳聚糖或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氧化锡质量分数为0.1-5%、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1-5%的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混合溶液;其中,二氧化钛粒径200纳米-20微米、二氧化娃粒径300纳米-40微米;氧化锡粒径.500纳米-60微米; (3)制备自发泡用溶液:依次将聚乙烯醇和填充剂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在70-100°C水浴中搅拌0.5-3小时,以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第二步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或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氧化锡混合溶液,制得自发泡用溶液;其中,聚乙烯醇与填充剂的质量比为1:1-1:.5,自发泡用溶液中聚乙烯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15 %,聚乙烯醇与壳聚糖或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氧化锡质量比为I: 1-5: 1,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I: 1-10: 1;填充剂为可溶性淀粉或滑石粉; (4)制备凝胶溶液:向自发泡用溶液中依次加入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边加入边搅拌,直至混合均匀得凝胶溶液;其中,交联剂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2-5,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0.5-1:0.5-2;交联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发泡剂包括戊烷、偶氮二甲酰胺和对苯磺酰肼;催化剂包括硫酸、盐酸和冰乙酸; (5)制备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将均匀混合的凝胶溶液倒入模具中,在40-.80°C下固化l_3h,得到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水处理功能气凝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包括制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混合溶液、制备自发泡用溶液、制备凝胶溶液和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聚乙烯醇杂化气凝胶五个步骤;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蒸馏水、冰乙酸和壳聚糖粉末充分混合,然后加入聚乙烯醇、填充剂、交联剂、发泡剂和催化剂制备气凝胶;气凝胶吸水能力强,具有高亲水性,吸附速率快,再生后可重复使用,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制备方法原理简单,操作容易,工艺设备简单,原料价格低廉,有利于产业化。
【IPC分类】B01J20/24, B01J20/30, C02F101/20, C02F1/28, B01J20/28, B01J20/20
【公开号】CN105521770
【申请号】CN201610038032
【发明人】田明伟, 曲丽君, 朱士凤, 孙亚宁, 周卉卉, 陈国华
【申请人】青岛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