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羧基酞菁铁敏化二氧化钛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染料方面的应用_2

文档序号:9898874阅读:来源:国知局
羧基邻苯二甲酸酐、尿素和氯化铁按摩尔比为1:25:0.25进行混合,再加入催 化剂钼酸铵(催化剂的用量一般为1.02 X 10-3mol每摩尔4-羧基邻苯二甲酸酐),将上述反 应物加入到研钵中混合均匀,充分研磨。再置于250mL三颈烧瓶中在180 °C反应0.5h,待反应 物溶解后升温至230°C继续反应4h。得到的黑色固体产物用6mol/L盐酸浸泡12h,过滤,滤饼 在80-90 °C蒸馏水中搅拌30min后过滤,重复此搅拌过滤操作直至过滤液无固体析出。将过 滤残留物(固相)烘干后,转移至500mL烧瓶中,向其中加入2. Omo 1/L的氢氧化钠饱和的氯化 钠溶液,直至检测不到氨气放出,在100°C条件下反应8-10h。在反应过程中补加饱和溶液保 持溶液总量不变,反应结束后,用蒸馏水稀释,抽滤。用浓盐酸调节滤液PH < 3,待沉淀全部 析出后,过滤,再依次用蒸馏水、甲醇、丙酮清洗固体产物。真空干燥,得到2,9,16,23_四羧 基铁酞菁粗产物。
[0050] 对粗产物提纯,将上述粗产物倾倒入10倍质量数的浓硫酸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50-55Γ水浴中加热搅拌lh。冷却至室温后慢慢倾倒入10倍浓硫酸体积的蒸馏水中,并不断 搅拌,加热煮沸,静置过夜。过滤,滤饼转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煮沸5-10min,冷却后 离心分离。沉淀物用热蒸馏水洗涤至无 S042'并分别用乙醇、丙酮作洗涤剂,超声波粉碎洗 涤,离心分离。产物在60°C真空干燥,得到2,9,16,23_四羧基铁酞菁纯产物。四羧基酞菁铁 的合成过程反应式为:
[0051]
[0052] 2、四羧基酞菁铁敏化二氧化钛
[0053]敏化剂的制备具体步骤是:取300mL二氧化钛的水溶液(lg/L)磁力搅拌IOmin,然 后再超声30min。再配制IOmL 5 X l(r3moΙ/dm3的四羧基酞菁铁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以FePc (COOH)4的DMSO溶液逐滴加入二氧化钛水溶液中,此过程持续搅拌。待滴加完成后再继续搅 拌12h,以达到FeP c(COOH)4完全能浸渍到二氧化钛上。反应结束后,对悬浊液进行离心分 离,对所得固体分别用水、甲醇、丙酮清洗三次。最后对产物真空烘箱60°C干燥。
[0054] 材料特性表征
[0055] 1对材料进行紫外(UV-Vis)和红外(FI-IR)定性分析
[0056]四羧基酞菁铁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分析谱图见图1,酞菁的紫 外可见光谱的出峰主要起源于π-π*跃迀,其中出峰位置在600-800nm的吸收带称为Q带,出 峰位置在300_450nm的吸收带称为B带。量子化学指出B带和Q带分别是由于a lu(3i)4eg(3i*) 和a2U(>)4eg(>*)电子跃迀形成的。B带和Q带是酞菁类化合物的特征峰,其中四羧基酞菁铁 的Q带吸收是在X max = 673nm,B带吸收是在Amax = 33 lnm。由此可以判断合成的化合物是具有 酞菁类大环结构的产物。
[0057] Ti〇2、FePc(⑶OH)4、FePc(COOH)4/Ti〇2的红外光谱对比图见图2,图2中b图是FePc (COOH)4的红外光谱图,图中展示了在1711-1717CHT1范围内羧基官能团的-C = O的特征峰, 还有在3425-34500^1的O-H键特征峰。在1276-1286(31^1范围的峰可以归属于C-N =伸缩振 动,在1146-1151,1084-1092,1055-1065,938-944和 735-7410^1 范围内的峰可以归属于酞 菁的骨架振动范围内的峰展示的是酞菁中芳香苯环的存在。峰的波动 变化可能是由于酞菁中心的金属离子的吸电子作用造成的。以上这些数据都说明了酞菁的 碳骨架结构和羧基基团的存在。对比图(a)、(b)、(c)可以看出,二氧化钛表面上确实有四羧 基金属酞菁铁的存在,它们之间是以氢键或者范德华力的方式相结合。
[0058] 2 X射线衍射(XRD)表征
[0059] TiO2、FePc (COOH)4、FePc (COOH) 4/TiO2的XRD对比图见图3,通过谱图分析得知,在 TiO2谱图中可以看出此1102的晶型是锐钛矿型。然后又分别测试了FePC(C00H) 4、FePC (COOH)VTiO2的XRD谱图,通过图中对比可以判断出,在FePc(COOH)VTiO2中既没有改变TiO 2 的晶型,又有四羧基酞菁铁的特征峰出现。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在2Θ = 27°的位置的酞菁峰在 FePc(COOH)4/Ti02没有出现,可能的原因是,在敏化之后的材料中,酞菁是被溶解到DMSO以 后以分子的形式和二氧化钛相结合,但是在酞菁的XRD样品测试时,测试的是固体样品,这 两者分子状态不同,可能造成了XRD谱图有部分峰得到保留,有部分峰没有体现出来。 [0060] 3 N2吸附-脱附曲线表征
[0061 ] T i O2、FePc (COOH) 4/T i O2的N2吸附-脱附曲线图和粒径分布图见图4,从图4中N2的吸 附-脱附平衡曲线可以看出,曲线类型是典型的第IV型介孔材料吸附-脱附平衡曲线类型。 在TiO2的平衡曲线中,比表面积为58.36m 2/g,孔粒径为10.0腦。对比?6?(3(0)0!〇4/1^02的平 衡曲线,比表面积减少到53.35m 2/g,同时结合图中的粒径分布图可以得出,在四羧基酞菁 铁敏化二氧化钛前后,粒径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部分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仍然是集中 在10.Onm及其左右。从另一方面来看,二氧化钛较大的比表面积能为和染料充分接触提供 了更多的位点,能更好的促进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0062] 4 SEM形貌表征
[0063]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钛的表面形貌对敏化效果的影响,实验对敏化前后二氧化 钛的形貌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见图5。从图5中可以看出,敏化前后二氧化钛纳 米颗粒的形貌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依然是规则圆形颗粒状。这表明四羧基酞菁铁只是在 二氧化钛表面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进入其内部改变晶格结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对XRD的 表征结果作了佐证。结合后续的降解染料废水的实验结果,其中敏化后纳米颗粒降解效果 最为突出,相比之下,采用表面光滑的纳米线和纳米管的降解效果十分不好,推测可能的原 因是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粗糙的表面上有活性-OH基团更容易和酞菁铁外围的-COOH发生反 应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效率。
[0064] 5光致发光(PL)表征
[0065]光催化效率是由电荷不断分离和复合之间的竞争决定的。根据文献报道,荧光光 谱可以被用于计算电荷复合率,因为PL光谱是由电子和空穴复合过程产生的两种不同的能 量态直接产生的。当光照射原子时,电子由基态跃迀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 等,但是激发态状态不稳定,又由激发态重新回到基态,在这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以荧光 的形式释放。Ti0 2、FePc(C00H)4、FePc(C00H)4/Ti02荧光光谱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荧光强度的强弱顺序是TiC^FePdCOOHh/TiOAFePdCOOHkFePcKOOHh/TiO〗的荧光强 度比单独的TiO 2低,TiO2和FePc(C00H)4之间有能量转移过程发生,这些过程减少了能发生 荧光的能量释放过程,导致荧光强度减弱。同时也能表明敏化后产物的电子空穴复合率降 低,发生了荧光淬灭作用,进而提高了光催化效率。
[0066] 6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表征
[0067] 催化剂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见图7,对比图7中的Ti02、FePc(C00H)4、FePc (COOH)VTiO2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在FePc(COOH)4的谱图中出现两个峰,一个是在紫外光 区,一个是在可见光区,结合图1中四羧基酞菁铁在DMSO中的紫外光谱,这两个峰分别是B带 和Q带的特征峰。在FePc(COOH)VTiO 2的谱图中,可以对比出既有二氧化钛的特征峰也有四 羧基酞菁铁在可将光区的特征峰,这表明四羧基酞菁铁已经很好的和二氧化钛相结合,并 且能将二氧化钛的吸收光范围扩展到可见光区。另外,粗略计算比较二氧化钛和四羧基酞 菁铁敏化后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可以看出,敏化后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变窄,这也能从另 一个角度说明这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0068] 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0069]催化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见图8,在图8A中XPS全谱分析中,Ti、0和C元素存在 于TiO2中,Ti、Fe、0和C元素存在于FePc(C00H)4/Ti02中。TiO 2中C元素归因于不定碳的污染。 在图8B的Ti2p XPS光谱中,Ti2p有两个峰,分别是464.2eV归属于Ti2Pl/2,458.5eV归属于 Ti2p3/2(3Ti2p1/2和Ti2p3/2之间的能量差值是5.7eV,这表明在TiO 2中存在的是Ti4+,另外Ti2p 的峰在FePc(COOH)VTiO2和TiO2中没有明显位移,证明了 TiO2在FePc (⑶0H)4加入前后结构 没有改变。从图8C中Fe2p区域内存在两个峰,在710.2eV附近的峰归属于Fe2p3/2的峰,在 723.5eV附近的峰归属于Fe2p 1/2的峰。在图8E中Ols光电子信号分裂成两个峰,第一个峰在 531.2eV(C-OH键);第二个峰在532. leV(C = 0键)。以FePc(COOH)4敏化TiO2后Ols的峰发生位 移,由531.2到529.96¥。结合能的减少可以归因于?6?〇(0)0!〇4和110 2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 (酞菁铁上的-COOH和二氧化钛上的-OH发生反应生成醚键)。羧基基团促进了电子给体FePc (COOH) 4和电子受体T i O2之间的耦合作用。对NI s的XPS谱图分析如图8G和H,从图中可以看 出,在FePc(COOH)4中存在两种化学状态的N元素,一种是四吡咯环中的氮元素,另一种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