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轴向型粗粉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069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通道轴向型粗粉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多通道轴向型粗粉分离器用于对煤粉的分离,是在传统的双轴向型粗粉分离器分离过程(撞击分离,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的基础上改进。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双轴向型粗粉分离器主要采用外筒体,内筒体、组装而成,筒体上安装顶板,筒体下部安装回粉筒及连接进粉管。该种结构分离器不能保证细度煤粉颗粒的逸率,工作容积利用系数及利用率低,不能适应多种煤的分离,而且制粉单耗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能适应多煤种的分离,提高合格粉粒的逸出率,降低循环倍率,提高分离效率,阻力下降,并能降低制粉单耗的多通道轴向型粗粉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部、中部、下部三部份对接拼焊组成,上部由顶盖板2与筒体(外筒体、中筒体17、内筒体6)连接组成,下部由回粉筒12内安装进粉管3,并连接底板14,其特征是中部由外锥体7,中锥体8,内锥体9组成分别对接上部筒体(外筒体、中筒体17、内筒体6),内锥体9下部安装助旋牛角板16,助旋牛角板16连接平衡阶锥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对接拼焊组成。上部由顶盖板2(包含防爆门、出口管)与筒体连接。顶盖2上制有出粉管,出粉管内装有阻旋栅。筒体分为外筒体、中筒体17、内筒体6,内筒体6、中筒体17及外筒体从内向外顺序安装,外筒体与中筒体17之间装有调节档板4,中筒体17与内筒6之间装有固定挡板,外筒体上制有人孔门3,在内筒6上部安装支架板15,支架板15固定助旋锥5,中部由外锥体7、中锥体8、内锥体9组成。外、中,内锥体分别对接上部筒体,即外、中、内筒体。在内锥体9下部安装助旋牛角板16,助旋牛角板16固定平衡阶锥11,内锥体9与外锥体7之间装有支撑板10,下部由回粉筒12、进粉管13、底板14所组成。回粉筒12连接中部外锥体7,进粉管13安装在回粉管12内,底板14连接回粉筒12。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并联三通道提高了分离器工作容积的有效利用率,增大了容积有效利用系数;2、消除了内部积粉死角及自然爆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分离器对煤种,尤其是挥发份较高煤种的适应能力及运行安全性;3、分离器磨损轻微,撞击分离采用平衡阶锥式撞击帽,降低了分离器进口阻力及撞击涡旋,扩大了撞击反弹后的粗颗粒分布区域、消除了分离器中部外锥体的磨损;4、分离器内锥中,两相气流的工况对含粉气流形成“自我清洗再分离”效应,提高了合格粉粒的逸出率,降低了循环倍率;5、顶盖板采用仰角布置,减少了分离器出口管与分离器顶盖板处的涡流强度,降低了分离器出口管的磨损;6、在分离器出口管内设置十字形阻旋栅,消除了出口转向气体旋流引起的大颗粒煤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出口弯头外侧的磨损;7、分离效率提高8-10%,阻力降低20%左右;制粉单耗降低1-2千瓦时/吨煤。
权利要求1.一种多通道轴向型粗粉分离器,采用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对接拼焊组成,上部由顶盖(2)与筒体(外筒体、中筒体(17)、内筒体(6))连接组成,下部由回粉筒(12)内安装进粉管(13),并连接底板(14),其特征是中部由外锥体(7)、中锥体(8)、内锥体(9)组成分别对接上部筒体,内锥体(9)下部安装助旋牛角板(16),助旋牛角板(16)连接平衡阶锥(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轴向型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2)上出粉管内安装阻旋栅(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轴向型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体(6)上部安装支架板(15),支架板(15)固定助旋锥(5)。
专利摘要一种多通道轴向型粗粉分离器用于对煤粉的分离,其主要由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中部由外锥体、中锥体、内锥体组成分别对接上部筒体(外筒体、中筒体、内筒体),内锥体下部安装助旋牛角板,助旋牛角板连接平衡阶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分离器工作容积的有效利用率,增大了容积有效利用系数;适应于多煤种的分离及运行安全性;分离效率提高了8—10%,阻力下降20%左右;制粉单耗降低了1—2千瓦时/吨煤。
文档编号B07B7/00GK2347687SQ9824290
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0日
发明者陆纪清 申请人:陆纪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