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式冷却除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169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转式冷却除油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油田生产工艺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天然气油气分离的反转式冷却除油器。
背景技术
油田天然气与气田开采出的不同,含有较多的重烃蒸气和水蒸气。当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时可能行程堵塞输送管道的水化物,油气当气温较低时,更容易形成水化物,在输送管道中凝结,阻塞输气管道,严重时会造成停输。因此,由计量站输出、经分离缓冲游离水脱出器分离后排出的天然气中仍携带有重烃蒸汽和水蒸汽,在天然气外输之前,必须将天然气中携带的重烃蒸汽、水蒸汽从天然气中分离出去。目前用于油田天然气分离使用的除油器是一个卧式罐,管内设有丝网除沫器14、半径除沫器15、梯形折流板16,具体结构参阅图2。天然气由进口7进入罐内,经梯形折流板16折流、半径除沫器15和丝网除沫器14将重烃蒸汽、水蒸汽与天然气分离,然后天然气从罐上部出口2排出,分离出的液态油水混合物沉降在罐体的底部。实际使用中,由于罐体内只能折流没有冷却,且折流次数少,分离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对现用折流除油器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反转式冷却除油器,用于解决原用除油罐罐体内没有冷却,只有折流,且折流次数少,分离效果不好的问题,提高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反转式冷却除油器主要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隔板、冷却管;隔板上开有节流孔;冷却管穿过隔板在罐体内横向布置,出口连接引风机;罐体底部有导流槽,出口连接汇油筒;导流槽上开有导液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使进入除油器中的油田天然气在除油器中呈反转式运动,气体在罐体内边运动、边冷却,在多次反转冷却运动过程中将天然气中所含重烃蒸汽、水蒸汽凝集成液态油水混合物,并将其与天然气分离,分离效果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油田原用除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出口、3隔板、4冷却管、5汇油筒、6导流槽、7进口、8引风机、9节流孔、10冷空气入口、11空气出口、12外输口、13导液孔、14丝网除沫器、15半径除沫器、16梯形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提供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反转式冷却除油器主要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置有隔板3和冷却管4,冷却管4穿过隔板3在罐体1内横向布置。隔板3上开有节流孔9,节流孔9的孔径为10-20mm之间,面积为进气口的5-7倍,以保证所要求的流量及流速。为提高换热效率,还可在冷却管4上压制有螺纹槽线。罐体1的底部开有导流槽6,导流槽6上开有导液孔13,罐体1底部出口连接汇油筒5,冷却管4出口连接引风机8。由外部引入的冷空气从冷空气入口10进入,经冷却管4、在引风机8的动力作用下,从空气出口11排出。天然气由进气口7进入罐体1,先经冷却管4与外接冷空气换热,通过多块隔板3上的节流孔9呈反转式运动,天然气经冷却管4冷却,经隔板3捕捉、汇集。重烃蒸汽、水蒸汽凝集成液态油水混合物沉积在罐体1底部,通过导流槽6上开有的导液孔13进入汇油筒5,在汇油筒5内存储、收集,然后从外输口12输出,天然气从出口2排出。
图2是油田原用除油器的结构示意图,除油器的罐体1内管内设有丝网除沫器14、半径除沫器15、梯形折流板16。油田天然气由进口7进入罐体1内内,经梯形折流板16折流、半径除沫器15和丝网除沫器14将重烃蒸汽、水蒸汽与天然气分离,然后天然气从罐体1上部出口2排出,分离出的液态油水混合物沉降在罐体1的底部,从罐体1的底部出口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反转式冷却除油器,主要包括罐体(1),其特征是罐体(1)内设置隔板(3)、冷却管(4);隔板(3)上开有节流孔(9);冷却管(4)穿过隔板(3)在罐体(1)内横向布置,出口连接引风机(8);罐体(1)底部有导流槽(6),出口连接汇油筒(5);导流槽(6)上开有导液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转式冷却除油器,其特征是冷却管(4)上压制有螺纹槽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转式冷却除油器,主要包括罐体(1),其特征是在罐体(1)内设置隔板(3)、冷却管(4);隔板(3)上开有节流孔(9);冷却管(4)穿过隔板(3)在罐体(1)内横向布置,出口连接引风机(8);罐体(1)底部有导流槽(6),出口连接汇油筒(5);导流槽(6)上开有导液孔(13)。解决了原用除油罐罐体内没有冷却,只有折流,且折流次数少,分离效果不好的问题,使进入除油器中的油田天然气在除油器中呈反转式运动,气体在罐体内边运动、边冷却,在多次反转冷却运动过程中将天然气与所含重烃蒸气、水蒸汽凝集成液态油水混合物,并将其与天然气分离,分离效果好。
文档编号C10G5/00GK2892862SQ20062002015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
发明者付学萍 申请人:付学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