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取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495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取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取力装置,特别是为车载工程机械配套的发动机取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技术中,发动机的取力装置一般安装在变速箱的侧部、后部或顶部。安装位置的不同,所实现的取力效果也不同。特别是在车载工程机械的改装、生产过程,需要根据车辆的具体结构设计专用的取力装置,以实现动力的正常传递和供给。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为车载工程机械配套的变速箱前置式取力装置,位于变速箱的前部,虽然可以满足工程车的动力要求,存在的缺点是其结构复杂,成本太高,维修不方便。另一种是发动机后置式取力,它是在发动机内部的曲轴后端连接盘上装配一齿轮,再通过中介轮传递到输出轴齿轮,使输出轴输出壳体外并与发动机同步转动,完成后置取力。该方法需要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后移,原车传动轴需要缩短,而且外壳要特制,对原车结构改动较大、另部件制造精度要求高,装配要求严格,成本较高,制约了本技术的应用。有鉴于此,寻找一种适合车载工程机械使用的发动机取力装置,成为业内人士的共同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取力装置,它可以满足车载工程机械的最大动力要求,保证全功率取力,且便于安装和维护,降低制造成本。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取力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在发动机曲轴前端的动力输出主动轮,还包括与动力输出主动轮相配合的动力输出从动轮,动力输出从动轮和动力输出轴连接,并驱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动力输出轴通过支撑座和支架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在动力输出主动轮和动力输出从动轮之间有动力传递装置。发动机的动力经曲轴带动动力输出主动轮转动,由动力传递装置传递给动力输出从动轮,进而驱动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将发动机的动力传出,实现了前端取力,后端输出转动力矩,用力机械的转动与曲轴同步的效果。在动力输出轴后端设置动力输出装置,如联轴器等与用力机械连接,可以实现动力的多种应用。
发动机取力装置中,动力输出主动轮和动力输出从动轮可以是皮带轮,两轮之间采用带传动,皮带轮可以是平皮带轮、三角皮带轮、齿形皮带轮等,相应的动力传递装置为平皮带、三角皮带和齿形皮带等。
发动机取力装置中,动力输出主动轮和动力输出从动轮可以是链轮,两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为链条。
发动机取力装置中,动力输出主动轮和动力输出从动轮之间还可以采用曲轴传动。
本发动机取力装置安装时,可以将动力输出轴安装在发动机的上方、发动机的下方,还可以安装在发动机的两侧,主要是根据各类车型的底盘驾驶室与发动机之间的空间来确定具体安装位置。
为了安全,动力输出轴的外侧设有防护管。
动力输出轴由支撑座和支架安装固定,安装固定支架可以做成安装高度可以调节的形式,以适应具体的车型和发动机结构。
本装置特别适用于车载工程机械的改装、制造。例如用于混凝土搅拌车的改装时,将动力输出轴后端的联轴器与驱动搅拌罐的油泵的联轴器连接,带动搅拌罐转动,可实现动力的合理取出、有效传递和利用。实践证明,所改装的混凝土搅拌车性能可靠、运行稳定,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按上述方案制作的发动机取力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传动结简单、合理,省略了复杂结构的改造和高精度的另部件,降低了制作成本;不影响曲轴的动平衡结构,动力传动采用柔性连接,对发动机无明显影响;安装、维护方便。


图1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如下1、发动机 2、曲轴 3、连接盘 4、动力输出主动轴 5、传动带 6、动力输出从动轴 7、前轴承支座 8、前支架 9、固定螺栓 10、前调整螺栓 11、动力输出轴 12、防护管 13、后轴承支座 14、联轴器 15、后支架 16、后调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见图1所示,取力装置的动力输出主动轮4安装在发动机曲轴2的前端的连接盘3上,动力输出从动轮6安装在由前轴承支座7和后轴承支座13支撑的动力输出轴11的左端轴头,动力输出轴11位于发动机的上方,前轴承支座7和后轴承支座13分别固定在前支架8和后支架15上,前支架7和后支架15分别固定在发动机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前支架7和后支架15开有竖向的用以调整支架安装高度的螺栓槽,通过前调整螺栓10和后调整螺栓16调整前后支架的高度,可以调整动力输出轴11的高度,可实现调整传动带5的松紧度之目的。动力输出轴11的右端设有联轴器14,动力输出主动轮4通过传动带5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从动轮6,并驱动动力输出轴11转动,通过健连接带动联轴器14旋转,实现了前端取力,后端输出转动力矩,联轴器与曲轴同步转动的效果。为了安全,在动力输出轴11的外侧设有防护管12。根据联轴器的转速变化,或传动带的张紧程度来调整前后支架的高低,以实现发动机曲轴与联轴器基本同步旋转。
本装置用于车载工程机械的改装,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如用于混凝土搅拌车改装时,只要将动力输出轴后端的联轴器与驱动搅拌罐的油泵的联轴器连接并驱动其转动,进而带动搅拌罐转动,可实现发动机动力的合理取出、有效传递和利用。实践证明,所制造的车辆性能可靠、运行稳定,并大大降低了整车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于发动机曲轴(2)前端的动力输出主动轮(4),和动力输出主动轮(4)相配合的动力输出从动轮(6)与动力输出轴(11)连接并驱动动力输出轴(11)转动,动力输出轴(11)通过支撑座和支架安装在发动机壳体上,在动力输出主动轮(4)和动力输出从动轮(6)之间有动力传递装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主动轮(4)安装在发动机曲轴(2)前端的连接盘(3)上,动力输出从动轮(6)安装在由前轴承支座(7)和后轴承支座(13)支撑的动力输出轴(11)的一端轴头,前轴承支座(7)和后轴承支座(13)分别固定在前支架(8)和后支架(15)上,前支架(8)和后支架(15)分别固定在发动机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动力输出轴(11)的另一端设有联轴器(14)。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主动轮(4)和动力输出从动轮(6)为皮带轮,两轮之间为带传动。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主动轮(4)和动力输出从动轮(6)为链轮,两轮之间为链传动。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主动轮(4)和动力输出从动轮(6)之间为曲轴传动。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11)位于发动机的上方。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11)位于发动机的下方。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11)位于发动机的两侧。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11)外侧设有防护管(12)。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支架(8)和后支架(15)开有竖向螺栓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取力装置。结构中主要包括安装于发动机曲轴前端的动力输出主动轮,和动力输出主动轮相配合的动力输出从动轮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并驱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在动力输出主动轮和动力输出从动轮之间有动力传递装置。发动机的动力经曲轴带动动力输出主动轮转动,由动力传递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从动轮,进而驱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将发动机的动力传出。在动力输出轴后端设置动力输出装置如联轴器等连接用力机械,实现了前端取力后端输出转动力矩,联轴器与曲轴同步转动的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不影响曲轴的动平衡结构,动力传动采用柔性连接,对发动机无明显影响,安装、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F02B61/00GK2679373SQ0326977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7日
发明者王铁朋 申请人:王铁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