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以及发动机超转防止方法

文档序号:521280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以及发动机超转防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发动机超转的超转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如果发动机超过允许的上限转速进行旋转,则会产生发动机的耐久性下降等问题,因而作为防止该问题的技术,以前提出了例如特开2004-245191号中记载的技术。
由于在通过燃料供给的开关控制来进行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情况下,会对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催化剂带来坏影响或产生驾驶性能的恶化,因而该技术取代上述方法,通过使控制发动机进气量的节流阀的开度减小,来防止发动机超转。

发明内容
根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通过减小节流阀的开度来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技术,在该防止超转的控制中自动变速器升档时,产生下面说明的问题。
在驾驶员踩下加速器踏板而进行驾驶的情况下,以使得发动机的扭矩与对应于该踩下量(加速器开度APO)的APO(驾驶员要求)扭矩相同的方式,设定目标发动机扭矩tTe。如果发动机转速Ne上升、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开始,则目标发动机扭矩tTe被抑制。即,目标发动机扭矩tTe被设定为低于APO对应(驾驶员要求)扭矩。
如果在这种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中,自动变速器接受从变速档GP=第n速到GP=第n+1速的升档指令,则在该变速时,应当从接合状态被释放的释放侧摩擦要素(离合器或制动器)的接合压Po下降。与此同时,在该变速时,应当从释放状态被接合的接合侧摩擦要素(离合器或制动器)的接合压Pc上升,以执行对应于升档指令的变速。
利用该升档的进行,发动机的转速Ne下降,由此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被解除。因此,因该控制而被抑制的目标发动机扭矩tTe复原至APO对应(驾驶员要求)扭矩,为了实现该复原,节流阀的开度复原至对应于加速器开度APO的开度。
但是,为了防止超转而被抑制的目标发动机扭矩tTe的复原急剧进行,支配升档的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Pc的上升,相对于目标发动机扭矩tTe的复原延迟很多。
因此,利用接合压Pc的上升而进行接合的接合侧摩擦要素过度地发生滑动,产生所谓的突然空转(flare)。由于该突然空转消失需要较长时间,因而直到以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表示的有效变速比达到变速后的变速比的变速结束为止的变速时间变长,产生变速的响应延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抑制变速响应延迟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防止发动机超转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包括如下部件发动机扭矩控制部,其根据驾驶员的驱动力要求,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扭矩;转速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超转防止部,其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对由所述发动机扭矩控制部控制的所述扭矩进行抑制,防止所述发动机超转;超转防止解除部,其根据因自动变速器的升档而下降的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解除所述超转防止部对扭矩的抑制;以及发动机扭矩增大限制部,其在根据所述超转防止解除部解除所述扭矩的抑制而增大扭矩的情况下,限制所述扭矩的增大速度。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在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中,在因自动变速器的升档而发动机的转速下降,防止超转的控制被解除的情况下,抑制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因此,可以缓和发动机的扭矩增大速度,相对于支配升档的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的上升而变得急剧。即,缓和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的上升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的延迟,可以减轻突然空转。
因此,可以避免变速时间(直到以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表示的有效变速比达到变速后的变速比为止的时间)变长,防止变速的响应延迟。


图1是将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装置的车辆用动力传动系统,与其控制系统一起表示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该动力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发动机控制器求取发动机超转防止用的目标发动机扭矩和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时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3是执行图2所示的控制程序时的动作定时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3相同的定时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与图4相同的定时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与图4相同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和其控制系统,由发动机1和自动变速器2构成该动力传动系统。
发动机1是汽油发动机。作为该发动机1的输出确定单元的节流阀3,并不与驾驶员所操作的加速器踏板4机械连接,而是与该加速器踏板分离,利用节流阀致动器5对节流阀3的开度进行电子控制。
发动机控制器6具有未图示的发动机扭矩控制部和超转防止部、超转防止解除部、发动机扭矩增大速度限制部、以及上限速度设定部。节流阀致动器5与目标节流阀开度tTVO相应动作而控制动作量,该目标节流阀开度tTVO由发动机控制器6的发动机扭矩控制部根据加速器踏板4的操作(驾驶员要求扭矩)以后述的方式确定。由此,进行控制以使得节流阀3的开度与该目标节流阀开度tTVO一致,从而使发动机1的输出成为对应于加速器踏板4的操作的值。另一方面,由于由超转防止部进行防止发动机超转的减小节流阀开度的控制等,因而也可以通过除了加速器踏板操作之外的因素进行控制。
此外,利用发动机控制器6的控制(例如,发动机的扭矩控制、防止超转的控制、对防止超转的控制进行解除的控制、限制发动机的扭矩增大速度的控制等),并不是仅通过节流阀致动器5控制节流阀的开度来进行的,虽未图示,但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断油控制、点火时刻控制、进排气阀的气门升程量控制等进行。
自动变速器2是公知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2利用插入控制阀体7中的换档电磁阀8~10的开启、关闭的组合,选择对应变速档,利用对应于该选择变速档的变速比,对发动机1的旋转进行变速,向车辆的驱动车轮传递。
换档电磁阀8~10的开启、关闭控制,利用变速器控制器11如下所述地进行。
即,变速器控制器11具有未图示的接合压控制和接合压设定部。此外,变速器控制器11输入来自换档杆12的选择档信号,该换档杆12对应于驾驶员所希望的驻车(P)档、倒退行驶(R)档、空(N)档、自动变速(D)档、发动机制动器(L)档、手动变速(M)档(手动变速模式)中的某一个进行操作。
此时,如果选择使自动变速器2处于不能传递动力的状态的档,则通过关闭全部换档电磁阀8~10,使自动变速器2处于空档状态,而如果选择使自动变速器2处于传递动力的状态的档,则对换档电磁阀8~10进行开启、关闭,以使得自动变速器2成为对应于选择档的传动状态。
下面,对自动变速(D)档、以及本发明所涉及的手动变速(M)档(手动变速模式)被选择时的动作大致进行说明。
在前者的自动变速(D)档被选择的情况下,变速器控制器11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后述的车速VSP或加速器开度APO等),以预定的变速对应图为基础,确定最佳变速档,对换档电磁阀8~10进行开启、关闭切换,以从当前的选择变速档向最佳变速档进行变速。
在后者的手动变速(M)档(手动变速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变速器控制器11在存在利用换档杆12进行的手动升档指令、手动降档指令的时候,对换档电磁阀8~10进行开启、关闭切换,以从当前的变速档向高一挡侧或低一挡侧的变速档进行变速,并在直到发出下一次的手动升档指令或手动降档指令之前,使换档电磁阀8~10保持当前的开启、关闭状态,维持切换后的变速档。
发动机控制器6和变速器控制器11除了分别进行上述的发动机1的控制和自动变速器2的控制之外,在相互之间进行输入信息以及运算结果的通信,从而协调控制发动机1和自动变速器2。
因此,向发动机控制器6和变速器控制器11,除了作为共同的输入信息,输入上述的来自换档杆12的选择档信号、手动升档指令以及手动降档指令之外,还输入来自检测加速器踏板4的踩下量(加速器开度)APO的加速器开度传感器13的信号、来自检测自动变速器2的输入转速Ni的输入旋转传感器14的信号、来自检测发动机转速Ne的发动机旋转传感器15的信号、来自检测自动变速器2的输出转速No的输出旋转传感器16的信号、来自检测车速VSP的车速传感器17的信号、以及来自检测节流阀3的节流阀开度TVO的节流阀开度传感器18的信号。
变速器控制器11如上所述,根据加速器开度APO和车速VSP,以规定的变速对应图为基础,确定适合当前的行驶状态的目标变速档、或确定与手动升档指令或手动降档指令相呼应的目标变速档,对换档电磁阀8~10进行开启、关闭切换,以从当前的选择变速档向目标变速档进行变速。
此外,在该变速时,变速器控制器11的接合压控制部还具有以下功能,即,通过换档电磁阀8~10,控制接合侧摩擦要素和释放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动机控制器6执行图2所示的控制程序,确定目标节流阀开度tTVO,实现作为本发明的目的的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
在步骤S1中,检查选择档是否为手动变速档(手动变速模式),在步骤S2中,检查是否正在进行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在步骤S3中,检查是否有手动升档指令。
在步骤S1中判定为不是手动变速档(手动变速模式)时、或在步骤S2中判定为不处于防止超转的控制状态时、或在步骤S3中判定为没有手动升档指令时,由于不产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需要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执行图2的控制程序,因而直接结束控制。
但是,在步骤S1中判定为是手动变速档(手动变速模式)、且在步骤S2中判定为处于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状态、且在步骤S3中判定为有手动升档指令时,由于产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将控制向步骤S4~步骤S9推进,如下所述地进行手动升档后的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
在步骤S4中,在预先储存在用变速器输入输出转速比表示的有效变速比i=Ni/No以及升档的变速种类(1→2、2→3、3→4等)的二维对应图中的、与每个这些组合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发动机扭矩增大速度相关的上限值ΔTeLMT中,读入对应于有效变速比i以及升档变速种类的组合的值。
在步骤S5中,读入在步骤S2中判定的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中所要求的、防止发动机超转控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LMT。
在步骤S5中读入的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LMT,从步骤S1~步骤S3的判定结果可知,根据图3进行说明,相当于下述的扭矩tTe,即,瞬时t1开始进行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在瞬时t2发出手动升档指令,与之相呼应升档开始,在瞬时t3’发动机转速Ne下降而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从该瞬时t3’开始的增大复原中的目标发动机扭矩tTe。
在步骤S6中,对在步骤S5中读入的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LMT的变化速度、即在图3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d/dt(TeOVRLMT)进行运算,检查其是否比在步骤S4中读入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快。
如果不快,则在步骤S7中,利用上限速度设定部将在步骤S5中读入的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LMT,直接作为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LMT,并将这样确定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LMT,作为图3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的目标发动机扭矩tTe。
发动机控制器6将以当前的发动机转速Ne为基础的用于实现目标发动机扭矩tTe=TeOVRLMT的目标节流阀开度tTVO,输出至节流阀致动器5,由此,使节流阀开度TVO与目标节流阀开度tTVO一致,从而可以实现目标发动机扭矩tTe=TeOVRLMT。
在步骤S6中判定为,图3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d/dt(TeOVRLMT),比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快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中,对已被限制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HLMT进行运算,并将其设定为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LMT,上述限制是指,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d/dt(TeOVRLMT)被限制为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
此外,使这样确定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LMT=TeOVRHLMT,作为图3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的目标发动机扭矩tTe。
发动机控制器6将以当前的发动机转速Ne为基础的用于实现目标发动机扭矩tTe=TeOVRHLMT的目标节流阀开度tTVO,输出至节流阀致动器5,由此,使节流阀开度TVO与目标节流阀开度tTVO一致,从而,可以实现目标发动机扭矩tTe=TeOVRHLMT。即,所谓的限制增大速度是指,以使节流阀打开的速度与通常的对应于加速器踏板的操作的情况相比变慢的方式,运算发动机的扭矩指令值,以对应于其扭矩指令值的方式对节流阀开度进行控制。
在步骤S9中,接合压设定部将图3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的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Pc,校正为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值,或者,置换为从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专用对应图中读出的值。
在这些校正或置换时,使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的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Pc,对应于发动机扭矩Te、节流阀开度TVO、以及加速器开度APO,例如如图3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用实线表示的那样,使该接合压Pc比虚线所示的相对于通常的发动机扭矩的比例高。
根据步骤S4~步骤S9的上述防止超转的控制,持续执行至在步骤S10中判定为应当结束控制。
在这里,是否应该结束控制的判断方式为,例如可以在以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Ni/No表示的有效变速比,成为变速后变速比的变速结束之后,经过了富裕的时间的时候,判断为应当结束控制。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例,如图3所示,由于在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中进行手动升档(瞬时t2),为了将伴随其的发动机转速Ne的下降而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节流阀的开度增大复原时(瞬时t3’之后)的目标发动机扭矩tTe的增大速度,在步骤S6和步骤S8中,限制为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来进行抑制,使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的目标发动机扭矩tTe,为限制后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要求发动机扭矩TeOVRHLMT,因而,可以缓和由与防止超转的控制的解除相呼应的节流阀的开度增大复原而导致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复原,相对于支配手动升档的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Pc的上升的急剧变化,并且,可以缓和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Pc的上升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增大复原的延迟,减轻发动机转速Ne的伴随着如虚线图示的不稳定的所述突然空转,使发动机转速Ne如实线图示所示变得平滑。
因此,如图3所示,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比现有的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到来的早,同时以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Ni/No表示的有效变速比i达到变速后的变速比的变速结束的瞬时t4’,比现有的变速结束的瞬时t4到来的早,可以避免防止超转的控制中的手动升档的变速时间变长,以抑制变速的响应延迟。
此外,由于相同的原因,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Pc不会产生突变,以前由于该突变而车辆加速度G产生图3的虚线所示的随时间变化,产生手动升档的突变变速冲击,但通过使接合压Pc不产生突变,车辆加速度G如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那样随时间变化,可以抑制手动升档的突变变速冲击。
并且,在图2的步骤S9中,如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的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压Pc所示,使不进行防止超转的控制的期间的通常时接合压Pc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比例变高,因为比用虚线图示的现有的接合压Pc高,因而根据下述的原因可以提高变速响应。
即,由于防止超转期间发动机扭矩低,因而在刚指示手动升档的瞬时t2之后,接合侧摩擦要素以对应于该低发动机扭矩的低接合压Pc进行接合,因此,从指示手动升档的瞬时t2开始,到通过进行手动升档而引起发动机转速Ne下降的瞬时t3’的时间(扭矩阶段时间)有变长的倾向。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所述地使接合压Pc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比例比通常时高,可以迅速进行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以缩短扭矩阶段时间。
此外,在解除防止超转控制的瞬时t3’之后,目标发动机扭矩tTe的增大速度被抑制。因此,对应于发动机扭矩而确定的接合压Pc的增大也被抑制,从利用手动升档的进行而引起发动机转速Ne下降的瞬时t3’开始,到变速结束瞬时t4’的时间(惯性阶段时间)有变长的倾向。但是,在如上所述使接合压Pc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比例比通常时高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地进行接合侧摩擦要素的接合,缩短惯性阶段时间。
如上所述,在防止超转的控制被解除的瞬时t3’之后,使接合压Pc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比例比通常时高的情况下,可以同时缩短扭矩阶段时间和惯性阶段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在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抑制目标发动机扭矩tTe的增大速度,则由于接合压Pc对应于发动机扭矩来确定,因而有变低的倾向,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接合压Pc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比例比通常时高,所以变速响应不会下降,而可以使其提高。
并且,可以使在图2的步骤S4中确定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在以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Ni/No表示的有效变速比i成为规定变速比的时候之前和之后不同。换句话说,在利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完成的前后,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不同。
在该情况下,将上述的规定变速比作为手动升档后的变速后变速比,如图4所示,在实际变速结束时t4’的之前和之后,使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不同,可以使实际变速结束时t4’之后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如ΔTeLMT=ΔTeLMT(L)那样,比实际变速结束时t4’之前的发动机扭矩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ΔTeLMT(S)大。
在这样确定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的情况下,由于实际变速结束时t4”之前(变速中)的发动机扭矩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ΔTeLMT(S),确定为正好适于实现上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此外,与该作用效果无关的实际变速结束时t4’之后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ΔTeLMT(L),被确定为尽早结束控制而达到控制结束瞬时t5’的速度,由此,在实现上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同时,可以尽早结束防止超转的控制,以避免不必要地拖长控制。
并且,可以使在图2的步骤S4中确定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在以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Ni/No表示的有效变速比i成为因每个手动升档的变速种类而不同的设定变速比的时候的之前和之后不同。即,可以对应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结束后的变速比,设定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
在该情况下,使上述的规定变速比为比手动升档后的变速后变速比更接近于变速前变速比的变速比,如图5所示,在有效变速比i成为该设定变速比的瞬时t4’的之前(变速前期)和之后(变速后期),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不同,可以将变速前期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如ΔTeLMT=ΔTeLMT(L)那样,比变速后期的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ΔTeLMT(S)大。
在这样确定发动机扭矩的增大速度上限值ΔTeLMT的情况下,可以使从瞬时t3’开始到有效变速比i成为变速后变速比的变速结束瞬时t4’的惯性阶段中的目标发动机扭矩tTe,比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虚线图示的目标发动机扭矩大。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车辆加速度G比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虚线图示的高,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辆加速度G如虚线图示,首先凹陷之后稳定为变速后的加速度而不连续,但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加速度G以没有凹陷的方式稳定为变速后的加速度,可以获得加速度的连续感。
此外,在图2的步骤S9中,如在图3中说明的那样,实施以下方法,即,通过使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的接合压Pc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比例比通常时高,以提高变速响应,但是在实际中,是在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的瞬时t3’之后使接合压Pc比通常时高的时候,如在图2的步骤S9中作为输入信号图示得那样,将作为确定该接合压Pc的控制因子的发动机扭矩Te、节流阀开度TVO、加速器开度APO类似地进行变更,从而实现接合压Pc的上升。
在这里,根据图6详细地进行说明,图6是类似地变更发动机扭矩而实现接合压Pc的上升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6是在图4所示的进行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的情况下,使在该图中用实线表示的接合压Pc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比例,比用虚线表示的通常值高的时候,类似地变更发动机扭矩而实现该接合压Pc的上升时的时序图。
在确定接合压Pc的时候使用的发动机扭矩Teo,在除了进行防止超转的控制的时候之外,是用普通虚线表示的,但在指示手动升档的瞬时t2之后,使接合压确定用的发动机扭矩Teo,如用实线表示,类似地上升至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规定值,在其与以通常的方式确定的虚线图示的接合压确定用的发动机扭矩Teo一致的瞬时之后,将接合压确定用的发动机扭矩Teo从解除防止超转的控制时的规定值,切换为比其高的通常用的值。
以这样确定的接合压确定用的类似发动机扭矩Teo为基础确定接合压Pc的目标值,通过以使接合压Pc成为该目标值的方式进行控制,如图6的实线所示,可以使接合压Pc相对于发动机扭矩的比例比虚线图示的通常值高。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在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中,以将发动机的转速保持为恒定的方式,反馈控制发动机的目标扭矩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也可以取代将发动机的转速保持为恒定的情况,适用于如下的情况,即,在发动机的转速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抑制发动机的目标扭矩,使发动机的转速降低。此外,上述实施例对在自动变速器的手动模式中,使超转防止装置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也可以适用于自动变速模式。此外,上述实施例使用有级自动变速器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也可以适用于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其防止通过自动变速器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发动机的超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分发动机扭矩控制部,其根据驾驶员要求扭矩,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扭矩;转速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超转防止部,其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对由所述发动机扭矩控制部控制的所述扭矩进行抑制,以防止所述发动机超转;超转防止解除部,其在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解除所述超转防止部对扭矩的抑制;以及发动机扭矩增大速度限制部,其在由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的变速中,利用所述超转防止解除部解除所述扭矩的抑制而增大扭矩的情况下,限制所述扭矩的增大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扭矩增大速度限制部,在由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的变速完成之前和之后,使所述扭矩的抑制程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扭矩增大速度限制部,对应于由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的变速完成后的变速比,使所述扭矩的抑制程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用于变速的摩擦要素;接合压控制部,其利用接合压,对所述摩擦要素的接合状态和释放状态进行控制;以及接合压设定部,其根据所述发动机的扭矩,设定接合压,所述接合压设定部将利用超转防止部抑制扭矩的期间、以及利用发动机扭矩增大速度限制部限制扭矩的增大速度期间的接合压,设定为比未抑制扭矩时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压设定部,根据对由所述超转防止部抑制的所述发动机的扭矩进行增大校正后的扭矩,设定接合压。
6.一种发动机超转防止方法,其防止通过自动变速器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发动机的超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驾驶员的驱动力要求,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扭矩;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发动机的转速,抑制所述扭矩;在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解除所述扭矩的抑制;以及在由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的变速中,解除所述扭矩的抑制而增大扭矩的情况下,限制所述扭矩的增大速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以抑制防止发动机超转的控制中的升档的变速响应延迟。通过自动变速器驱动驱动轮的发动机超转防止装置包括如下部件发动机扭矩控制部,其根据驾驶员要求扭矩,控制所述发动机的扭矩;转速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超转防止部,其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对由所述发动机扭矩控制部控制的所述扭矩进行抑制,防止所述发动机超转;超转防止解除部,其在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解除所述超转防止部对扭矩的抑制;以及发动机扭矩增大限制部,其在利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变速中,所述超转防止解除部解除所述扭矩的抑制而增大扭矩的情况下,限制所述扭矩的增大速度。
文档编号F02D41/14GK1904333SQ200610099470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6日
发明者远田让, 村上贤一郎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