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排气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398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汽车排气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系统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车排气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载货汽车在下坡时均采取排气制动的辅助制动方式,此方法虽然实现了车辆 下坡时的有效缓速、减少制动器磨损、车轮发热,提高行车安全;但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进 行排气制动,消耗大量油料,污染空气;如果采用逐步操作,先排气制动,再断油,对驾驶员 操作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汽车排气制动装置,汽车在下坡时, 变速箱挂入一定档位并将发动机断油熄火,发动机排气制动缸堵住排气管,利用发动机阻 力消耗汽车动能,实现汽车减速,减少制动器摩擦片和轮胎的磨损,提高整车的安全制动性 能,且节油效果明显。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汽车排气制动装置,包括贮气筒及排气制 动气缸,贮气筒的出气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排气制动气缸的进气口及梭阀的两个进气口连 接,梭阀的出气口与停油气缸的进气口连接,且贮气筒的出气口与梭阀的两个进气口之间 的管路上分别串接制动电磁阀I和熄火电磁阀II,排气制动开关控制电磁阀I,熄火开关控 制电磁阀II。所述电磁阀I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与蓄电池及排气制动指示灯的两端连接,排气制 动开关串联在蓄电池与排气制动指示灯之间的电路上;电磁阀II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与蓄 电池的两端连接,且电磁阀II与蓄电池之间串联有熄火开关。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实现了车辆下坡时的有效缓速、减少制动器磨 损、车轮发热,提高行车安全,而且节油效果明显,保护了环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汽车排气制动装置,包括贮气筒1及排气制动气缸2。贮气筒1的出气口 通过管路分别与排气制动气缸2的进气口及梭阀3的两个进气口连接,梭阀3的出气口与 停油气缸4的进气口连接,且贮气筒1的出气口与梭阀3的两个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分别 串接制动电磁阀I 5和熄火电磁阀116,排气制动开关7控制电磁阀I 5,熄火开关8控制 电磁阀116。[0010]所述电磁阀I 5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与蓄电池9及排气制动指示灯10的两端连接, 排气制动开关7串联在蓄电池9与排气制动指示灯10之间的电路上;电磁阀116的两个控 制端分别与蓄电池9的两端连接,且电磁阀116与蓄电池9之间串联有熄火开关8。工作过程在汽车下长坡、陡坡时,此时发动机处于强制怠速情况,闭合排气制动 开关7使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排气制动指示灯10点亮,电磁阀I 5的线圈通电使其导通,贮 气筒1内的压缩空气通过管路经该电磁阀充入排气制动缸2使发动机气缸内阻增大,发动 机转速降低,起到降低车速的效果。同时压缩气体经梭阀3充入停油气缸4中,停油气缸4 工作,切断发动机的油路。从而实现排气制动强制断油。当下坡后或行驶在正常路面,断开 排气制动开关7,排气制动、强制断油同时解除。当停车熄火时闭合熄火开关8使电磁阀116的线圈通电使其导通,贮气筒1内的 压缩气体通过管路经该电磁阀及梭阀3充入停油气缸4中,停油气缸4工作,切断发动机的 油路,发动机熄火。本实用新型排气制动缸与停油缸通过三通并联,且在停油气缸之前接一梭阀3,从 而通过对停油气缸的双向控制,来实现停油气缸在排气制动时与排气制动缸共同工作,在 停车熄火时,停油气缸单独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汽车排气制动装置,包括贮气筒(1)及排气制动气缸(2),其特征在于贮 气筒(1)的出气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排气制动气缸(2)的进气口及梭阀(3)的两个进气口 连接,梭阀⑶的出气口与停油气缸⑷的进气口连接,且贮气筒⑴的出气口与梭阀⑶ 的两个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分别串接制动电磁阀1(5)和熄火电磁阀11(6),排气制动开关 (7)控制电磁阀I (5),熄火开关(8)控制电磁阀1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排气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I(5)的两 个控制端分别与蓄电池(9)及排气制动指示灯(10)的两端连接,排气制动开关(7)串联在 蓄电池(9)与排气制动指示灯(10)之间的电路上;电磁阀11(6)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与蓄电 池(9)的两端连接,且电磁阀11(6)与蓄电池(9)之间串联有熄火开关(8)。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新型汽车排气制动装置,包括贮气筒及排气制动气缸,贮气筒的出气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排气制动气缸的进气口及梭阀的两个进气口连接,梭阀的出气口与停油气缸的进气口连接,且贮气筒的出气口与梭阀的两个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分别串接制动电磁阀I和熄火电磁阀II,排气制动开关控制电磁阀I,熄火开关控制电磁阀II。本实用新型在汽车在下坡时,变速箱挂入一定档位并将发动机断油熄火,发动机排气制动缸堵住排气管,利用发动机阻力消耗汽车动能,实现汽车减速,减少制动器摩擦片和轮胎的磨损,提高整车的安全制动性能,且节油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F02D9/06GK201778896SQ20102052073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7日
发明者刘卫芬, 刘同尉, 宋鹏刚, 屈渊波, 张建平, 张育勃, 苏军琪, 顾明强 申请人: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