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645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油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燃油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吸附装置,尤其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吸附汽油油箱内气态汽油的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小型家用车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小型车辆一般使用汽油作为燃料。通过将汽油雾化并在发动机内的燃烧缸中进行燃烧来产生动力。众所周知,汽油的沸点相对较低,非常容易在常温状态下挥发。在气温较高的夏天更是如此。因此装入在汽车油箱中的汽油通常并非是完全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汽油在油箱中挥发并以气体形态存在于油箱中。如果存在过多的气态汽油,将不可避免地加大油箱内的压力,从而对油箱的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其外,如果对气态汽油不加以处理,在打开油箱加油口时,这些气态汽油随着人们向油箱内加入新的汽油而被排放到环境中,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正是如此,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油箱装有卸压阀。卸压阀的作用是当汽油箱内的压强达到一定数量时开启,从而让一部分的气态汽油泄流出油箱,以降小汽油箱内的气压, 待油箱内的气压降到一定值后卸压阀重新关闭。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气态汽油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一般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气态汽油。活性炭设置在碳罐中,其内腔与油箱内腔通过用于气态汽油流通的连接管道相通。籍此,油箱内的气态汽油通过连通管道流入到碳罐中并被碳罐中的活性炭吸附。吸附在碳罐中的汽油后续进一步地被吸入到发动机的进气总管中,从而这部分汽油能够进入到发动机的燃烧缸内进行燃烧做功。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57036揭示了一种装有活性碳罐的油箱,其包括油箱上壳体(11)、油箱下壳体(12),油箱上壳体(11)具有上翻边(13)、油箱下壳体(12)具有下翻边(14),油箱上、下油箱壳体(11、12)以各自的翻边部分相结合而形成整个油箱体 (1),上翻边(13)与下翻边(14)相结合形成油箱体(1)的翻边部(15),所述油箱体(1)还包括活性炭罐(2),所述活性炭罐(2)连接于油箱体(1)的翻边部(15)上。通过将活性炭罐与油箱相连,使得活性炭罐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从而方便了活性炭罐的装卸,同时又减少了活性炭罐与油箱之间的距离,减少了燃油的挥发。然而,该专利并没有解决在加油时大量燃油蒸汽被排放入环境中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改进的燃油吸附装置诚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正是如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燃油吸附装置,其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加油时大量燃油蒸汽由于加注排放到环境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吸附装置,包括有碳罐、电子真空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本体的进气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所述第五管道的另一端接通道大气环境中,其中,所述电子真空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用于从所述燃油箱中抽吸蒸汽燃油,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五管道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吸附装置,优选地,在燃油箱的加油口还设有位于主通道上方的另一通道,所述另一通道连通到燃油箱的上侧,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到所述
另一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吸附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到燃油箱的上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吸附装置,优选地,在所述第三管道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 所述第一单向阀使得所述第三管道中的流体沿着从燃油箱到所述碳罐的方向流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吸附装置,优选地,在所述第四通道上还设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二单向阀使得所述第四通道中的流体沿着从所述碳罐到燃油箱的方向流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吸附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电子真空泵、所述碳罐、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燃油箱能够形成循环吸附回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吸附装置,优选地,所述燃油吸附装置还设有吸附控制开关,所述吸附控制开关设置在车厢内部靠近驾驶员附近处,所述吸附控制开关与发动机E⑶ 相连,用于给ECU提供吸附信号。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燃油吸附装置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避免在加油时大量燃油蒸汽由于加注排放到环境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或者优选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的燃油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结构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具体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的燃油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燃油吸附装置主要包括有碳罐1、电子真空泵3、第一电磁阀21、第二电磁阀22、第一管道 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和第四管道14和第五管道15。[0026]第一管道11的一端连通到碳罐1上,并且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优选地, 第一管道11的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上侧。如图中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在燃油箱的加油口还设有位于主通道上方的另一通道,所述另一通道连通到燃油箱的上侧上。所述第一管道11的另一端连通到所述另一通道。在所述第一管道11上还设有所述电子真空泵3,用于从所述燃油箱中抽吸蒸汽燃油。
第二管道12的一端连通到碳罐1上,并且另一端与发动机本体5的进气总管相连通。在所述第二管道12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1,所述第一电磁阀21用于控制是否将所述碳罐1的燃油蒸汽吸附到发动机本体5的进气总管中以便燃烧。第五管道15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1上,并且另一端接通道大气环境中。在所述第五管道15上还设有第二电磁阀22。第三管道13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1上,并且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优选地,第三管道13的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上侧。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三管道13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24,所述第一单向阀24使得第三管道13中的流体沿着从燃油箱到碳罐的方向流动。第四管道14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1上,并且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优选地,所述第四管道14的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上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11、电子真空泵3、碳罐1、第四通道14和所述燃油箱形成循环吸附回路。进一步优选地,在第四通道14 上还设有第二单向阀23,所述第二单向阀23使得第四通道14中的流体沿着从碳罐到燃油箱的方向流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还设有吸附控制开关2,所述吸附控制开关设置在车厢内部靠近驾驶员附近处。所述吸附控制开关2与发动机E⑶相连,用于给E⑶ 提供吸附信号。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燃油吸附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当需要加油时,在加油盖打开之前首先通过驾驶员按下吸附控制开关2,发动机E⑶接受到信号后向电子真空泵3发出开始工作的指示。所述电子真空泵3开启并且所述第一电磁阀2 1和第二电磁阀22切断,从而通过电子真空泵3将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抽吸到碳罐1中进行燃气吸附。经过碳罐1后的具有较低含量的蒸汽经由第四管道14流入到燃油箱内部。经过设定时间(例如1-2分钟)的循环后,燃油箱内部的蒸汽的含油量将大幅降低。此时,电子真空泵3停止工作。当发动机进行工作时,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接通,从而将碳罐1 中的燃油蒸汽抽吸到发动机的进气总管中并进入发动机燃烧室进行燃烧,从而形成从第五管道15-碳罐1-第二管道12-进气总管的流路。当发动机停机时,所述第一电磁阀21切断和第二电磁阀22不切断,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通过所述第三管道13进入到碳罐1中进行燃气吸附。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汽车加油时油箱产生的燃油蒸汽由于液态汽油的加注而被直接排出到大气中,减小了环境的污染并提高了燃油利用率。
权利要求1.一种燃油吸附装置,包括有碳罐、电子真空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管道、 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本体的进气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碳罐上,并且所述第五管道的另一端接通道大气环境中,其中,所述电子真空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用于从所述燃油箱中抽吸蒸汽燃油,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五管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燃油箱的加油口还设有位于主通道上方的另一通道,所述另一通道连通到燃油箱的上侧,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到所述另一通道。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燃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到燃油箱的上侧。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燃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管道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使得所述第三管道中的流体沿着从燃油箱到所述碳罐的方向流动。
5.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燃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通道上还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使得所述第四通道中的流体沿着从所述碳罐到燃油箱的方向流动。
6.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燃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电子真空泵、所述碳罐、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燃油箱能够形成循环吸附回路。
7.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燃油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吸附装置还设有吸附控制开关,所述吸附控制开关设置在车厢内部靠近驾驶员附近处,所述吸附控制开关与发动机E⑶相连,用于给E⑶提供吸附信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吸附装置,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的一端连通到碳罐上,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本体的进气总管相连通,并且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并且第四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到燃油箱的内部,并且第五管道的另一端接通道大气环境中,其中,电子真空泵设置在第一管道上,用于从燃油箱中抽吸蒸汽燃油,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五管道上。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加油时燃油蒸汽由于汽油的加注而被直接排出到大气中。
文档编号F02M25/08GK201972814SQ20102069188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关懿峰, 周光伟, 孙皓, 张凯, 李欣平, 程金汉, 虞金霞, 黄东升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