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725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或洁净空气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气缸的装置。目前常用的微型车中使用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由于结构空间所致通常长度较短,这样的长度及结构一般是顾及了发动机的高速性能,但致使常见的中、低速工况时的发动机性能与理论值相差较多。另外,目前的进气歧管的结构对汽车排放的影响考虑不足,导致汽车的排放水平
一直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通过改变进气歧管的结构而增大了进气歧管的长度,适用于发动机的中等转速工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与进气口连通的稳压腔,以及气道,所述气道的进气端与稳压腔连通,出气端与汽车发动机的缸盖连通,所述气道具有沿垂直方向弯曲的第一折弯部和与该第一折弯部连接的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折弯部邻近气道的进气端,所述第二折弯部邻近气道的出气端。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弯曲方向为向下凹进,第二折弯部的弯曲方向为向上凸出。优选地,所述气道自进气端至出气端直径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稳压腔上进一步包括EG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排气再循环)接口,以将汽车发动机的一部分排气输入至稳压腔中。优选地,所述气道的外部进一步包括多个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外部的上侧与所述稳压腔外部的上侧之间进一步包括三角形加强筋;所述第一折弯部外部的下侧与所述稳压腔外部的下侧之间进一步包括网格状排布的板状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或第二折弯部的外部进一步包括多个板状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稳压腔进一步包括与稳压腔连通的真空助力管接口、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接口、PCV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曲轴箱强制通风)阀管接口和碳管控制阀接口 ;稳压腔的外表面进一步设置碳管控制阀安装凸台;所述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接口处装设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的测量信号传输至汽车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0018]优选地,所述稳压腔外部的下侧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该稳压腔的支架,所述稳压腔底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该支架的安装凸台所述气道的外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整车胶管支撑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改变了现有的直线型进气歧管的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弯曲方向相反的折弯,不仅增大了进气歧管的长度,使得应用这种进气歧管的汽车发动机在中等转速工况下的性能良好,而且在加长进气歧管长度的情况下又不会影响发动机的高度。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的稳压腔上集成了 EGR管接口、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接口等多种接口,使结构更加紧凑,且通过EGR管将发动机的部分排气引入至进气歧管的稳压腔中,从而利用部分排气,对降低排放水平具有显著的提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右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改变了现有的直线型进气歧管的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弯曲方向相反的折弯,不仅增大了进气歧管的长度,使得应用这种进气歧管的汽车发动机在中等转速工况下的性能良好,而且在加长进气歧管长度的情况下又不会影响发动机的高度。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 101,与进气口 101连通的稳压腔102,以及气道103。气道103的进气端与稳压腔102连通,出气端104与汽车发动机的缸盖连通。其中,气道103具有沿垂直方向弯曲的第一折弯部201和与该第一折弯部201连接的第二折弯部202,第一折弯部201和第二折弯部202的弯曲方向相反。进一步地,第一折弯部201邻近气道103的进气端,第二折弯部202邻近气道103的出气端104。如图I所示,通过将气道103设置为由两个弯曲方向相反的折弯部连接组成,在气道103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的距离相同的条件下,增大了气道103的长度。气道长度的这种增加使该发动机的中速性能得到很大提升,且经试验证明其高、低速性能与理论值也相差不大,与现有的直线型进气歧管相比,使汽车发动机在主要的应用工况中都能具有良好的性能。另外,由于第一折弯部201和第二折弯部202的弯曲方向相反,使气道103的总体呈现S的形状,因此在增大气道103长度的同时不会影响发动机的高度。优选地,如图I所示,第一折弯部201的弯曲方向为向下凹进,第二折弯部202的弯曲方向为向上凸出。这样的弯曲方向设置有利于增加气流的速度,更充分地利用惯性充气。[0032]进一步地,气道103的直径沿自其进气端至出气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即气道103的进气端的直径大于出气端的直径。这样,当气流从稳压腔102开始,经过渐缩的气道103进入缸盖燃烧室中时,气流的速度是逐渐增加的,这样能够充分地利用惯性向缸盖充气,有助于提高发动机性能。通常如图2所示,气道103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气道分支,该气道分支的数量由发动机的结构决定。例如,如图2所示的四缸发动机,其具有四个并列设置的气道分支131、132、133和134,这四个气道分支的长度和形状相同。由于增加了气道103的长度,气道103本身形成了悬臂梁结构。为了保证进气歧管的强度,气道103的外部设置多个用于支撑气道103的加强筋。其中,如图I和图2所示,在第一折弯部201和稳压腔102形成的拐角处可分别在第一折弯部20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不同形状的加强筋。例如,在第一折弯部201外部的上侧与稳压腔102外部的上侧之间进一步包括三角形加强筋401,第一折弯部201外部的下侧与稳压腔102外部的下 侧之间进一步包括网格状排布的板状加强筋402,该板状加强筋402可排布为例如“井”字的形状,以增大支撑力度。通过这些连接在第一折弯部和稳压腔之间的加强筋的设置,使体积相对较大的稳压腔能够为细长型的气道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从而实现提高气道强度的目的,以延长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的使用寿命。同样地,第一折弯部201和/或第二折弯部202的外部可进一步包括多个板状加强筋403。由于稳压腔102需要承受较大的气流冲击力,且需要为气道103提供支撑力,因此,稳压腔102外部的下方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该稳压腔102的支架,相应地,稳压腔102的底部通过铸造设置至少一个用于该支架的安装凸台404。进一步地,为对整车部分的零部件提供支撑,避免整车增加支撑结构,减少整体零部件的数量,气道103的外部可分别在其左右两侧设置用于固定其他胶管部件的整车胶管支撑件405。例如,在气道103的左右两侧、沿气道103的长度方向分别在其两端设置一个整车胶管支撑件405,则如图3所示,可在气道103的外部共设置四个整车胶管支撑件405。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稳压腔102的外表面可设置碳管控制阀安装凸台40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结构更加紧凑,稳压腔102上还可进一步设置EGR接口 407、真空助力管接口 408、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接口 409和410、PCV阀管接口 411和碳管控制阀接口 412等接口。其中,EGR管通过EGR接口 407与稳压腔102连通,其将发动机的部分排气输入至稳压腔102中,提高混合气中的废气成分,从而实现发动机排放的再利用,降低发动机的排放水平。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接口 409和410处装设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的测量信号传输至汽车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以便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该信号作出相应判断。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改变了现有的直线型进气歧管的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弯曲方向相反的折弯,不仅增大了进气歧管的长度,使得应用这种进气歧管的汽车发动机在中等转速工况下的性能良好,而且在加长进气歧管长度的情况下又不会影响发动机的高度。[004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的稳压腔上集成了 EGR管接口、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接口等多种接口,使结构更加紧凑,且通过EGR管将发动机的部分排气引入至进气歧管的稳压腔中,从而利用部分排气,对降低排放水平具有显著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虽然加大了气道的长度,但是由于在气道外侧和稳压腔外侧设置了多处加强筋和安装凸台,使得由于较长的气道形成的悬臂梁对进气歧管的结构强度不会造成很大影响,提高了进气歧管的整体强度。且通过在进气歧管外部设置整车胶管支撑件,能够为整车部分零部件提供支撑,避免整车增加支撑结构,减少了整体的零部件数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口,与进气口连通的稳压腔,以及气道, 所述气道的进气端与稳压腔连通,出气端与汽车发动机的缸盖连通, 所述气道具有沿垂直方向弯 曲的第一折弯部和与该第一折弯部连接的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弯曲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折弯部邻近气道的进气端,所述第二折弯部邻近气道的出气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弯曲方向为向下凹进,第二折弯部的弯曲方向为向上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自进气端至出气端直径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上进一步包括EGR接口,以将汽车发动机的一部分排气输入至稳压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的外部进一步包括多个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外部的上侧与所述稳压腔外部的上侧之间进一步包括三角形加强筋; 所述第一折弯部外部的下侧与所述稳压腔外部的下侧之间进一步包括网格状排布的板状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或第二折弯部的外部进一步包括多个板状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进一步包括与稳压腔连通的真空助力管接口、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接口、PCV阀管接口和碳管控制阀接口 ;稳压腔的外表面进一步设置碳管控制阀安装凸台; 所述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接口处装设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的测量信号传输至汽车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外部的下侧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该稳压腔的支架,所述稳压腔底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该支架的安装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的外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整车胶管支撑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与进气口连通的稳压腔,以及气道,所述气道的进气端与稳压腔连通,出气端与汽车发动机的缸盖连通,所述气道具有沿垂直方向弯曲的第一折弯部和与该第一折弯部连接的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折弯部邻近气道的进气端,所述第二折弯部邻近气道的出气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改变了现有的直线型进气歧管的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弯曲方向相反的折弯,不仅增大了进气歧管的长度,使得应用这种进气歧管的汽车发动机在中等转速工况下的性能良好,而且在加长进气歧管长度的情况下又不会影响发动机的高度。
文档编号F02M35/104GK202628339SQ2012202974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董国强, 饶宝元, 潘德新, 冯仰利 申请人:海马轿车有限公司, 海马商务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