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756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结构,包括有水泵、缸体、缸垫、缸盖、散热器、暖风及DCT冷却器;缸垫设置于缸体和缸盖之间,在缸盖的下表面同缸体相近处设置有缸盖进水口,在缸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在缸垫上设置有与缸盖进水口和缸体进水口相对的通孔;在缸盖与缸水泵出口相对的后端设置有主出水口同散热连接,散热器同水泵进口连接;在缸盖上主出水口同一端的排气侧设置有辅出水口,所述辅出水口同暖风和DCT冷却器连接;所述缸垫连通缸体出水口和缸盖进水口的通孔自缸体的前端向后端其通孔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专利说明】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领域,指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水泵将冷却液加压输送到发动机水套,冷却液通过发动机水套对发动机以热对流的方式进行冷却。通过发动机水套的冷却液,根据发动机出水口不同,对不同需求的部件进行冷却或加热,其中大部分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进入整车散热器,通过散热器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却液的温度,降温后的冷却液与其他通道的冷却液汇集进入水泵,从而实现冷却循环。
[0003]现有发动机的冷却布置是在发动机的机体前端面设计有进水口,在后端面缸盖上设计有主出水口,冷却液进水口进入发动机,先后流经缸体和缸盖水套,然后从缸盖上的出水口进入整车散热器和暖风,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对于增压发动机现直接布置DCT冷却器,容易引起发动机冷却液分配不均,造成发动机冷却不良,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冷却系统布置方案,通过该布置方案可以实现发动机及各冷却部件的冷却效果不受影响,同时满足DCT的冷却需求。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结构,包括有水泵、缸体、缸垫、缸盖、散热器、暖风及DCT冷却器;缸垫设置于缸体和缸盖之间,缸体内设置有缸体水套,缸盖内设置有缸盖水套,在缸盖的下表面同缸体相近处设置有缸盖进水口,在缸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在缸垫上设置有与缸盖进水口和缸体进水口相对的通孔;水泵的出口同缸体前端的进水口连接,在缸盖与缸水泵出口相对的后端设置有主出水口同散热连接,散热器同水泵进口连接;在缸盖上主出水口同一端的排气侧设置有辅出水口,所述辅出水口同暖风和DCT冷却器连接;所述缸垫连通缸体出水口和缸盖进水口的通孔自缸体的前端向后端其通孔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0007]所述暖风和DCT冷却器以并联方式同辅出水口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通过对发动机水套前后端设计不同截面积的缸垫,可以使冷却液按发动机的需求进行流动;DCT冷却器出水口的选择方案,降低了整个冷却系统的流动水阻,增加了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液的流量,提升了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同时DCT冷却器也得到充足的冷却液对DCT进行冷却,保证了 DCT系统的正常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缸垫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主出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辅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称发动机前端是指同水泵连接的缸体进水口的一端为前端,与缸盖上主出水口连接的一端为后端。在本申请中的DCT (dual ciutch transmission)是双离合变速箱。
[0017]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结构,包括有水泵、缸体、缸垫、缸盖、散热器(图中未示出)、暖风(图中未示出)及DCT冷却器(图中未示出);缸垫设置于缸体和缸盖之间,缸体内设置有缸体水套,缸盖内设置有缸盖水套,在缸盖的下表面同缸体相近处设置有缸盖进水口,在缸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在缸垫上设置有与缸盖进水口和缸体进水口相对的通孔;水泵的出口同缸体前端的进水口连接,在缸盖与缸水泵出口相对的后端设置有主出水口同散热连接,散热器同水泵进口连接;在缸盖上主出水口同一端的排气侧设置有辅出水口,所述辅出水口同暖风和DCT冷却器连接;缸垫连通缸体出水口和缸盖进水口的通孔自缸体的前端向后端其通孔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0018]如图1、2、3所示,发动机冷却液通过水泵I加压后,经过水泵出口及缸体前端的进水口进入发动机缸体2内的缸体水套通道,在缸体水套冷却液分别沿X、Y、Z轴方向流动,对整个缸体水套进行冷却。沿X、Y轴流动的冷却液最终也沿Z轴方向流动,经过横截面积大小不同的缸垫3进入缸盖水套4。如图2所示缸垫水套与缸体水套前端对应的缸垫水套缸垫横截面积较大,而与缸体水套后端对应的缸垫水套缸垫面积较小,此种设计可以保证较多量的冷却液,从缸盖前端进入缸盖沿X轴横向流经整个缸盖直至缸盖出水口,保证了缸盖和缸体水套的冷却效果。
[0019]如图4和图5所示,进入缸盖水套的冷却液对缸盖进行冷却后分为两条出水通道,一条通过缸盖上的冷却液主出水口 5进入散热器冷却器,通过与外界的热交换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一条通过缸盖上辅出水口 6进入暖风和DCT冷却器。
[0020]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DCT冷却器和暖风以并联方式接入冷却系统,二者并联后有效的降低了冷却液的流动阻力,如以并联方式接入散热器支路,将会导致流向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减小,造成整机散热不良,而在排气侧辅出水口 6,根据冷却液的流动规律,冷却支路的增加可以减小冷却系统的阻力,从而提升整个系统冷却液的流量,因而有效的避免了冷却液的分流,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00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水泵、缸体、缸垫、缸盖、散热器、暖风及DCT冷却器;缸垫设置于缸体和缸盖之间,缸体内设置有缸体水套,缸盖内设置有缸盖水套,在缸盖的下表面同缸体相近处设置有缸盖进水口,在缸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在缸垫上设置有与缸盖进水口和缸体进水口相对的通孔;水泵的出口同缸体前端的进水口连接,在缸盖与缸水泵出口相对的后端设置有主出水口同散热连接,散热器同水泵进口连接;在缸盖上主出水口同一端的排气侧设置有辅出水口,所述辅出水口同暖风和DCT冷却器连接;所述缸垫连通缸体出水口和缸盖进水口的通孔自缸体的前端向后端其通孔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和DCT冷却器以并联方式同辅出水口连接。
【文档编号】F01P3/02GK203488240SQ201320484171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靳素华, 王宏大, 钱德猛, 李龙超, 姚炜, 张超, 王军, 杜鹏, 雷蕾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