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直通式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466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直通式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工程机械所用的空气滤清器的主要结构形式为多级串连式,具体为:帽式(盆式)预滤器、旋流管式预滤器、纸质圆筒式滤芯空滤器本体直接叠加,体积庞大。随着国家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国五和国六排放标准相继实施,国五和国六标准规定的发动机需要采用相应的后处理系统,无法在继续使用发动机废气引射进行排尘,这就对传统的空滤器提出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度高、减少维护次数的高效直通式空气滤清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直通式空气滤清器;

包括粗滤机构和空滤机构;

粗滤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分离板,第一壳体左侧开口,分离板固定在第一壳体的开口处,分离板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分离腔,第一壳体上设有若干连通分离腔及外部的旋流管,每个旋流管内设有叶片,分离板向分离腔方向延伸有若干分离锥,若干分离锥与第一壳体的若干旋流管一一对应,所述分离锥分别伸入对应的旋流管内,每个分离锥设有通孔,通孔贯穿分离锥及分离板;

空滤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和直通式滤芯组件,第二壳体内设有右侧开口的空腔,第二壳体左侧开有出气口,直通式滤芯组件安装在空腔内,直通式滤芯组件左部与第二壳体内壁之间留有与出气口相通的间隙,直通式滤芯组件的右端面完全遮挡第二壳体的右侧开口,直通式滤芯组件的右端面设有供空气进入的过滤入口,直通式滤芯组件的右端面在过滤入口以外区域封闭;

空滤机构固定在粗滤机构左侧,空滤机构与粗滤机构之间密封,空气依次经过第一壳体的旋流管、分离板的分离锥和直通式滤芯组件,从第二壳体的出气口排出。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空气经过粗滤机构的旋流管,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与旋转的叶片撞击进入分离腔,粗滤后的空气进入空滤机构内,空气从过滤入口进入直通式滤芯组件,直通式滤芯组件充分利用第二壳体内的空间,增加过滤面积,空气经直通式滤芯组件过滤后从排气孔中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体积小、便于安装,可达到理想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可以满足工程机械国四排放和车用柴油机的国六排放标准。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将本高效直通式空气滤清器简称为本空气滤清器。

本空气滤清器的直通式滤芯组件包括第一直通式滤芯和第二直通式滤芯,第一直通式滤芯套装在第二直通式滤芯外侧,第一直通式滤芯右部与第二直通式滤芯右部之间留有间隔,间隔在直通式滤芯组件右端面形成供空气进入的过滤入口,第一直通式滤芯左端面和第二直通式滤芯左端面封闭固定,空气不会从第一直通式滤芯的左端部和第二直通式滤芯的左端部之间直接通过,第二直通式滤芯内孔与第二壳体的出气口相通,第一直通式滤芯外壁左部与第二壳体内壁之间留有与出气口相通的间隙。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直通式滤芯组件的结构更为具体,第一直通式滤芯和第二直通式滤芯的组合方式充分利用第二壳体内的空间,并且进入空滤机构的空气可以选择第一直通式滤芯或第二直通式滤芯进行过滤作业,相比原有的滤芯结构,可以提高30%的过滤面积,大大降低了空气的阻力,提高本空气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本空气滤清器粗滤机构的第一壳体下端设有与分离腔相通的排尘管,排尘管内安装有排尘扇,排尘扇通过电机驱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排尘管的排尘扇将粗滤过后的大颗粒灰尘抽出本空气滤清器外,避免灰尘回流进入空滤机构内,减少本空气滤清器的维护次数。

本空气滤清器的排尘管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限制空气从分离腔向外侧排出;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防止本空气滤清器的外的灰尘进入本空气滤清器内,影响空气过滤的效果。

本空气滤清器处于分离腔内一侧的旋流管端面延伸至靠近分离板位置,靠近分离板一侧的旋流管外壁下部开有连通旋流管内孔与分离腔的排尘槽口;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旋流管延伸至靠近分离板位置可以避免处于上侧旋流管排出的大颗粒灰尘重新进入处于下侧位置的旋流管中,旋流管外壁下部的排尘槽口可以保证此旋流管内灰尘可以顺利排入分离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空气滤清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2沿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空气滤清器实施例直通式滤芯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空气滤清器实施例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空气滤清器实施例分离板的立体图。

图7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

本空气滤清器包括粗滤机构和空滤机构。

粗滤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和分离板2,第一壳体1大体为横向放置的椭圆柱体状,第一壳体1左端面为开口,分离板2固定卡合在第一壳体1的左端面开口处,分离板2与第一壳体1之间形成分离腔8,第一壳体1右端面延伸有十三个连通分离腔8与本空气滤清器右侧区域的旋流管11,每个旋流管11内设有可转动的叶片15,分离板2向分离腔8内延伸有十三个分离锥21,十三个分离锥21与第一壳体1的十三个旋流管11一一对应,所述分离锥21分别伸入对应的旋流管11内,每个分离锥21设有通孔21a,通孔21a贯穿分离锥21及分离板2。

处于分离腔8内一侧的旋流管11端面与分离板2接触,靠近分离板2一侧的旋流管11外壁下部开有连通旋流管11内孔与分离腔8的排尘槽口11a。

第一壳体1下端设有与分离腔8相通的排尘管12,排尘管12内安装有排尘扇13,排尘扇13通过电机13a驱动,排尘管12内设有单向阀14,单向阀14限制空气从分离腔8向外侧排出。

空滤机构包括第二壳体4和直通式滤芯组件,第二壳体4内设有右侧开口的空腔,第二壳体4右侧开口的截面与第一壳体1左端面的开口吻合,第二壳体4左侧开有出气口41,直通式滤芯组件安装在空腔内,直通式滤芯组件包括第一直通式滤芯51和第二直通式滤芯52,第一直通式滤芯51和第二直通式滤芯52都为直通式纸质滤芯,第一直通式滤芯51套装在第二直通式滤芯52外侧,第一直通式滤芯51外壁左部与第二壳体4内壁之间留有与出气口41相通的间隙6,第二直通式滤芯52内孔与第二壳体4的出气口41相通,第一直通式滤芯51和第二直通式滤芯52分别两侧端部都密封设置,第一直通式滤芯51的左端部和第二直通式滤芯52的左端部固定在一起,并且保证空气不会从第一直通式滤芯51的左端部和第二直通式滤芯52的左端部之间直接通过,第一直通式滤芯51右部与第二直通式滤芯52右部之间留有间隔7,间隔7在直通式滤芯组件右端面形成供空气进入的过滤入口71,直通式滤芯组件的右端面在过滤入口71以外区域封闭。

第一直通式滤芯51和第二直通式滤芯52都采用大容尘量过滤材料,过滤效率0.3um的颗粒过滤效率大于70%,容尘量是市场上主流过滤材料的1.5倍。

空滤机构固定在粗滤机构左侧,第一壳体1的左侧开口与第二壳体4的右侧开口相吻合,装配后的空滤机构与粗滤机构之间连接处密封,且直通式滤芯组件右端面距离分离板2有一定距离。

使用时,空气先进入第一壳体1的旋流管11,旋流管11孔径较小,单管的通过空气流量很大,带动旋流管11中的叶片15转动,大的灰尘颗粒进入旋流管11后经旋转的叶片15撞击后,沿旋流管11的管壁向下移动,到达分离锥21的外表面,从排尘槽口11a进入分离腔8内,又经排尘管12的排尘扇13抽出本空气滤清器外,空气通过粗滤机构后,可以将大部分大的灰尘颗粒过滤,达到粗滤的效果;

经过粗滤机构的空气来到空滤机构与粗滤机构之间,空气从过滤入口71进入第一直通式滤芯51与第二直通式滤芯52之间的间隔7内,可以任意选择经过第一直通式滤芯51或第二直通式滤芯52,当空气经过第一直通式滤芯51时,空气过滤后从直通式滤芯组件左部与第二壳体4内壁之间的间隙6通过,最终从出气口41排出;当空气经过第二直通式滤芯52时,空气过滤后从第二直通式滤芯52的内孔通过,最终从出气口41排出。

空气经过本空气滤清器进入发动机内,粗滤机构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7%,本空气滤清器的原始过滤效率可达99.9%以上,阻力在3kpa以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