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倒吸防水防尘的发动机进气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876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内置倒吸防水防尘的发动机进气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置倒吸防水防尘的发动机进气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化油器进气系统是发动机的呼吸系统。现在的可移动便携水泵或其他户外作业设备的化油器空滤进气口大部分裸露在机体之外,其常规的空滤结构仅有简单的防尘功能,遇到雨雪天气则容易进水、受潮造成阻塞,在复杂作业环境中容易淋水导致发动机无法工作甚至损毁报废,无法满足野外外场复杂环境下的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内置倒吸防水防尘的发动机进气保护装置;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倒吸防水防尘的发动机进气保护装置,其设置在发动机主机的化油器上方;所述内置倒吸防水防尘的发动机进气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倒置迂回气路;所述倒置迂回气路的一下端口为空气进口,倒置迂回气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主机的化油器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其包括设置在发动机主机上方的进气罩、设置在进气罩上端的工艺定位凹腔、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中且方向朝下的空气进气口、密封安装在工艺定位凹腔上方的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安装在工艺定位凹腔内的空气滤网、设置在空气滤网上且与空气进气口对应连通的进气通孔以及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中且与发动机主机连通的导气进气口;工艺定位凹腔通过隔板将导气进气口与空气进气口隔开;空气进口为空气进气口;

空气进气口、进气通孔、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的内腔、空气滤网以及导气进气口形成所述倒置迂回气路。

在进气通孔内设置有空气滤芯。

其包括设置在发动机主机上方的进气罩、设置在进气罩上端的工艺定位凹腔、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中且方向朝下的空气进气口、密封安装在工艺定位凹腔上方的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安装在空气进气口处的空气滤芯以及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中且发动机主机连通的导气进气口;工艺定位凹腔通过隔板将导气进气口与空气进气口隔开;空气进口为空气进气口;

空气进气口、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的内腔以及导气进气口形成所述倒置迂回气路。

所述倒置迂回气路为n、M或Λ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从发动机气缸或壳体的进气罩延伸或螺接一个化油器底座(盘),底座(盘)与化油器口水平,形成一个与化油器进气口平行的平台,平台底部置于化油器进气口周围,平台上部为可拆卸的倒U形防水防尘护罩,平台上部与可拆卸的倒U形防雨雪护罩形成一个进气孔腔,护罩用快卸螺栓与化油器进气平台链接,护罩与空腔底部设置空气滤网,化油器进气口在由防水防尘罩与化油器进气口平台构成的内置空滤空气腔内。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的空气从平台底部上升,经过空滤网形成洁净气流进入空气腔,洁净气流再由空气腔下行进入化油器进气口参与燃烧做功。其间,砂砾尘埃经过空气滤网被阻隔过滤,被空气滤网阻隔的杂物尘垢在重力作用与发动机振动下无法附着在滤网下表面上且自动脱落脱离,不会造成进气不畅,在雨雪天气或野外作业时,雨、水、雪被防护罩阻隔并沿防护罩被排除于化油器工况环境之外,从而保证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工作在处于半封闭、全防护、洁净安全的进气环境下。

本结构设计使化油器进气口完全内置于发动机防护罩内部,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倒U即n型、倒V 即Λ型或者M形半封闭进气腔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佳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倒吸防水防尘的发动机进气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24、发动机主机;26、进气罩;27、空气进气口;28、工艺定位凹腔;29、空气滤网;30、进气通孔;31、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32、导气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内置倒吸防水防尘的发动机进气保护装置,其设置在发动机主机24的化油器上方;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倒置迂回气路, 所述倒置迂回气路的一下端口为空气进口,倒置迂回气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主机24的化油器连通。

其包括设置在发动机主机24上方的进气罩26、设置在进气罩26上端的工艺定位凹腔28、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28中且方向朝下的空气进气口27、密封安装在工艺定位凹腔28上方的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31、安装在工艺定位凹腔28内的空气滤网29、设置在空气滤网29上且与空气进气口27对应连通的进气通孔30以及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28中且发动机主机24连通的导气进气口32;工艺定位凹腔28通过隔板将导气进气口32与空气进气口27隔开;空气进口为空气进气口27;

空气进气口27、进气通孔30、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31的内腔、空气滤网29以及导气进气口32形成倒置迂回气路。

进一步,在进气通孔30内设置有空气滤芯。

作为变形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发动机主机24侧方、化油器上方的进气罩26、设置在进气罩26上端的工艺定位凹腔28、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28中且方向朝下的空气进气口27、密封安装在工艺定位凹腔28上方的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31、安装在空气进气口27处的空气滤芯以及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28中且发动机主机24连通的导气进气口32;工艺定位凹腔28通过隔板将导气进气口32与空气进气口27隔开;空气进口为空气进气口27;

空气进气口27、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31的内腔以及导气进气口32形成倒置迂回气路。

倒置迂回气路为n、M或Λ型。总之,风路向上进入折返的结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作为优选,可以在进气通孔30处设计空滤网是显而易见的变形结构,各种折返结构都是显而易见的。

进气罩26至化油器进气口(空气滤芯)上部,形成一个空腔即工艺定位凹腔28,空腔底部置于化油器进气口之上,空腔上部为可拆卸的防水防尘罩即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31,护罩用快卸螺栓与进气罩连接,护罩与空腔底部设置空气滤网29,化油器进气口在由防水防尘罩与进气罩构成的内置空滤腔内。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的空气从进气罩底部吸入,砂砾尘埃经过空气滤网29阻隔过滤,被空气滤网29阻隔的杂物尘垢在重力作用与发动机高频振动下无法附着与滤网上,不会造成进气不畅,上升至进气罩与空滤罩构成的空滤气腔即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31内凹内腔,再下行被动吸入化油器进气喉管参与燃烧做功。

从发动机气缸或壳体的进气罩即进气罩26延伸或螺接一个化油器底座(盘),底座(盘)与化油器口水平,形成一个与化油器进气口平行的平台,平台底部置于化油器进气口周围,平台上部为可拆卸的倒U、倒V 或M形防雨雪护罩即变风向全向防水防尘罩31,平台上部与可拆卸的倒U形防雨雪护罩形成一个进气孔腔,护罩用快卸螺栓与化油器进气平台链接,护罩与空腔底部设置空气滤网,化油器进气口在由防雨雪罩与化油器进气口平台构成的内置空滤空气腔内。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的空气从平台底部上升,经过空滤网形成洁净气流进入空气腔,洁净气流再由空气腔下行进入化油器进气口参与燃烧做功。其间,砂砾尘埃经过空气滤网被阻隔过滤,被空气滤网阻隔的杂物尘垢在重力作用与发动机振动下无法附着在滤网下表面上,不会造成进气不畅,在雨雪天气或野外作业时,雨、水、尘、雪被防护罩阻隔并沿防护罩被排除化油器工况环境之外,从而保证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工作在处于半封闭、全防护、洁净安全的进气环境下。

本结构设计使化油器进气口完全内置于发动机防护罩内部,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倒U形半封闭进气腔体。

全防护进气系统改变了便携式水泵或其它野外作业内燃机设备怕水怕风沙不适应野外复杂工况环境的弊端。

该结构可以保证便携设备在大雨天正常工作。雨雪风沙、雨水喷淋等复杂环境均不会干涉机器工况。

特殊环境可增加双层空气滤网保护引擎运转所需的洁净空气。

该装置原理及结构可以根据所匹配的设备不同扩大进气道面积或气腔容积,从而适应更多的设备匹配或者复杂的工况环境。实现了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便携设备在复杂环境的作业出勤保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本申请从发动机气缸或壳体的进气罩延伸或螺接一个化油器底座(盘),底座(盘)与化油器口水平,形成一个与化油器进气口平行的平台,平台底部置于化油器进气口周围,平台上部为可拆卸的倒U形防水防尘护罩,平台上部与可拆卸的倒U形防雨雪护罩形成一个进气孔腔,护罩用快卸螺栓与化油器进气平台链接,护罩与空腔底部设置空气滤网,化油器进气口在由防水防尘罩与化油器进气口平台构成的内置空滤空气腔内。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的空气从平台底部上升,经过空滤网形成洁净气流进入空气腔,洁净气流再由空气腔下行进入化油器进气口参与燃烧做功。其间,砂砾尘埃经过空气滤网被阻隔过滤,被空气滤网阻隔的杂物尘垢在重力作用与发动机振动下无法附着在滤网下表面上且自动脱落脱离,不会造成进气不畅,在雨雪天气或野外作业时,雨、水、雪被防护罩阻隔并沿防护罩被排除于化油器工况环境之外,从而保证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工作在处于半封闭、全防护、洁净安全的进气环境下。本结构设计使化油器进气口完全内置于发动机防护罩内部,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倒U即n型、倒V 即Λ型或者M形半封闭进气腔体。

本实用新型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在一一例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