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2448发布日期:2021-01-05 18:0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板式冷却器因其结构紧凑,重量轻,换热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柴油机领域中。当柴油机用油冷却器涉及到对粘度较大的热媒进行冷却时,此时便对冷却器整体的换热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的扰流作用以及换热效率并不是很理想,无法满足其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的扰流作用以及换热效率并不是很理想,无法满足对粘度较大的热媒进行冷却时较高的换热性能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包括扰流板本体和多层芯片组件;所述扰流板本体呈板状结构;所述扰流板本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多层芯片组件的表面上;所述扰流板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多层芯片组件贴合设置且与所述多层芯片组件的一个边缘留有间距,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多层芯片组件的另一边缘;所述扰流板本体与所述多层芯片组件贴合的边缘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呈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优选地,还包括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固定设置于伸出所述多层芯片组件的另一边缘的所述扰流板本体上;所述折流板呈板状结构;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多层芯片组件的另一边缘平齐设置;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扰流板本体间呈角度设置;所述折流板沿所述多层芯片组件的设置方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折流板的一端设有圆角,所述折流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呈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扰流板本体呈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优选地,伸出所述多层芯片组件的另一边缘的所述扰流板本体上还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开设于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另一端边角上;所述第三开口呈圆滑过渡开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扰流板本体上冲压成型有两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固定设置于冷却器的连接法兰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优选地,还包括副扰流板;所述副扰流板设置于冷却器的两个连接法兰之间;所述副扰流板通过定位凸起焊接于所述多层芯片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优选地,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各边角均呈圆滑过渡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包括扰流板本体和多层芯片组件;扰流板本体呈板状结构;扰流板本体固定设置于多层芯片组件的表面上;扰流板本体的一端与多层芯片组件贴合设置且与多层芯片组件的一个边缘留有间距,扰流板本体的另一端伸出多层芯片组件的另一边缘;扰流板本体与多层芯片组件贴合的边缘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呈圆弧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器工作时,固定设置于一个装有冷媒介质的壳体内,冷却器内流通热媒介质,通过设置扰流板本体,冷媒介质从壳体的入口进入,与扰流板本体相撞,且在流体的撞击带动下,扰流板本体能够在多层芯片组件处形成涡流,且由于涡流的产生,使得液流分散而充分实现流体内的热量交换,强化了冷媒介质与多层芯片组件处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一步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其结构简单,易于批量化生产制造,安装便捷,且成本较低,在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果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性;此外,圆弧状第一开口的设置能够将与扰流板本体撞击后的液流呈辐射状地引流,从而进一步促进热量的交换,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中的扰流板本体和折流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图5是图3的左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中的连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中的副扰流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板式冷却器因其结构紧凑,重量轻,换热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柴油机领域中。当柴油机用油冷却器涉及到对粘度较大的热媒进行冷却时,此时便对冷却器整体的换热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的扰流作用以及换热效率并不是很理想,无法满足其要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的扰流作用以及换热效率并不是很理想,无法满足对粘度较大的热媒进行冷却时较高的换热性能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如图1-图8所示,包括扰流板本体1和多层芯片组件2;扰流板本体1呈板状结构;扰流板本体1固定设置于多层芯片组件2的表面上;扰流板本体1的一端与多层芯片组件2贴合设置且与多层芯片组件2的一个边缘留有间距,扰流板本体1的另一端伸出多层芯片组件2的另一边缘;扰流板本体1与多层芯片组件2贴合的边缘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1;第一开口11呈圆弧状。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工作时,固定设置于一个装有冷媒介质的壳体内,冷却器内流通热媒介质,通过设置扰流板本体1,冷媒介质从壳体的入口进入后,与扰流板本体1相撞,且在流体的撞击带动下,扰流板本体1能够在多层芯片组件2处形成涡流,且由于涡流的产生,使得液流分散而充分实现流体内的热量交换,强化了冷媒介质与多层芯片组件2处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一步提高了冷却器的换热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无法满足对粘度较大的热媒进行冷却时较高的换热性能要求的问题;且其结构简单,易于批量化生产制造,安装便捷,且成本较低,在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果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性;此外,圆弧状第一开口11的设置能够将与扰流板本体1撞击后的液流呈辐射状地引流,从而进一步促进冷却器内热量的交换,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本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如图1-图5所示,还包括折流板3;折流板3固定设置于伸出多层芯片组件2的另一边缘的扰流板本体1上;折流板3呈板状结构;折流板3与多层芯片组件2的另一边缘平齐设置;折流板3与扰流板本体1间呈角度设置;折流板3沿多层芯片组件2的设置方向延伸设置。折流板3的一端设有圆角,折流板3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31;第二开口31呈圆弧状。通过设置折流板3,且折流板3与扰流板本体1间呈角度设置,能够使得冷媒介质在多层芯片组件2处的流动更加紊乱,进一步增加冷媒介质的紊流系数,使得流体在多层芯片组件2处不断改变流动方向,进一步强化了内部扰流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冷却器的换热效率。

为了提高折流板3与扰流板本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折流板3与扰流板本体1呈一体式结构。通过设置呈一体式结构的折流板3与扰流板本体1,一方面折流板3与扰流板本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避免出现折流板3与扰流板本体1的连接处因连接强度不够而易于断裂损坏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体式结构更有利于生产制造,免除了折流板3与扰流板本体1的后期焊接工作,一次成型后续再进行弯折加工即可,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折流板3与扰流板本体1的生产制造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冷却器的生产制造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本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如图2-图3所示,伸出多层芯片组件2的另一边缘的扰流板本体1上还开设有第三开口12;第三开口12开设于扰流板本体1的另一端边角上;第三开口12呈圆滑过渡开口。考虑到冷却器的具体安装环境和条件,通过在扰流板本体1上设置第三开口12,首先,便于扰流板本体1的定位与安装,有利于提高制造人员的定位与安装效率;其次,第三开口12能够进一步强化冷媒介质在多层芯片组件处的内部扰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三开口12的设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扰流板本体1的耗材,从而降低扰流板本体1的生产制造成本。

为了便于扰流板本体1的定位与焊接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如图3所示,扰流板本体1上冲压成型有两个突起部13;突起部13固定设置于冷却器的连接法兰4处。扰流板本体1与多层芯片组件2的焊接安装位置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扰流程度,从而影响冷却器的换热效果,可见对于扰流板本体1的具体设置位置要求较高。因此,通过在扰流板本体1上冲压成型有两个突起部13,在进行扰流板本体1的焊接定位工作时,制造人员能够通过两个突起部13实现快速定位,之后准确无误地将扰流板本体1设置于连接法兰4处,为后续扰流板本体1与多层芯片组件2的焊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扰流板本体1的焊接良品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制造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便于冷却器与外部冷媒介质壳体的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如图1-2、图7-8所示,还包括副扰流板5;副扰流板5设置于冷却器的两个连接法兰4之间;副扰流板5通过定位凸起焊接于多层芯片组件2上,副扰流板能够进一步优化冷却器的换热性能。螺栓组件装配在法兰上,通过设置螺栓组件,使得冷却器能够通过螺栓组件稳定可靠地设置于冷媒介质的壳体内,且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定位拆装便捷,从而大幅提高了制造人员对于冷却器的安装效率。

为了延长扰流板本体1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如图2-图3所示,扰流板本体1的各边角均呈圆滑过渡连接。通过设置各边角均呈圆滑过渡连接的扰流板本体1,能够有效降低扰流板本体1各边角上的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避免扰流板本体1由于长期受冷媒介质撞击作用相对于其它部位而较容易损坏的现象,进一步延长扰流板本体1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柴油机用板式冷却器,其工作时固定设置于一个装有冷媒介质的壳体内,冷却器内流通热媒介质,通过设置扰流板本体,冷媒介质从壳体的入口进入,与扰流板本体相撞,且在流体的撞击带动下,扰流板本体能够在多层芯片组件处形成涡流,且由于涡流的产生,使得液流分散而充分实现流体内的热量交换,强化了冷媒介质与多层芯片组件处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一步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其结构简单,易于批量化生产制造,安装便捷,且成本较低,在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果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性;此外,圆弧状第一开口的设置能够将与扰流板本体撞击后的液流呈辐射状地引流,从而进一步促进热量的交换,提高冷却器的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