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化油器辅助喷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244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化油器辅助喷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化油器辅助喷油装置,乃利用一辅助喷油装置及一安全装置,以利於随即提供扭力,并可避免唧筒之栓塞弯曲变形。
按,一般目前机车发动引擎启动时,是利用引擎之真空吸力,于启动油门时,令空气及汽油进入汽缸,而予以引爆燃烧以提供马力,但汽油与空气之混合往往因浓度低,而不易引爆,以致於往往无法马上提供所需之扭力,致使加油时车辆马力反应慢即有迟滞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化油器辅助喷油装置及一安全装置,以便迅速提供扭力,避免组设于唧筒的栓塞弯曲变形。
又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主要采用辅助喷油装置及安全装置;该辅助喷油装置位於节汽阀的下缘,且由下壳座、上壳座及唧筒等元件所组成,当油门线拉动油门杆时,安全装置上的压板即带动唧筒,使唧筒压挤下壳座内部油室的汽油,令汽油受迫从循油室旁侧的出油槽道喷出,以迅速与节汽阀的空气混合,以利汽缸适时得到混合气引燃而随即提供马力;另当该辅助喷油装置之进出油之通道受阻塞时,安全装置上所具有的压臂因为内部所承设之弹簧受压缩,以吸收来自油门杆之扭力,避免唧筒之栓塞过度受力而弯曲变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运用安全装置的压板带动唧筒,使唧筒得以压挤下壳座内部油室的汽油,使汽油受迫从循油室旁侧的出油槽道喷出,以第一时间与节汽阀的空气迅速混合,供汽缸适时得到混合气引燃,而随即提供马力,以避免产生供油迟滞现象,并通过安全装置保证唧筒的栓塞不因受力而弯曲变形。
下面结合实例说明一、因式部份


图1.系本实用新型辅助喷油装置之前视剖视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辅助喷油装置之侧视剖视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上、下壳座及止回阀的分解示意图图4.系本实用新型驱动油门喷油的状态示意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回油的状态示意图图6.系本实用新型安全装置的剖视图二、图号部份(1) 辅助喷油装置(11) 下壳座(111)油室(112) 阀座(113)止回阀 (1131)钢珠(1132)弹簧 (1133)螺接件(1134)油孔 (1135)缺口(114)入油槽道(115)细导孔
(116)通道 (117)出油槽道(118)弹簧 (12) 上壳座(121)凹沟 (122)通道(123)通道 (124)止回阀(125)穿孔 (13) 唧筒(131)螺接件 (132)栓塞(133)挤压垫片 (2) 安全装置(21) 压臂 (211)弹簧(22) 压板 (3) 油门杆(31) 挤压块 (4) 化油器(41) 节汽阀 (411)细导孔(42) 油室兹配合图式、图号将本创作较佳之可行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敬请参阅
图1、2,本实用新型于化油器(4)的节汽阀(41)下缘、旁侧分别设有辅助喷油装置(1)及一安全装置(2),以提供高浓度之混合油汽,供引爆燃烧而提高扭力;其中辅助喷油装置(1),分别由下壳座(11)上壳座(12)及唧筒(13)等构件所组成;而该下壳座(11)〔并配合图3〕,于内部具有一油室(111)中央向上凸起延伸有一阀座(112),此阀座(112)内乃螺设有一止回阀(113),又下壳座(11)之环座上亦分别设有可与阀座(112)底缘通道(116)相联通的入油槽道(114),及一与油室(111)贯通并呈垂直方向的出油槽道(117),另下壳座(11)的阀座(112)外所套置的强力弹簧(118)是用以撑抵唧筒(13)下缘所设的挤压垫片(133);另上述入油槽道(114)旁侧则设有细导孔(115),该细导孔(115)系用以分散油室(111)内的压力,以避免出油槽道(117)喷油时间过长。
此外,该上述之止回阀(113)乃由下而上分别由钢珠(1131)、弹簧(1132)及螺接件(1133)等元件所组成,而螺接件(1133)中央则预设有阶柱状油孔(1134),且底缘侧边形成有一缺口(1135),以供受吸的汽油迅速由入油槽道(114)经通道(116)而由缺口(1135)进入下壳座(11)内的油室(111),由止回阀(113)以使汽油无法反向回流,另下壳座(11)是由多个螺栓与上壳体(12)螺设一体;上壳座(12)〔参阅图3〕,于底缘环设有凹沟(121),恰供唧筒(13)下缘的挤压垫片(133)嵌设,同时于凹沟(121)旁侧分别钻设有一可与化油器(4)内部油室(42)联通的通道(122)及一可与节汽阀(41)细导孔(411)联通的通道(123),同时该两通道(122)(123)并可分别对应下壳座(11)的入油槽道(114)及出油槽道(117);此外上壳座(12)在位于通往节汽阀(41)的通道(123)上段槽口内亦容设有与下壳座(11)中央阀座(112)容设相同的止回阀(124);另该上壳座(12)中央亦钻设有一可供唧筒(13)的柱塞(132)穿透的穿孔(125);唧筒(13),下缘套设有一内空的螺接件(131),藉由螺接件(131)的柱塞(132)穿过唧筒(13)而抵止于化油器(4)侧边的安全装置(2);安全装置(2)乃具有一呈倾斜内空的压臂(21),而压臂(21)内则锁设有一弹簧(211),且压臂(21)之一侧延伸有一可与柱塞(132)抵止的压板(22),同时压臂(21)则受油门杆(3)的枢轴所浮凸的挤压块(31)顶压,用以适时压缩唧筒(13)上所设之柱塞(132)。
而本实用新型驱动油门时的状态,请参图4并配合图3,首先发动引掣时,该下壳体(11)之油室(111)内即可充满汽油,而后再当油门线拉动油门时,该油门杆(3)之枢轴上所形成的挤压块(31)即顶抵安全装置(2)的压臂(21),而使压臂(21)旁侧的压板(22)抵压唧筒(13)的栓塞(132),使栓塞(132)下缘固设的挤压垫片(133)往下压缩,促使受压缩的汽油迅速由上壳座(12)的出口通道(123)上缘由止回阀(124)喷入化油器(4)的节汽阀(41)内,以迅速与空气混合,使汽缸於第一时间得到混合气引燃而随即供给扭力,使机车之马力不致有迟窒现象;而为使出油槽道(117)喷油时间缩短(因过长将导致油气过浓而致燃烧不完全现象)及避免过多之汽油皆由出油槽道(117)喷出,形成不必要之耗油,细导孔(115)此时即可发挥分散出油槽道(117)压力的作用,而使油室(111)内的压力得分别由出油槽道(117)及细导孔(115)排出;另方面,该螺设於阀座内(112)之止回阀(113)因受挤压垫片(133)的压缩则迫使钢珠(1131)紧抵与阀座(112)联通的通道(116)。
又回油时,其状态如图5所示并配合图3,当油门线不受拉引时,该唧筒(13)的栓塞(132)因不受力而复位且下壳体(11)内之油室(111)乃形成一真空吸力,以使化油器(4)油室(42)内的汽油受吸引而由入油槽道(114)流经细导孔(115)及顶抵止回阀(113)的钢珠(1131)及弹簧(1132)使之往上移行,并由螺接件(1133)侧边的缺口(1135)进入下壳座(11)的油室(111)内,而供下次使用所需。
另,本创作安全装置(2)的设置,辅助喷油装置(1)内之进出油孔如因杂质而阻塞时,则该唧筒(13)的栓塞(132)即无法推动,如若强迫压入,该栓塞(132)则易于弯曲变形,此时该安全装置(2)〔参阅图6〕即发挥了作用,因安全装置(2)之压臂(21)内锁固有一弹簧(211),当柱塞(132)的阻力大於弹簧(211)本身收压缩的力量,则压臂(21)底端受油门杆(3)枢轴上浮凸的挤压块(31)运动挤压时,压臂(21)内的弹簧(211)则可收缩用以消除来自油门杆(3)之扭力,以免唧筒(13)栓塞(132)弯曲变形。
权利要求1.一种机车化油器辅助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喷油装置,由下壳座、上壳座及唧筒构件组成,其中下壳座,于内部具有一油室,且油室中央则向上延伸有一阀座,此阀座内通过螺丝联接一止回阀,而外部乃套置有强力弹簧,又下壳座之环座上亦分别预设有可与阀座联通之入油槽道及与油室相通之出油槽道,另在入油槽道之旁侧亦预设有一细导孔;上壳座,于底缘环设有凹沟,并于凹沟的旁侧分别钻设有与下壳座的入油槽道及出油槽道对应的通道,且位于通往节汽阀的通道上段槽口内亦容设有止回阀,同时於上壳座中央亦预设有一穿孔;唧筒,下缘套设有一内空的螺接件,并利用一底端固接有挤压垫片的栓塞穿过唧筒,唧筒上的栓塞穿过上壳座中央之穿孔,并使上壳体与下壳体螺设一体,安全装置,具有一呈倾斜内空的压臂,此压臂内则锁设有一弹簧,且压臂一侧延伸有一可与栓塞抵止的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化油器辅助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回阀乃由下而上分别排有钢珠、弹簧及螺接件而螺接件中央则预设有阶柱状油孔,且底缘侧边则形成有一缺口。
专利摘要一种机车化油器辅助喷油装置,主要包括有辅助喷油装置、安全装置,该辅助喷油装置位于节气阀下缘,并由下壳座、上壳座和唧筒组成,当油门线拉动油门杆时,安全装置上的压板作用唧筒,使唧筒压挤从入油槽道进入下壳座内部油室的汽油,令汽油受迫从油室旁侧的出油槽道喷出并与节气阀的空气迅速混合,以利于汽缸即时得到混合气引燃,从而提供马力。
文档编号F02M17/00GK2217687SQ9422454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5日
发明者王朝瑞 申请人:升尉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