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汽油机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8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汽油机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改进汽油机燃料系雾化质量的装置,属于对汽油机燃料系供给装置的改进,适用于以汽油为原料的发动机。
众所周知,汽油发动机燃烧时所需燃料和空气都要经汽化器、进气岐管方能进入气缸,汽油经过雾化和空气混合后,才能彻底燃烧,进而提高汽油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因此要求在汽化器和进气岐管中混合气雾化和汽化的越充分越好。但历来汽化器下体呈圆筒状,其内径上下一致,其功能只是传导混合气,使混合气通过,这种结构对保持良好的雾化状态很不利,这是因为混合气在汽化器形成后,呈扇形向下喷射,上下一致的圆筒形下体,易造成混合气重新凝结成油滴的机会,降低燃料的雾化质量。在现行技术中,为了改善雾化质量,通常是在汽化器与进气岐管间安装雾化节油装置,但由于受圆筒形汽化器下体的限制,增加节油装置时,就阻碍了混合气的通过,致使汽油机充气量不足,同时混合气无论汽化程度如何,进入岐管后,仍会在管壁处出现重新凝结的油滴,如不改进上述状态,势必影响燃油的彻底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在于改进现行的汽化器下体和进气岐管的性能,以达到提高流经汽化器下体和进气岐管的混合气的雾化质量和节油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改变汽油机燃料系局部结构的形状及在进气岐管内安装雾化节油装置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汽油机燃料系统中,把历来的汽化器圆筒形下体,在其位于节气门稍下部分逐步加大其内径,使之构成喇叭形下体。在历来使用的进气岐管入口和末端分别安装雾化筐(最好是由金属网制成筐状,其它形状也可)和雾化环(由金属环状物构成,环上有很多小孔)。其工作原理是汽油在汽化器被雾化后,呈扇形向下喷射,形成混合气,经喇叭形下体时,由于喇叭口直径大于上面口径,从而减少了因管壁作用使混合气重新凝结成油滴的机会。由于增加了进气面积,从而解决了因安装节油装置影响汽油机进气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流经进气岐管的混合气经雾化筐与雾化环的冲击,使凝结在管壁处的油滴可以更充分的汽化,以保证混合气处于最佳雾化状态。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时,由于只是把历来的圆筒形汽化器下体改为喇叭形,所以无需复杂加工工艺,而且进气岐管安装的雾化筐与雾化环都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造价低廉,效果明显的优点。
另一优点是,单独使用喇叭形下体的汽化器,或者单独使用岐管内雾化装置,均可收到提高雾化质量和节油效果,二者并用,效果更为突出。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具有喇叭形下体的汽化器和与之相配套的装有雾化筐和雾化环的进气岐管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雾化筐的俯视图。
图4是雾化环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在现行的多缸式汽油发动机燃料系中,将进气岐管〔5〕入口适度放大,使之与汽化器喇叭形下体〔2〕的末端〔3〕相适应,用固定螺丝〔8〕把金属板制雾化筐座〔7〕固定其上,在雾化筐座〔7〕下安装雾化筐〔4〕,在筐座〔7〕上方安装具有下体〔2〕为喇叭形〔3〕的汽化器〔1〕,在筐座〔7〕与汽化器〔1〕相接处,可加衬垫以防漏水。在进气岐管〔5〕末端安装环状雾化环〔6〕,环上有很多小孔〔9〕,如上实施后,具有明显的提高混合气雾化质量的效果,节油率可达10~20%。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汽油机燃料系供给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汽化器(1)和进气歧管(5),其特征为①汽化器下体(2)的末端呈喇叭型(3);②进气歧管(5)入口内安装有金属网状物制成的雾化筐(4),③在进气歧管(5)末端,安装有具有很多小孔(9)的金属环状物构成的雾化环(6)。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之汽油机燃料系供给装置其特征为单独使用具有喇叭型(3)的汽化器(1),或单独在进气歧管(5)内安装雾化筐(4)及雾化环(6),都是促进雾化和节油效果,二者并用效果倍加。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汽油发动机燃料系供给装置的改进,特别是对汽化器下体和进气歧管性能的改进,要点是用喇叭形汽化器下体取代历来的圆筒状汽化器下体,以及在进气歧管内安装雾化装置,从而提高了混合气的雾化质量,节油率达10~20%。
文档编号F02M9/12GK86207481SQ86207481
公开日1987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18日
发明者冉连杰 申请人:冉连杰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