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正负校正器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12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正负校正器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柴油机用的调速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具有正负校正器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
现有技术中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是机械工业部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申请的中国专利ZL94246110.X下支点扭簧式机械调速器。该专利所述的调速器具有一个装在张力杆上的正校正器,但是没有负校正器。因此该调速器用于高速直喷式柴油机时,低速全负荷段的调速特性不很理想(见图3调速特性图中虚线部分)。柴油机在低速全负荷运行时排气烟度较大,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具有正负校正器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这种调速器的调速特性能满足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要求。调速器中的正负校正器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附图所示的调速器结构,其主要特征是其中调速支架部件由支架[27]和负校正支架[21]、滚轮[22]、滚轮销[24]、复位弹簧[23]、浮动销[26]等件组成,支架[27]和负校正支架[21]由浮动销[26]铰接,可相对转动(ZL94246110.X下支点扭簧式机械调速器无上述调速支架,而是采用一根刚性的支承杆)。支架[27]下端经支承销[28]与调速器壳体连接。中间销[25]与支架[27]上的孔配合。中间销[25]两端穿入负校正支架[21]的孔中,该孔与中间销[25]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因此两支架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转动(见图2)。负校正支架[21]上端经圆柱销与调节喷油泵供油量的拉杆[3]连接,同时和起动弹簧[2]的一端相连。负校正支架[21]中部装有滚轮[22]和滚轮销[24]。复位弹簧[23]套装在滚轮销[24]上。复位弹簧[23]的中间支角靠在负校正支架[21]上,两边的支脚插入支架[27]上端的孔中。工作时滚轮[22]的外圆与张力杆[16]的端面接触。张力杆[16]的下端也经支承销[28]与调速器壳体[6]连接。张力杆[16]的中部装有由负校正弹簧[19]、负校正顶杆[17]、螺套[18]和调节螺钉[18]等组成的负校正器。打开调速器壳体上的小盖子可调整负校正弹簧[19]的预紧力和负校正有效行程h。张力杆[16]的上部一边靠在调速弹簧[5]的支脚上,另一边被正校正顶杆[4]勾住。正校正顶杆[4]、校正器套[7]、正校正弹簧[8]、调节螺母[9]、调节螺套[10]等组成正校正器。正校正器装在调速器壳体[6]上,正校正顶杆[4]伸入调速器壳体[6],钩住张力杆[16]。拧开盖形螺母[11]可调整正校正弹簧[8]的预紧力和正校正行程S。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这种新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同时具有正校正器和负校正器。其调速特性能充分满足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要求,降低柴油机全负荷运转时的排气烟度,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还具有正负校正特性调整方便的优点。


图1是具有正负校正器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调速器的横剖视图。
图3是供油量(或拉杆位移X)随转速N变化的调速特性图。
图4是调速支架组件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速器可供柴油机直列式喷油泵应用,由喷油泵凸轮轴[1]带动飞锤支架[12]和飞锤[13]一起旋转。起动前,拉杆[3]在起动弹簧[2]拉力的作用下位于最大油量位置(图3中的A点)。起动后转速上升,当转速上升到图3中B点所对应的转速后,飞锤[13]的推力克服起动弹簧[2]的拉力,并通过滑套[14]、丁字块[15]经中间销[25]推动支架[27]和负校正支架[2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直到滚轮[22]与张力杆[16]接触。这时拉杆[3]移动到图3中C点的位置。
转速上升到D点后,飞锤[13]的推力超过复位弹簧[23]的预紧力,使支架[27]绕支承销[28]顺时针转动。这时负校正支架[21]在浮动销[26]的带动下绕滚轮销[24]逆时针转动,并带动拉杆[3]向加大供油量的方向移动,直至丁字块[15]碰到负校正顶杆[17]的端面为止。这时拉杆[3]停在E点的位置上。
转速上升到F点后,飞锤[13]的推力超过负校正弹簧[19]的预紧力,丁字块[15]向右推动负校正顶杆[17]使负校正支架[21]逆时针转动,这时拉杆[3]又一次向左(加大供油量方向)移动。直至丁字块[15]碰到张力杆[16]时拉杆[3]的位置到达G点。
转速上升到H点后,飞锤[13]通过丁字块[15]对张力杆[16]的作用力和正校正弹簧[8]通过正校正顶杆[4]张力杆[16]的作用力的合力超过了调速弹簧[5]对张力杆[16]的作用力。张力杆[16]和调速支架(包括支架[27]和负校正支架[21])一起绕支承销[28]顺时针转动。正校正顶杆[4]向右移动至间隙S被消除(见
图1)。这时张力杆[16]停止运动,拉杆[3]到达I点位置。转速从I点上升到J点的过程中拉杆[3]的位置不变(见图3)。转速超过J点(标定点)后,飞锤[13]对张力杆[16]的作用力超过调速弹簧[5]对张力杆[16]的作用力,使张力杆[16]和支架[27]、负校正支架[21]一起绕支承销[28]顺时针转动。直至拉杆[3]运动到停油位置(图3中K点)。

图1所示,其中正校正器的特点是正校正器装在调速器壳体[6]上,调整可在调速器壳体[6]外部进行,正校正弹簧[8]的预紧力可用调节螺套[10]调整,正校正行程S的大小可用调节螺母[9]调整,正校正顶杆[4]伸入调速器壳体[6]内,钩住张力杆[16]。负校正器装在张力杆[16]上,负校正弹簧[19]的预紧力由调节螺钉[20]调整,并用螺母锁紧。负校正行程h的大小可用螺套[18]调整,并用螺套外的螺母锁紧。
权利要求1.一种由调速器壳体、飞锤、飞锤支架、滑套、调速扭簧、调速支架、张力杆等零件组成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其特征是a.调速支架由支架[25]和负校正支架[19]、滚轮[20]、滚轮销[22]、复位弹簧[21]、浮动销[24]等件组成,支架[25]和负校正支架[19]由浮动销[24]铰接,可相对转动;b.同时具有正校正器和负校正器两种校正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正负校正器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其特征是其中的正校正器由正校正顶杆[4]、校正器套[6]正校正弹簧[7]、调节螺母[8]和调节螺套[9]等组成,装在调速器壳体上,正校正顶杆[4]伸入调速器壳体,钩住张力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正负校正器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其特征是其中的负校正器由负校正顶杆[15]、螺套[16]负校正弹簧[17]和调节螺钉[18]等组成,装在张力杆上。
专利摘要一种柴油机用的具有正负校正器的下支点扭簧式调速器,其特征是其中的调速支架由支架和负校正支架铰接,可相对转动,并同时具有正校正器和负校正器。这种调速器的优点是调速特性能满足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要求,有利于降低排气烟度,减少废气排放,而且正负校正特性的调整方便。
文档编号F02D31/00GK2316468SQ9722318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3日
发明者王亚伟 申请人:机械工业部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