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910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为防止行进中的汽车被过深的道路积水呛水、堵水而熄火以至损坏发动机的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
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优越了,但是绝大多数汽车发动机,特别是轿车的进气系统进气口位于发动机仓前部,发动机利用汽车行驶时的空气流尽力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保证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汽车排气管一般设的较低,而没有防水淹装置,在雨季行进中的汽车常被较深的道路积水呛入发动机或堵住排气管而熄火以致影响汽车的正常行进并损坏汽车发动机。当然,在不计抬高进排气道后会影响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情况下,也可简单地将发动机进排气道位置抬高,而不要其它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的技术方案,为解决汽车发动机主进气道被道路积水呛水及主排气道被道路积水堵水的问题。该方案是增加了位置提高了的安全进、排气道,使行进中的汽车遇到一定深度的道路积水时,能关闭自身较低的进、排气道,开启位置提高了的安全进、排气道,有效防止较深的积水进入汽车发动机进气道或排气道,且能使汽车在通过较深积水时仍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感应部分、控制部分及执行部分所组成,(a)感应部分为,在空气滤清器(13)前方设有与主进气道(6)相连接的、由感应装置启动的开关(21);(b)执行部分为,在主进气道(6)上设有高于主进气道的安全进气道(7),在主排气道(15)上设有高于主排气道的安全排气道(18),主进气道(6)、安全进气道(7)、主排气道(15)及安全排气道(18)内均设有可开关的门;(c)控制部分为,汽车点火开关(27)由导线(26)将电源引至开关(21),开关引出的导线至节点(40),节点引出的导线并联有至少2个设在主进气道(6)上的运动装置(24),在节点(40)引出的另一导线并连有至少2个设在主排气道(15)上的运动装置(24)。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这样实施,(a)感应部分中所述的感应装置为浮子感应装置或水压感应装置,浮子感应装置为,与主进气道(6)相通的浮子箱(3)上,设有低于主进气道的进水口(1)、进气口(2)及排水口(22),浮子(4)通过连杆(11)与阻水门(17)相连,浮子(5)通过浮子臂(43)与开关(21)相连,各阻水门和阻风门均设有回位弹簧(10);水压感应装置为,水箱(3)上设有低于主进气道的进水口(2),水箱下方设有排水口(22),吸水管(36)将水箱与贮水室(35)连通,贮水室设有出水孔(29),活塞(30)在贮水室内作上下往复运动,活塞下端设有上触点(32),贮水室底部设有下触点(33);(b)执行部分为,安全进气道(7)设在阻水门(17)与空气滤清器(13)之间,安全进气道(7)内设有可开启的阻风门(9),阻风门通过连杆与运动装置(24)相连,在消声器(19)后方的主排气道(15)上,设有安全排气道(18),安全排气道内设有可开启的阻风门(9),阻风门通过连杆(11)与运动装置(24)相连,在安全排气道(18)后方的主排气道(15)内设有可开启的阻水门(17),阻水门通过连杆(11)与运动装置(24)相连,阻水门后方设有单向阀(16),安全进、排气道的阻风门均与手控装置(39)相连,在安全进气道下方设有节流阀(12),与运动装置相连的连杆为刚性或柔性,各刚性连杆的连接为可转动连接;(c)控制部分中所述的运动装置(24)为单向作功,反向滑动的电机或电磁开关。
安全进气道(7)及安全排气道(18)为固定式或可伸缩式,所述的可伸缩式的安全进气道(7)及安全排气道(18)为电控套筒式,即由多节套管组成,每上一节套管的外径均可套入下一节套管的内径,由控制升降的电机(24)及升降装置(37)控制伸缩,升降装置为机械、电磁或气动装置,控制电路为,由开关(27)引出导线通过手控开关(38),手控开关引出一根导线至安全进气道(7),与控制阻风门(9)的运动装置并联有控制安全进气道伸缩的运动装置(24),该运动装置上连接有升降装置(37),由手控开关引出的另一根导线至安全排气道(18),与控制阻水门(17)、阻风门(9)的运动装置(24)并联有控制安全排气道伸缩的运动装置(24),该运动装置上连有升降装置(37)。所述的刚性或柔性连杆为刚性金属连杆或柔性绳索。
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基本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能进一步完善汽车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浮子或水压感应装置启动的开关,当道略积水深到将影响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浮子水箱或浮子水箱内水位就增高到一定程度,浮子上浮或活塞向下运动,使上触点32、下触点33接触,电路接通,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则开始工作。浮子4通过连杆关闭主进气道内的阻水门,运动装置打开安全进气道内的阻风门,使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在关闭主进气道内的阻水门的同时,在运动装置的作用下,主排气道内的阻水门关闭,安全排气道内阻风门开启,由排气口位置较高的安全排气口排气,当积水减少,水箱或浮子水箱内水位降低至一定位置时,浮子下降或活塞上行,各阻风门、阻水门回位,主进气道及主排气道恢复正常工作。为防止积水进入主排气道,在主排气道口设有单向阀。为防止电路出故障影响本装置的正常工作,在安全进气道及安全排气道上连接有手控装置,如拉绳、拉杆等,手控装置另端接到驾驶室,用于手动打开安全进气道及安全排气道。如采用伸缩式安全进排气道,在启动手控开关同时升降电机的电路被接通,安全进、排气道升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易行,适宜于改装置多种车型,如北京切诺基越野吉普、上海桑塔纳2000型轿车、一汽红旗、奥迪、广州本田、丰田佳美、德国奥迪、宝马、美国林肯、雪佛兰、道奇捷龙、瑞典绅宝及韩国现代等车型以及各种客车均可使用。



图1为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示意图附图2为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电路图附图3为水压感应装置示意图附图4为可伸缩式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示意图下面是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大客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进水口1、进气口2、水箱3、浮子4、浮子5、主进气道6、安全进气道7、罩8、阻风门9、弹簧10、连杆11、节流阀12、空气滤清器13、化油器14、主排气道15、单向阀16、阻水门17、安全排气道18、消声器19、发动机20、开关21、排水口22、搭铁23、运动装置24、保险25、导线26、点火开关27、量孔28、出水口29、活塞30、弹簧31、上触点32、下触点33、隔板34、贮水室35、吸水管36、升降装置37、手动开关38、手控装置39、节点40、浮子臂43、弹簧44。
本实施例采用固定式安全进、排气道,在大客车发动机主进气道(6)口上空气滤清器(13)前方连接浮子感应装置,水箱前面低于汽车发动机处设进水口(1)和进气口(2),排水口(22)设在浮子水箱(3)底部,浮子水箱内设2个浮子(4)、(5),一个浮子(4)通过连杆(11)与阻水门(17)相连,另一浮子(5)通过浮子臂(43)与开关(21)相连,浮子处均设有回位弹簧(44)。安全进气道(17)设在阻风门(9)与空气滤清器(13)之间,进气口高于主进气道。主进气道(6)内设阻水门(17),安全进气道(7)内设有靠运动装置(24)通过连杆(11)控制的阻风门(9),安全进气道下方设节流阀(12)。在消声器(19)与主排气管口之间设有安全排气道(18),安全排气道内设有由运动装置(24)通过连杆(11)控制的阻风门(9),安全进气道及安全排气道采用金属管或工业塑料管,上方均设有罩(8)。与水接触的连杆接头加绝缘垫。为防止积水在主排气管内堵水,在主排气管口设有由运动装置(24)通过连杆控制的阻水门(17),装置中各阻水门和阻风门均设有回位弹簧(10)。
用电源线将汽车点火开关(27)与浮子开关连接,开关引出的导线另端并联有2个设在主进气道(6)上的运动装置(24),在开关引出的节点(40)处由导线引出,并联2个设在主排气道(15)上的运动装置(24)。运动装置为单向作功,反向滑动的电机或电磁阀,在电机前均采用了保险(25),两运动装置之间采用搭铁(23)与蓄电池另端连接。
实施例2采用水压感应装置的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如附图3,在低于主进气道处设水箱(3),水箱上设进水口(1),在底部设排水口(22),吸水管(36)将水箱(3)与贮水室(35)连通,贮水室上设有2个出水口(29),贮水室内设有活塞(30),活塞下方设有上触点(32),贮水室下方设有下触点(33),隔板(34)与贮水室固定连接,隔板下设弹簧(31),在吸水管(36)与主进气道(6)相连端设有量孔(28),以防止过量的水份被吸入气缸。其电路为上触点(32)通过搭铁(23)与蓄电池相连,并且并联安全进、排气道的运动装置(24),下触点(33)上接有阻水门电机、保险(25),端部接点火开关蓄电池。
实施例3采用伸缩式安全进排气道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本实施例为在上海桑塔纳2000型轿车上使用,其结构如附图4,感应部份与实施例1或2相同,执行部份的安全进、排气道采用伸缩式,其余部份与实施例1相同。伸缩式安全进排气道为5节套筒组成,第一节与主进、排气道固定连接,每上一节套筒的外径均可套入下一节套筒的内径。在控制安全进气道与安全排气道的电路上分别增设一个控制升降的电机(24),与控制阻风门、阻水门的运动装置(24)并联,且与手动开关(38)连接,手动开关与点火开关电路串联,线路上配保险。升降装置(37)为在车体上固定一个高于或等于安全进、排气道的支架,支架上端设滑轮,滑轮上配钢绳,钢绳一端与安全进、排气道最上面一节连接,钢绳另端与电机相连。当电路接通时,升降电机运转,拉动钢绳,使安全进排气道伸出。电路关闭,电机反向滑动,安全进、排气道收缩回位。
权利要求1.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感应部分、控制部分及执行部分所组成,(a)感应部分为,在空气滤清器(13)前方设有与主进气道(6)相连接的、由感应装置启动的开关(21);(b)执行部分为,在主进气道(6)上设有高于主进气道的安全进气道(7),在主排气道(15)上设有高于主排气道的安全排气道(18),主进气道(6)、安全进气道(7)、主排气道(15)及安全排气道(18)内均设有可开关的门;(c)控制部分为,汽车点火开关(27)由导线(26)将电源引至开关(21),开关引出的导线至节点(40),节点引出的导线并联有至少2个设在主进气道(6)上的运动装置(24),在节点(40)引出的另一导线并连有至少2个设在主排气道(15)上的运动装置(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a)感应部分中所述的感应装置为浮子感应装置或水压感应装置,浮子感应装置为,与主进气道(6)相通的浮子箱(3)上,设有低于主进气道的进水口(1)、进气口(2)及排水口(22),浮子(4)通过连杆(11)与阻水门(17)相连,浮子(5)通过浮子臂(43)与开关(21)相连,各阻水门和阻风门均设有回位弹簧(10);水压感应装置为,水箱(3)上设有低于主进气道的进水口(2),水箱下方设有排水口(22),吸水管(36)将水箱与贮水室(35)连通,贮水室设有出水孔(29),活塞(30)在贮水室内作上下往复运动,活塞下端设有上触点(32),贮水室底部设有下触点(33);(b)执行部分为,安全进气道(7)设在阻水门(17)与空气滤清器(13)之间,安全进气道(7)内设有可开启的阻风门(9),阻风门通过连杆与运动装置(24)相连,在消声器(19)后方的主排气道(15)上,设有安全排气道(18),安全排气道内设有可开启的阻风门(9),阻风门通过连杆(11)与运动装置(24)相连,在安全排气道(18)后方的主排气道(15)内设有可开启的阻水门(17),阻水门通过连杆(11)与运动装置(24)相连,阻水门后方设有单向阀(16),安全进、排气道的阻风门均与手控装置(39)相连,在安全进气道下方设有节流阀(12),与运动装置相连的连杆为刚性或柔性,各刚性连杆的连接为可转动连接;(c)控制部分中所述的运动装置(24)为单向作功,反向滑动的电机或电磁开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进气道(7)及安全排气道(18)为固定式或可伸缩式,所述的可伸缩式的安全进气道(7)及安全排气道(18)为电控套筒式,即由多节套管组成,每上一节套管的外径均可套入下一节套管的内径,由控制升降的电机(24)及升降装置(37)控制伸缩,升降装置为机械、电磁或气动装置,控制电路为,由开关(27)引出导线通过手控开关(38),手控开关引出一根导线至安全进气道(7),与控制阻风门(9)的运动装置并联有控制安全进气道伸缩的运动装置(24),该运动装置上连接有升降装置(37),由手控开关引出的另一根导线至安全排气道(18),与控制阻水门(17)、阻风门(9)的运动装置(24)并联有控制安全排气道伸缩的运动装置(24),该运动装置上连有升降装置(37)。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或柔性连杆为刚性金属连杆或柔性绳索。
专利摘要汽车发动机防呛水、堵水装置,感应部分为,在空气滤清器前方设有与由浮子或由水压感应装置启动的开关。执行部分为,在主进气道及主排气道上设有安全进、排气道,各气道内均设有可开关的门,安全进、排气道为固定式或可伸缩式。控制部分为,由导线从汽车点火开关将电源引至开关,开关引出的导线分别并联有至少2个设在主进气道及主排气道的运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增加位置提高了的安全进、排气道,使汽车能有效防止较深的积水进入汽车发动机进气道或排气管,且仍能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F02D9/04GK2422457SQ99241148
公开日2001年3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6日
发明者付嘉林 申请人:付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