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旋风式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4520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旋风式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封真空泵附件,特别是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油封真空泵,其排气阀排出的气体含有相当比例的润滑油,一是造成大气污染,二是造成润滑油的过多消耗,造成浪费,也提高了真空泵的运行成本。针对这一问题,市场上已出现伞形油气分离器,含油气体与伞内面接触时,一部分油粘附在伞内面下滴回油箱内,气体则向上排出。由于其只有一次分离过程,排出的气体中仍有较高的油含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明显提高油气分离效果的二次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排气管及其上方的顶罩,其特征在于罩内排气管出气口安装支撑架,多片弧形挡板分别间隔排列成内外两圈,弧形挡板下端固定在支撑架上,内外圈各弧形挡板外沿上端各焊连加强圈。外圈各弧形挡板与内圈各弧形挡板逆向间隔排列。排气管套连双层伞形承油器,其上层由吸油网构成,并由压条、撑条上下夹固。
本实用新型利用真空泵排气阀排出的含油冲击气流在流经两圈弧形挡板时,产生离心力,由于油与气体的离心力大小不同,可将油气分离。含油气流首先与内圈弧形挡油板碰撞,使部分油粘附,形成第一次旋风油气分离。然后含油气流继续碰撞到逆向设置的外圈弧形挡油板,形成第二次油气分离,油被粘附在顶罩内壁,在重力和一部分气流的带动下,油滴向套在排气管的伞面形承油器的吸油网上下落,再次油气分离。从吸油网上下落的油滴经承油器下伞面集聚回流到油箱内,油回收率明显提高。经试验,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在入口压力为大气压时的喷油量比安装老式油气分离器时减少90%,既减少了对大气污染,回收的润滑油可重新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2为图1中取下顶罩12和垫片13时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排气管1下端通过螺栓17与泵体连接,上端沿口焊连支撑架11,支撑架11上焊连内外圈两弧形挡板7、10,每圈的弧形挡板等距间隔排列,两圈的弧形挡板的弧形方向相逆。在内圈各弧形挡板7的外沿上端焊连钢丝加强圈8,外圈各弧形挡板10外沿上端焊连钢丝加强圈9,以增强弧形挡板抗气流冲击强度。加强圈9上面通过橡胶垫片13将顶罩12用4个螺栓14、15、16、18与支撑架11固连,罩体高度应大于支撑架11至垫片13的距离,以迫使气流向下冲向承油器。
承油器套连在排气管1外,并由加强板2加固。承油器呈双层伞面结构,其中上伞面由筛网制成吸油网5,并由伞骨状的压条6和撑条4上下将吸油网5夹固。下伞面3将滴油聚集回流到油箱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包括排气管(1)及其上方的顶罩(12),其特征在于罩内排气管(1)出气口安装支撑架(11),多片弧形挡板(7)、(10)分别间隔排列成内外两圈,弧形挡板(7)、(10)下端固定在支撑架(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外圈各弧形挡板(10)外沿上端焊连加强圈(9),内圈各弧形挡板(7)外沿上端焊连加强圈(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外圈各弧形挡板(10)与内圈各弧形挡板(7)逆向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排气管(1)套连双层伞形承油器,其上层由吸油网(5)构成,并由压条(6)、撑条(4)上下夹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封真空泵配件,特别是二次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排气管及其上方的顶罩,其特征在于罩内排气管出气口安装支撑架,多片弧形挡板分别间隔排列成内外两圈,两圈挡板弧面方向相反。各弧形挡板下端固定在支撑架上,罩下方排气管套有伞形承油器。本实用新型可使真空泵油回收率明显提高,减少了对大气污染,回收的润滑油可重新使用。
文档编号F04B39/04GK2577002SQ0226121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31日
发明者罗根松, 王国民 申请人: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