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4407阅读:1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壳体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附近所使用的家电器具的防水机构,尤其是涉及用于驱动厨房换气扇风门和洗衣机排水阀等的电动机内藏齿轮箱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壳体防水结构如图5(a)、(b)、(c)所示,齿轮传动电动机100的壳体101与盖子102的接合部103的防水结构,是在一方的零件比如壳体101的与盖子102的接合部形成凹部104,在对方零件即盖子102对应的接合部上形成凸部105,以无间隙的嵌合进行结合。
但是,壳体101与盖子102的凹凸嵌合中一旦存在间隙,由于毛细管现象,水进入接合部而到达内部。因此,要将凸部105压入凹部104内,将接合部103做成压入结构(参照图5(a)),或涂上密封材料106(参照图5(b)),或夹入垫圈107(参照图5(c))来堵住嵌合的间隙。通过压入进行的结合,由于对凹凸嵌合部需要严密的加工精度,故成本增加,而涂密封材料106的涂布或夹装垫圈107也会提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的防水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对壳体与盖子的接合部进行防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防水结构,是防止水进入由多个壳体构件构成的壳体内的壳体防水结构,其特点是,所述壳体构件的相对部,沿着该相对部,从壳体外部侧向内部侧设有在壳体的外部开口的、允许毛细管力引起水进入的大小的导入部;和与该导入部相邻、大小不会产生毛细管力的空间,作成进入所述导入部的水流向所述壳体内的阻止部。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该阻止部,发生毛细管力的大小的导入部即使与壳体内部不直接连通而使水进入导入部,也可借助该阻止部的空间,来防止水轻易地进入壳体内。
本发明的所述导入部中,有时有将所述壳体构件互相抵接的场合。在此场合,导入部除了防水功能外,还可兼用于壳体构件之间进行抵接的抵接部功能,无需在其他部分设置抵接部,实现壳体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中,在所述阻止部的内部侧也设置有所述壳体构件互相抵接的抵接部,最好该抵接部具有大小允许毛细管力产生的进入水的间隙。在此场合,通过抵接部形成在防止部的内侧,则抵接部的宽度增加,抵接强度得到提高。由此,可提高壳体的刚性,内部侧的抵接部也具有大小形成利用毛细管力将水导入的间隙,故水即使进入到该间隙内,进一步要进入壳体内部,外部压力需要克服该双重狭缝产生的内压和毛细管力,不会出现防水功能的下降。
而且,所述多个壳体构件,包括收纳机构构件的壳体、对为了将所述机构构件收纳到该壳体内而设置的开口部进行关闭的多个盖子,在所述壳体与盖子对接的接合部通过凹部和凸部的咬合而形成,最好在所述凹部的槽底设置作为所述空间的空气槽。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防水结构的第1实施例的模式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防水结构的第2实施例的模式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防水结构的第3实施例的模式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壳体的防水结构应用于洗衣机排水阀开闭齿轮箱后的实施例,(a)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
图5是表示传统技术所使用的壳体防水结构的模式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壳体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作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壳体防水结构的第1实施例的壳体10及盖子12的模式剖视图。在将壳体10与盖子12结合的接合面的互相相对部形成凹部14和凸部16。当盖子12的凸部16与壳体10的凹部14咬合时,凹部14的两侧的上面14a、14b与凸部16的两侧的底面16a、16b相对。
该相对的内侧的上面14b与底面16b抵接后,由螺栓(未图示)等夹紧件进行压接。即使是压接,由于加工精度的局限,微观上仍具有产生毛细管现象的程度的间隙。由此,可稳定地对盖子12相对壳体10的咬合深度进行定位,在外侧相对的上面14a与底面16a设定有向外部开口的间隙,凹部14和凸部16与在周向相对的壁面间隙连通、形成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导入部18。如出于防水的目的,导入部18的上面14a与底面16a也可互相抵接。至少,由于允许产生毛细管现象的间隙,故可缓和加工尺寸精度。因间隙是微小的,故用夸张的手法作了图示。
另一方面,嵌入凹部14的凸部16上面16c与凹部14底面14c之间设有大小不产生毛细管现象的空间,作成空气槽20。该空气槽20内滞留的空气的内压,阻止因毛细管现象使水流向壳体10内部。一般,因毛细管现象引起的导入部18内的浸入深度与水的表面张力、水与接触的壁面的亲和力、重力、气压、气温有关。
而且,壳体10与盖子12的接合面,由关闭壳体10的带状曲面包围,产生毛细管现象的导入部18,全周与在壳体10的外周连续形成的空气槽20连通。因此,进入导入部18的水因毛细管现象而浸透在壳体10与盖子12的接合部全周。通过进入导入部18的水浸透在壳体10与盖子12的大致接合部全周,接合部内侧呈大致密闭状态的同时,水的进入使容积缩小的空气槽20的内压,导致进入导入部18的水就无法进入与外气压平衡的位置的内部。
形成如此空气槽20不需要严格的加工尺寸精度,可容易构成防水结构。另外,相对的内侧的上面4b与底面16b由于成为被压接的抵接部,故结合稳定,通过在该抵接部设置大小允许由毛细管力进行的液体进入的间隙,可进一步缓和加工尺寸精度。
空气槽20与壳体10的内部连通,因毛细管现象而进入上面14b与底面16b之间的间隙内的水进一步要进入壳体10的内部,外部压力必须克服外侧的导入部18的间隙、空气槽20内侧的上面14b与16b间的间隙的双重狭缝所产生的内压和毛细管力。因此,即使加工公差设定得范围大一些也能期待有足够的防水效果。
图2是本发明的壳体防水结构的第2实施例的模式剖视图,壳体10的接合面与第1实施例相同地形成凹部14。另一方面,盖子12-1的接合部为平面13。壳体10与盖子12-1由未图示的螺栓等压接结合,凹部14的内侧上面14b与盖子12-1的平面13压接,外侧上面14a与盖子12-1的平面13之间设定有成为毛细管现象的导入部18-1的间隙。因此,壳体10的凹部14仍成为空气槽20-1,阻止水的进入。第2实施例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件使用同一符号,故省略说明。
图3是本发明的壳体防水结构的第3实施例的模式剖视图,壳体10的接合面与第1实施例相同地形成凹部14。另一方面,盖子12-2上形成凹部15,由未图示的螺栓等压接结合,壳体10与盖子12-2,凹部14的内侧上面14b与盖子12-2的凹部的内侧上面15b压接,在外侧上面14a与盖子12-2的凹部外侧上面15a之间设定有成为毛细管现象的导入部18-2的间隙。盖子2-2上形成的凹部15,成为与壳体10上形成的第2实施例相同的空气槽20-1连通的第2空气槽20-2。第2实施例及第3实施例,比第1实施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防水功能与第1实施例相同,故省略说明。
图4是应用本发明的壳体防水结构后的洗衣机排水阀开闭齿轮箱50的实施例,(a)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即,图4表示的是对于与收纳排水阀卷扬机构52及驱动电动机54的壳体56接合而封止成水密封的盖子58、电源连接端子盖子60及电动机盖子62,图中用圆圈起来的各接合部A、B、C、D、E、F实际应用了所述第1实施例的防水结构的空气槽R所构成的齿轮箱50。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壳体防水结构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只要在本发明的组成要件的范围内,其形状和组成等在细部方面可做多种变更及零件的重新组合等的改变。比如,也可在盖子侧的接合部形成凹部,壳体侧的接合部作成凸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壳体防水结构,是一种防止水进入由多个壳体构件构成的壳体内的壳体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构件的相对部,沿着该相对部,从壳体外部侧向内部侧设置有在壳体的外部开口的、大小允许毛细管力产生的进入水的导入部、和与该导入部相邻且大小不会产生毛细管力的空间,作成进入所述导入部的水流入所述壳体内的阻止部,通过设置该阻止部发生毛细管力的大小的导入部即使与壳体内部不直接连通地使水进入导入部,也可借助该阻止部的空间,来防止水轻易地进入壳体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的防水结构,是防止液体进入由多个壳体构件构成的壳体内的壳体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构件的相互的相对部,沿着该相对部从外部侧向内部侧设置有在壳体的外部开口的、大小允许毛细管力产生的进入水的导入部、和与该导入部相邻且大小不产生毛细管力的空间,作成进入所述导入部的水流入所述壳体内的阻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入部中,所述壳体构件互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止部的内部侧,设置有所述壳体构件互相抵接的抵接部,该抵接部具有大小形成允许毛细管力产生的进入液体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壳体构件,由收纳机构构件的壳体、对为了将所述机构构件收纳在该壳体内而设置的各开口部进行关闭的多个盖子构成,通过凹部和凸部的咬合而形成所述壳体与盖子的对接接合部,并在所述凹部的槽底设有作为所述空间的空气槽。
全文摘要
一种不使用密封材料的齿轮箱的防水结构,通过凹部(14)与凸部(16)的咬合而形成壳体(10)与盖子(12)的对接接合部,同时,在相对的凹部(14)的底面(14c)与凸部(16)的上面(16c)之间设有空间作为空气槽(20),其与将凹部(14)的内侧上面(14b)和凸部(16)的内侧底面(16b)用另设的紧固螺栓压接的抵接部联动而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空气隔断。因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凸部(16)的外侧底面(16a)及凹部(14)的外侧上面(14a)的开口的导入部(18)的水,利用空气槽(20)的内压作用而被阻止进入壳体(10)内。本发明能用简单的结构而可靠地防止壳体与盖子接合部的水进入。
文档编号F04D29/66GK1460798SQ0313073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3日
发明者山冈守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