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及其液压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570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程机械及其液压油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此外,本实用新型 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液压油缸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现已成为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程机械部件之一。由于液压油缸的缸筒与活 塞中必然存在间隙,液压传动中间隙两端又存在液压差,必然会引起液体泄露,造成能量损 失。因此,油缸的密封一直是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如果能提高油缸的密封性能,势必能增 加其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性能。较为传统的活塞密封结构主要是组合密封圈,使用中由密封圈的橡胶形变的弹性 力使密封圈紧贴缸筒内壁,随着使用时间增长,橡胶磨损严重,弹性力减小,将导致密封效 果减低。同时该结构随着油缸的使用压力增大,密封效果减低。如该结构的油缸在冲击较 大,压力较高,且换向频繁的环境中使用,容易产生内泄,系统效率降低。针对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复合动密封的方式,如图1所示。活塞105两端 的外圆设有0形橡胶密封圈103以及外套于0形密封圈103的L形密封圈102,0形密封圈 103受压变形后产生向外张力,压使L形密封圈102的外圆与缸壁贴紧。与此同时,在活塞 105上还设有液压油管道106 (图1的剖面图中为四条管道),在活塞105上设有空腔108, 空腔108内安装有涨胎圈109,活塞105两端均设有与相应的液压油管道106相通的节流 阀104和单向阀107,左腔进油时,压力油通过节流阀104进入空腔内使涨胎圈109变形, 从而减小涨胎圈109外圆与液压缸壁之间的间隙,当右腔进油时,左腔压强变低,左侧空腔 108的压强相对较高,压力油可通过左侧单向阀107排向左腔,降低左侧空腔108的压力。 该类型结构活塞的密封依靠液压油管道引入压力油作用在密封圈上,在密封圈上产生液压 力,替代橡胶的弹性力,解决了普通密封结构中因橡胶弹性力衰减而泄漏的问题,同时该结 构随着油缸的使用压力增大,密封圈所受的液压力也增大,密封效果将进一步提高。然而, 涨胎圈在压力油的作用力下紧贴缸筒内壁时,会导致两侧液压油管道串通。同时由于密封 圈作用时受力集中在液压腔引入压力油的部位,特别是在高压工作的情况下,会使两处液 压腔道部位磨损严重,使用效果下降。因此,如何在提高活塞密封性能的同时,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以及避免活塞两 侧液压油管道的连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油缸,该液压油缸在提高活塞密封性能的同 时,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而且避免了活塞两侧引油管道的连通。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 的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液压油缸的工程机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油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活塞 的外圆柱面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中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中设有引油管道,所述引油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连通所述活塞的两侧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密封 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中部;所述第二管道中设有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在液 压油的推动下封堵所述第二管道的任一端。优选地,所述封堵部件为滚珠,所述滚珠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径,所述第 二管道两端端口与所述滚珠接触时密封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连通引流螺塞,所述引流螺塞的尾部为圆锥端面。优选地,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端口的口径小于所述滚珠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密封圈(5)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置;所述第一 管道连通两所述密封圈之间的密封腔。优选地,两所述密封圈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开口。优选地,所述开口为唇形开口。优选地,所述密封腔设置于所述活塞外圆柱面的中间部位。优选地,所述引油管道的数目为一个以上。此外,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 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油缸。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油缸,其活塞的外圆柱面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圈置于 所述密封腔中,所述活塞中设有引油管道,所述引油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连通所述活塞的 两侧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密封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中 部;所述第二管道中设有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封堵所述第二管道的 任一端。通过所述弓I油管道将压力油弓I入所述密封腔,对所述密封圈产生压力,使其更加贴 紧缸壁,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而且所述第二管道中的封堵部件使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不连 通,从而不会导致活塞两侧腔室的连通,不会影响活塞的运动。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优选地,所述封堵部件为滚珠,所述滚珠的外径大于所述 第一管道的内径,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连通引流螺塞,所述引流螺塞的尾部为圆锥端面。所 述滚珠在滚动至所述第二管道的任一端时,将会与所述引流螺塞的圆锥端面尾部相配合, 起到密封的作用。滚珠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密封腔中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置一对密封圈,所 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密封圈之间的密封腔,因此进入所述第一管道的压力油会同时作用于 所述两个密封圈,任一密封圈的失效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密封圈工作。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两所述密封圈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唇形开口。唇形开口 形状使得密封圈在轴向和径向均受力,贴紧缸壁和活塞,避免密封圈受力集中在引入压力 油的部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且减小密封圈的磨损。

图1为超高压往复杆复合动密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液压缸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液压油缸,该液压油缸在提高活塞密封性能的同 时,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而且避免了活塞两侧引油管道的连通。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核 心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液压油缸的工程机械。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液压缸示意图,图3为 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油缸,包括缸筒1和活塞2,活 塞2与缸筒1之间设有密封圈5,通常还设有导向圈9和防污圈10,活塞2的外圆柱面设有 密封腔4,密封圈5置于密封腔4中(本实施例中的密封腔数目为一个,但并不限于一个)。 活塞2中设有引油管道3,引油管道3包括第一管道31和连通活塞2的两侧的第二管道32 ; 第一管道31的一端连通密封腔4,另一端连通于第二管道32的中部,所述的中部并不限于 第二管道32的正中间位置,只要是第一管道31不与第二管道32的两端相连通即可。此 时,引油管道3是一个三通结构,活塞2两侧的缸筒内腔通过第二管道32连通。液压油缸 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使活塞两侧腔室产生压强差,活塞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如果 活塞两侧腔室相通,显然会影响压强差的形成,阻碍活塞的运动,因此在第二管道32中还 要设置封堵部件。封堵部件在进入第二管道32中的压力油的推动下会封堵住第二管道32 的任一端。封堵部件的封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油缸在伸缩过程中,压力油进出方向交替 变化,封堵部件受压力油的作用方向也随之变化,进而动态地封堵第二管道32中与进油方 向相反的一端,因此,第二管道32的两端不会相通。当油缸需要向左伸出时,缸筒1的右腔室12进入压力油,压力油通过第二管道32 的右端口进入第二管道32,在压力油的推动下其左端口被封堵部件密封住,压力油不会进 入左腔室11。压力油会进入第一管道31,再流入密封腔4,压力油对密封腔4中的密封圈5 产生压力,使其紧贴缸筒1的内壁,形成动密封,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当油缸需要向右缩回 时,左腔室11进油,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赘述。密封腔4可以设置于活塞2外圆柱面的中间部位,左右结构对称,而且密封圈5在 油缸伸出或缩进两种状态下,受力过程一致,方便其他相应部件或结构的加工安装。该结构中引入密封腔4中的液压力为油缸的工作油压力,油缸工作压力增大时, 液压力作用在密封圈5上的力也增大,密封强度随之增加,同时三通引油管道与封堵部件 相结合的布置方式避免了缸筒1左右腔室会通过引油管道相通的弊端。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可以将封堵部件制作成滚珠8 (例如钢珠),滚珠8的外 径大于第一管道31的内径,保证滚珠8在第二管道32中滚动时不会进入第一管道31。滚 珠8的直径最好是等于或是略小于第二管道32的直径,确保压力油在推动滚珠8的过程中 不会有油泄漏。滚珠8滚动至第二管道32的右端口或左端口时,两个端口均与滚珠密封配 合,防止两侧腔室的连通。为了使第二管道32的右端口或左端口与滚珠8的密封配合,可以将第二管道32 的两端口与引流螺塞6以及引流螺塞7连通。将引流螺塞6和引流螺塞7的尾部(即与第 二管道32连通的部位)加工成圆锥端面,当滚珠8滚动至左端口或右端口时,滚珠8与引流螺塞6或引油螺塞7的圆锥端面恰好贴紧密封。还可以将第二管道32的左端口和右端口加工成口径小于滚珠8直径的结构,滚珠 8和两个较小口径端口的配合同样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滚珠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可以很简便的实现封堵的功能,避免两侧腔室的连
ο当然,除了滚珠结构,还可以使用与第二管道32同轴的圆柱体结构,第二管道32 的两个端口可以固定具有孔洞的外盖,孔洞的直径小于圆柱体的直径,同样可以实现动态 的封堵作用。第二管道32的截面形状也不限于圆形,还可以是方形或者椭圆形,封堵部件 的截面形状可与其相适配。考虑到封堵部件移动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圆形截面的管道和 滚珠更为适宜。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密封腔4中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置一对密封圈,如图2 所示的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52,第一管道31连通两个密封圈之间的密封腔。两个 密封圈所在的密封腔4与同一管道相连,无论压力油从第二管道32的哪一端口进入(即无 论液压油缸伸出还是缩进),两个密封圈都会同时受到压力油的压力作用,贴紧缸筒1的内 壁,提高密封性。同时任一密封圈的损坏也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密封圈的密封功能。两个密封圈一起工作减少了磨损而且互不干扰,在液压油缸伸缩过程中同时起作 用。此外,两个密封圈置于一个腔室中还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活塞的加工成本。可以在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52相对的侧面上设置开口,压力油由两个开 口之间的第一管道31进入开口,两个密封圈所受压力会得以适当的分散,避免受力集中在 引入压力油的部位,提高使用效果,减少磨损。如图3所示,可以将两个密封圈上的开口加工为唇形开口。压力油进入唇形开口 后,在开口上下侧均产生压力,上下侧为斜面,产生轴向和径向的分力,因此其轴向和径向 受力均勻,即两个密封圈的端面和圆柱面均会受压力油的作用,使其不仅与缸筒1的内壁 贴紧,还与活塞2贴紧,密封效果更好。在活塞2上可以设置一个以上引油管道6,加快压力油进入整个密封腔4的速度, 使动态密封性能更加灵敏,而且任一引油管道的损坏不会影响其他引油管道的工作,保证 密封系统的持续工作。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的 液压油缸;该工程机械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及其液压油缸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 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 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 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液压油缸,包括缸筒(1)和活塞(2),所述活塞(2)的外圆柱面设有密封腔(4),所述密封腔(4)中设有密封圈(5);所述活塞(2)中设有引油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油管道(3)包括第一管道(31)和连通所述活塞(2)的两侧的第二管道(32);所述第一管道(31)的一端连通所述密封腔(4),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管道(32)的中部;所述第二管道(32)中设有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封堵所述第二管道(32)的任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件为滚珠(8),所述滚珠(8) 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31)的内径,所述第二管道(32)两端端口与所述滚珠(8)接触 时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32)的两端连通引流螺 塞,所述引流螺塞的尾部为圆锥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32)的两端端口的口径 小于所述滚珠(8)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5)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 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管道(31)连通两所述密封圈(5)之间的密封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密封圈(5)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唇形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4)设置于所述活塞(2)外 圆柱面的中间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油管道(3)的数目至少为一个。
10.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油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缸,包括缸筒(1)和活塞(2),所述活塞(2)的外圆柱面设有密封腔(4),所述密封腔中设有密封圈(5);所述活塞中设有引油管道(3),所述引油管道(3)包括第一管道(31)和连通所述活塞(2)的两侧的第二管道(32);所述第一管道(31)的一端连通所述密封腔(4),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管道(32)的中部;所述第二管道(32)中设有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封堵所述第二管道(32)的任一端。该液压油缸在提高活塞密封性能的同时,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而且避免了活塞两侧引油管道的连通。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液压油缸的工程机械。
文档编号F15B15/14GK201730896SQ201020298799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8日
发明者易全旺, 李献杰, 黄勃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