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驱动式液体吸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07058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压驱动式液体吸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类物质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压驱动式液体吸排
目.ο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液体类物质的运输,无外乎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液体栗对液体类物质进行转运,另一种是通过人工方式转运。通过液体栗转运液体类物质是工业生产中比较常用且高效的转运方式,而人工转运方式只适用于少量液体类物质的转运,因其转运效率比较低。
[0003]对于一些易燃性及腐蚀性比较高的液体,在其转运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这些危险类液体对栗本身的安全性影响也非常高,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能够提高危险类液体转运安全性的新型转运方式。
[0004]对于一些混有大量颗粒物的污浊液体,如果采用液体栗进行转运,对栗体伤害是非常大的,一旦污浊液体中的颗粒物粒度过大,液体栗将不再适用,最终只能被迫采用人工方式转运,因此,有必要找到以一种无颗粒度要求的污浊液体新型转运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压驱动式液体吸排装置,能够提高危险类液体的转运安全性,对污浊液体的转运无颗粒度要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压驱动式液体吸排装置,包括壳体、气嘴、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所述壳体采用两端为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壳体的中心孔采用三级阶梯孔结构,中心孔的孔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大孔段、中孔段及小孔段,在大孔段的壳体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中孔段的壳体内壁上开设有压缩空气进气口,所述第一阀门连通在压缩空气进气口上;所述气嘴采用两端为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气嘴的外筒壁采用三级阶梯台结构,外筒壁的外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大径段、中径段及小径段,在大径段的气嘴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气嘴与壳体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阀门连通在大径段的气嘴中心孔孔口上;在所述中径段的气嘴外壁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中孔段的壳体内壁相配合;所述小径段的气嘴外壁与中孔段的壳体内壁相对应,且二者之间留有环向间隙,小径段的气嘴中心孔孔口设置为内凹的圆锥孔结构,所述壳体中心孔的中孔段与小孔段过渡梯台面上设置有圆锥台结构件,所述气嘴的圆锥孔结构与壳体的圆锥台结构件相对应,在圆锥孔结构与圆锥台结构件之间留有环锥形缝隙;在所述小孔段的壳体外壁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
[0007]所述圆锥孔结构与圆锥台结构件的锥角相同,其锥角范围在45°?75°。
[0008]作为优选,所述圆锥孔结构与圆锥台结构件的锥角均为60°。
[0009]在所述壳体中心孔的小孔段孔口处加装有满容防外泄组件,所述满容防外泄组件包括透液套管及浮力塞,所述透液套管表面加工有若干透液孔,透液套管上端管口与壳体中心孔的小孔段孔口相连通,透液套管下端管口为封闭端,所述浮力塞位于透液套管内,浮力塞与壳体中心孔的小孔段孔口相对应。
[0010]所述满容防外泄组件与壳体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方式。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一种全新的液体吸排方式,仅采用压缩空气作为液体转运的动力源,克服了传统采用液体栗转运液体过程中的弊端,不但有效提高了危险类液体的转运安全性,且对污浊液体的转运无颗粒度要求,所适用的液体种类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压驱动式液体吸排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嘴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一壳体,2一气嘴,3 一第一阀门,4 一第二阀门,5 一大孔段,6 一中孔段,7 一小孔段,8—压缩空气进气口,9 一大径段,10—中径段,11 一小径段,12—第一密封圈,13—环向间隙,14一圆锥孔结构,15—圆锥台结构件,16—环锥形缝隙,17—第二密封圈,18—透液套管,19 一浮力塞,20—透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如图1、2、3所示,一种空压驱动式液体吸排装置,包括壳体1、气嘴2、第一阀门3及第二阀门4,所述壳体1采用两端为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壳体1的中心孔采用三级阶梯孔结构,中心孔的孔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大孔段5、中孔段6及小孔段7,在大孔段5的壳体1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中孔段6的壳体1内壁上开设有压缩空气进气口 8,所述第一阀门3连通在压缩空气进气口 8上;所述气嘴2采用两端为开口的圆柱筒形结构,气嘴2的外筒壁采用三级阶梯台结构,外筒壁的外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大径段9、中径段10及小径段11,在大径段9的气嘴2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气嘴2与壳体1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阀门4连通在大径段9的气嘴2中心孔孔口上;在所述中径段10的气嘴2外壁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2,第一密封圈12与中孔段6的壳体1内壁相配合;所述小径段11的气嘴2外壁与中孔段6的壳体1内壁相对应,且二者之间留有环向间隙13,小径段11的气嘴2中心孔孔口设置为内凹的圆锥孔结构14,所述壳体1中心孔的中孔段6与小孔段7过渡梯台面上设置有圆锥台结构件15,所述气嘴2的圆锥孔结构14与壳体1的圆锥台结构件15相对应,在圆锥孔结构14与圆锥台结构件15之间留有环锥形缝隙16;在所述小孔段7的壳体1外壁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17。
[0019]所述圆锥孔结构14与圆锥台结构件15的锥角相同,其锥角范围在45°?75°。
[0020]作为优选,所述圆锥孔结构14与圆锥台结构件15的锥角均为60°,经过实际测试,当锥角为60°时,可以形成最佳的真空度,保证最大吸力。
[0021 ]为了防止储液容器在满容时出现液体过吸外泄的情况,在所述壳体1中心孔的小孔段7孔口处加装有满容防外泄组件,所述满容防外泄组件包括透液套管18及浮力塞19,所述透液套管18表面加工有若干透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