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742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高 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供支撑显示器之用。
背景技术
显示器是目前最常使用的信息产品之一。除了作为个人计算机的必 须的输出设备,电视节目的接收以及电子游戏等家庭娱乐与信息的接收 均需要显示器作为视觉影像的输出媒介。
人的眼睛是显示器输出的视觉影像的接受者。为了在观看显示器时 有较佳的显示效果,以及避免因为长时间抬头、低头所造成的不适感及 视力伤害,显示器的高度最好应能随着人观看显示器时的头部俯仰角度 与位置高低的不同而升降。此外,由于上述头部俯仰角度与位置高低是 经常变化的,故显示器的升降最好应具有相当程度的方便性。
目前,显示器的升降多采用具有定力弹簧的支撑架。由于定力弹簧 的拉力不会受到弹簧长度的影响。因此,定力弹簧对显示器具有固定的 拉力,不受显示器的高低影响。由此可使显示器在升降后维持位置不变。 然而,定力弹簧的材料成本较高,因此以上述支撑架作为显示器的高度 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在使用的经济性上仍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供支撑对 象之用。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能减少制
造成本。
4本发明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被用来支撑对象,包含支撑架、移 动件、第一齿条、行程改变装置、弹性装置以及索状物。支撑架沿第一 方向设置,具有导引装置。导引装置沿第二方向设置。移动件以可沿第 一方向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移动件与支撑对象相连结,使支撑对象可 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齿条沿第一方向设置且设置为与移动件连动。
行程改变装置包含第二齿条、轴心及收巻部件。第二齿条与第一齿 条相互啮合,且与移动件连动。轴心嵌入有导引装置,与第二齿条连动, 且沿第二方向移动。收巻部件与轴心同心连动。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撑架 的一端。索状物的一端固定于收巻部件的一侧,另一端则固定于弹性装 置上。
当移动件沿第 一方向移动而产生第 一位移时,第 一齿条驱动第二齿 条,使轴心连动旋转,从而使轴心沿第二方向移动,且收巻部件旋转而 巻收索状物,使弹性装置产生小于第 一位移的弹性变形量。
移动件套合于支撑架内。支撑对象包含显示装置。导引装置包含通 透沟槽。导引装置包含轨道。第一齿条设置于移动件侧边。第二齿条优 选为圓弧形。轴心设置于圓弧形第二齿条的圆弧直径中心以外的位置。 第二齿条包含圆形齿轮。轴心包含设置于邻近圆形齿轮圓周之位置。第 二齿条包含半圓齿轮。轴心优选的设置于半圓齿轮的底边上。轴心优选 的设置于半圆齿轮的底边上邻近半圆齿轮圆周的位置。
弹性装置优选的以可垂直于第 一方向伸缩的方式设置于支撑架的一 端。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进一步包含支撑件。支撑件相对于弹性装置 设置于支撑架上,并使绕行的收巻部件侧边的索状物绕经支撑件后以平 行于弹性装置伸缩方向的方式自支撑件向弹性装置延伸。


图l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图lb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第二齿条示意图; 图lc为本发明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二齿条示意图; 图ld为本发明不同的实施例的第二齿条示意图;图le为本发明不同设置的弹性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工作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对象。如图la 所示,根据优选实施例,支撑对象900为计算机屏幕,而高度可调整的 支撑装置900为计算机屏幕支撑架。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高度可调 整的支撑装置900也可以作为电视屏幕等其它对象的支撑架。
如图la所示的优选实施例,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900包含支撑架 100、移动件200、第一齿条300、行程改变装置400、弹性装置500以及 索状物600。支撑架100沿第一方向801而设置,且具有导引装置IIO。 导引装置110沿第二方向802而设置。在此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方向801 是指平行于支撑架100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802则为垂直于支撑架100 的左右方向。换言之,第一方向801及第二方向802是相互垂直的。由 于移动件200以可沿第一方向801移动的方式设置,而移动件200与作 为对象990的计算^L屏幕相连结。因此,当移动件200沿第一方向801 移动时,可^:对象990随着移动件200沿第一方向801移动。在此优选 实施例中,移动件200为可供计算机屏幕连结的块体,且套合于支撑架 100内。
第一齿条300沿第一方向801设置且与移动件200连动。具体而言, 在此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齿条300沿第一方向801设置于移动件200之 内侧边从而与移动件200连动。如图la所示的优选实施例,行程改变装 置400包含第二齿条410、轴心430及收巻部件450。其中,第二齿条410 与第一齿条300相互啮合,且受移动件200的驱动。具体而言,由于第 二齿条410与第一齿条300相互啮合,当移动件200沿第一方向801移 动时,第一齿条300随移动件200沿第一方向801移动,进而带动第二 齿条410。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齿条410应为弧状。如图la所示的优选实施 例,第二齿条410为如图lb所示的半圆齿轮,且轴心430设置于半圆齿
6轮的底边上。在此优选实施例中,轴心430更是设置于半圓齿轮的底边 上的邻近半圆齿轮圆周的位置处。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二齿条410 不限定为使用半圓齿轮。如图lc所示的实施例,第二齿条410是圆弧形 物件,轴心430则设置于圓弧形对象第二齿条的圆弧直径中心以外的位 置。如图ld所示的实施例,第二齿条410包含圓形齿轮,轴心被设置于 邻近圆形齿轮圆周的位置。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轴心430优选的均设 置于第二齿条410的圓弧中心以外的位置。换言之,轴心430在优选实 施例中被设置于第二齿条410的偏心位置上。
如图la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第二齿条410与第二齿条410连动,轴 心430被嵌入于导引装置110,并随第二齿条410同步转动,且同时沿第 二方向802移动。换言之,导引装置IIO可限制轴心430在第一方向801 上的位移。在此优选实施例中,导引装置110是外加于支撑架100上的 通透沟槽,轴心430则穿透所述作为导引装置100的通透沟槽。然而在 不同的实施例中,导引装置110可以为轨道,轴心430则伸入这一作为 导引装置100的轨道。
如图la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收巻部件450与轴心430同步转动,且 优选的为同心连动。弹性装置500设置于支撑架100的一端,在此优选 实施例中被设置在支撑架100的底端。索状物600的一端被固定于收巻 部件45G的一侧,另一端则固定于弹性装置500上。在此优选实施例中, 弹性装置500为弹簧,且以可垂直第一方向810伸缩的方式设置于支撑 架100的底端。换言之,在此优选实施例中,作为弹性装置500的弹簧 可沿第二方向820伸缩。然而在如图le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弹性装置 500以可朝向收巻部件450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支撑架100底端的一 角。
如图la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900包含支 撑件700。支撑件700相对于弹性装置500设置于支撑架100上,使绕行 于收巻部件450侧边的索状物600绕经支撑件700后以平行于弹性装置 500伸缩方向的方式自支撑件700向弹性装置500延伸。在此优选实施例 中,支撑件700为设置于支撑架100底端相对于弹性装置500位置处的圆柱。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支撑件700可进一步使用滑轮或滚轮等部件。
以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900的工作方式。 如图2a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作为支撑对象990的计算机屏幕与移动件200 相连结。当移动件200如图2b及图2c所示随着支撑对象990沿第一方 向801移动而产生第一位移山时,第一齿条300驱动第二齿条410,使 轴心430连动旋转。同时,轴心430受到导引装置110限制于第一方向 801上的位移而沿第二方向801移动。并通过轴心430旋转的带动,使收 巻部件450旋转而巻收索状物600。
其中,第二齿条410与第一齿条300啮合连动,故第二齿条410转 动的圆周长度与移动件200移动产生的第一位移山相等。而第二齿条410、 轴心430及收巻部件450是连动旋转的,从而具有相同的转动行程。换 言之,第二齿条410转动时,轴心430及收巻部件450与第二齿条410 具有相同的转动角度和圏数。由于第二齿条410的圓周大于收巻部件450 的圆周,因此,当移动件200沿第一方向801移动而产生第一位移山时, 第二齿条410相对应的产生相等于第一位移山的转动行程,而收巻部件 450则相对应的产生小于第一位移山的转动行程。其中,收巻部件450 的转动行程即为索状物600被收巻的长度,也是弹性装置500产生的弹 性形变量x"换言之,通过行程改变装置400可产生的转动行程减少效 果,使弹性装置5 00产生小于第 一位移山的弹性变形量Xl。
在本发明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900中,移动件200与对象990 的重力、支撑架100、移动件200、第一齿条300、行程改变装置400、 弹性装置500以及索状物600的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总和,大于或等于 弹性装置800的弹性拉力,以达到力平衡状态,从而使移动件200与对 象990的位置维持不动。由于弹性装置500的弹性拉力与弹性装置500 的弹性变形量x!成正比,弹性装置500较小的弹性变形量x!可产生较小 的弹性拉力改变量。因此,通过前述转动行程减少效果,可使弹性装置 500在移动件200产生位移时产生一相对较小的弹性变形量&,并产生较 小的弹性拉力改变量,使重力及摩擦力的总和相对于弹性拉力为力平衡,
8从而进一步让移动件200位移后的位置维持不动,达到对对象990的高度可调整支撑的效果。其中,由于弹性装置500无须使用定力弹簧,由此,可节省使用定力弹簧的材料成本。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修改或相等同的其它装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列表110导引装置200移动件300第一齿条400行程改变装置410第二齿条430轴心450收巻部件500弹性装置600索状物700支撑件801第一方向802第二方向
900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990物件di第一位移xj单性变形量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用于支撑一支撑对象,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第一方向设置,并具有导引装置,所述导引装置沿第二方向设置;移动件,以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所述移动件与支撑对象相连结,使所述显示装置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设置为与所述移动件连动;行程改变装置,包括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相互啮合,且与所述移动件连动;轴心,嵌入所述导引装置,所述轴心与所述第二齿条连动,且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及收卷部件,与所述轴心同心连动;弹性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以及索状物,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收卷部件的一侧,另一端则固定于所述弹性装置上;其中,当所述显示装置随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产生一第一位移时,所述第一齿条驱动所述第二齿条,使所述轴心连动旋转,从而使所述轴心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收卷部件旋转从而卷收所述索状物,使所述弹性装置产生小于所述第一位移的一弹性变形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移动件套合于所述支撑架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撑对象包括一显示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引装置包括通透沟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引装置包括轨道。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齿条被设置于所述移动件侧边。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齿条为圓弧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皮^没置于所述圆弧形第二齿条的圓弧直径中心以外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齿条包括一圓形齿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轴心被设置于邻近所述圓形齿轮圆周的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齿条包括一半圆齿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轴心被设置于该半圆齿轮的底边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轴心被设置于该半圆齿轮的底边上邻近所述半圓齿轮圆周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弹性装置以可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伸缩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该弹性装置被设置于 所述支撑架上,从而使绕行于所述收巻部件侧边的所述索状物绕经所述 支撑件后以平行于所述弹性装置伸缩方向的方式自所述支撑件向所述弹 性装置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整的支撑装置,包含支撑架、移动件、第一齿条、行程改变装置、弹性装置及索状物。支撑架沿第一方向设置,具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导引装置。移动件以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第一齿条沿第一方向设置且与移动件连动。行程改变装置包含第二齿条、轴心及收卷部件。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相互啮合且与移动件连动。轴心被嵌入导引装置,并与第二齿条连动,且沿第二方向移动。收卷部件与轴心同心连动。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撑架的一端。索状物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收卷部件的一侧及弹性装置上。当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产生第一位移时,弹性装置产生小于第一位移的弹性变形量。
文档编号F16M11/20GK101487559SQ20081000049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4日
发明者苏永俊 申请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