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线束用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312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固定线束用卡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扣,具体说涉及一种固定线束用卡扣。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洗衣机内部的线束在捆扎固定时,要么捆扎和固定分两步走,即采用绝缘胶带先进行捆扎,再用导线进行束缚,这种方式中线束的固定不牢靠;要么捆扎和固定一次性完成,即直接用尼龙扣将导线固定在箱体上的装配孔中,这种方式中线束的固定是不可拆的,在维修时必须进行对尼龙扣的破坏才能将线束取出,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线束用卡扣,该卡扣可以有效对线束进行捆扎固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定线束用卡扣,包括弹性卡头,弹性卡头与箱体上的装配孔构成卡接配合,弹性卡头上固定有供线束穿过的卡扣本体,所述的卡扣本体整体呈矩形,卡扣本体与弹性卡头相背离的一边为外掀式扣条,外掀式扣条的一端与卡扣本体的第一侧边的端部相连,并能绕连接部转动,外掀式扣条的另一端与卡扣本体的第二侧边的端部相卡合。本实用新型外掀式扣条的一端设有弹性开口部,第二侧边的端部设有卡槽,弹性开口部的开口方向与卡槽相背离,所述的弹性开口部与卡槽相卡合。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开口部包括第一、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的一端与外掀式扣条的端部相连,第一弹性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臂的一端相连,第二弹性臂上设有凹部,卡槽的槽口处设有凸台,凹部与凸台相卡合。本实用新型外掀式扣条与第一侧边的端部之间为软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卡头包括呈铅垂方向布置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部与第一、 第二弹性舌片的一端相连,第一、第二弹性舌片沿铅垂方向对称设置且整体成V形或U形, 连接杆的下端部与卡扣本体相连。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弹性舌片的另一端分别沿水平方向向外设有第一、第二延长臂,第一、第二延长臂的端部向下设有第一、第二弯折部,第一、第二延长臂及第一、第二弯折部处于卡扣本体的避让处。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卡头和卡扣本体整体注塑成型。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性卡头与卡扣本体设置成一体,将线束放入卡扣本体中,闭合外掀式扣条,使线束不易脱落,再将弹性卡头卡合在箱体上的装配孔中,这样同时将线束进行捆扎和固定,简单方便,取出时直接将弹性卡头从装配孔中退出,再将外掀式扣条打开,即可实现线束的方便取出。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扣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扣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固定线束用卡扣,包括弹性卡头10,弹性卡头10与箱体上的装配孔构成卡接配合,弹性卡头10上固定有供线束穿过的卡扣本体20,所述的卡扣本体20整体呈矩形,卡扣本体20与弹性卡头10相背离的一边为外掀式扣条21,外掀式扣条21的一端与卡扣本体的第一侧边22的端部相连,并能绕连接部转动,外掀扣条21的另一端与卡扣本体的第二侧边23的端部相卡合。具体说就是外掀式扣条21的一端设有弹性开口部30,第二侧边23的端部设有卡槽231,弹性开口部30的开口方向与卡槽231相背离,所述的弹性开口部30与卡槽231相卡合,弹性开口部30包括第一、第二弹性臂31、32,第一弹性臂31的一端与外掀式扣条21 的端部相连,第一弹性臂31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臂32的一端相连,第二弹性臂32上设有凹部321,卡槽231的槽口处设有凸台232,凹部321与凸台232相卡合。弹性卡头10包括呈铅垂方向布置的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上端部与第一、第二弹性舌片12、13的一端相连,第一、第二弹性舌片12、13沿铅垂方向对称设置且整体成V形或 U形,连接杆11的下端部与卡扣本体20相连。在将弹性卡头10与箱体上的装配孔相卡合时,在卡合进去的时候较为方便,但在取出时较为麻烦,需要紧紧捏住第一、第二弹性舌片,将其向内挤压才能取出,所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第一、第二弹性舌片12、13的另一端分别沿水平方向向外设有第一、第二延长臂121、131,第一、第二延长臂121、131的端部向下设有第一、第二弯折部122、 132,第一、第二延长臂121、131及第一、第二弯折部122、132处于卡扣本体20的避让处,这样在将弹性卡头10从装配孔中取出时,只需将第一、第弯折部122、132向内挤压即可轻松取出弹性卡头,等于增加了力臂,省力且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弹性卡头10和卡扣本体20整体注塑成型,外掀式扣条21与第一侧边22的端部之间为软性连接,通常可以通过材料减薄形成软性连接。也可以将连接部设置成铰接结构,如果设置成铰接结构,那么就不能一次性注塑成型,相对较为麻烦。在使用时,先将外掀式扣条21打开,将线束置于卡扣本体中,再扣上外掀式扣条 21,这时外掀式扣条21上的弹性开口部30上的凹部321与卡槽231上的凸台232相卡合, 实现闭合,再将弹性卡头10卡入箱体上的装配孔中即可。在需要取出时,将弹性开口部30 向内挤压,使凹部321脱离卡槽231上的凸台232,使外掀式扣条21处于打开状态,取出线
束ο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固定线束用卡扣,包括弹性卡头(10),弹性卡头(10)与箱体上的装配孔构成卡接配合,其特征在于弹性卡头(10)上固定有供线束穿过的卡扣本体(20),所述的卡扣本体(20)整体呈矩形,卡扣本体(20)与弹性卡头(10)相背离的一边为外掀式扣条(21),外掀式扣条(21)的一端与卡扣本体的第一侧边(22)的端部相连,并能绕连接部转动,外掀式扣条(21)的另一端与卡扣本体的第二侧边(23)的端部相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线束用卡扣,其特征在于外掀式扣条(21)的一端设有弹性开口部(30),第二侧边(23)的端部设有卡槽(231),弹性开口部(30)的开口方向与卡槽(231)相背离,所述的弹性开口部(30)与卡槽(231)相卡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线束用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开口部(30)包括第一、第二弹性臂(31、32),第一弹性臂(31)的一端与外掀式扣条(21)的端部相连,第一弹性臂(31)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臂(32)的一端相连,第二弹性臂(32)上设有凹部(321),卡槽(231)的槽口处设有凸台(232),凹部(321)与凸台(232)相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线束用卡扣,其特征在于外掀式扣条(21)与第一侧边 (22)的端部之间为软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线束用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卡头(10)包括呈铅垂方向布置的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上端部与第一、第二弹性舌片(12、13)的一端相连,第一、第二弹性舌片(12、13)沿铅垂方向对称设置且整体成V形或U形,连接杆(11) 的下端部与卡扣本体(2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线束用卡扣,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弹性舌片(12、13) 的另一端分别沿水平方向向外设有第一、第二延长臂(121、131),第一、第二延长臂(121、 131)的端部向下设有第一、第二弯折部(122、132),第一、第二延长臂(121、131)及第一、第二弯折部(122、132)处于卡扣本体(20)的避让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固定线束用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卡头(10)和卡扣本体(20)整体注塑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线束用卡扣。包括弹性卡头,弹性卡头与箱体上的装配孔构成卡接配合,弹性卡头上固定有供线束穿过的卡扣本体,所述的卡扣本体整体呈矩形,卡扣本体与弹性卡头相背离的一边为外掀式扣条,外掀式扣条的一端与卡扣本体的第一侧边的端部相连,并能绕连接部转动,外掀式扣条的另一端与卡扣本体的第二侧边的端部相卡合。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性卡头与卡扣本体设置成一体,将线束放入卡扣本体中,闭合外掀式扣条,使线束不易脱落,再将弹性卡头卡合在箱体上的装配孔中,这样同时将线束进行捆扎和固定,简单方便,取出时直接将弹性卡头从装配孔中退出,再将外掀式扣条打开,即可实现线束的方便取出。
文档编号F16L3/13GK202026044SQ20112006850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6日
发明者刘岑岑, 方永青, 汪素萍, 章吴 申请人: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