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744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如今,具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以其具有高舒适性、操作便捷、燃油经济性好等优点而受到大众的亲睐,因此国内很多汽车厂商在不断努力地自主开发拥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其中,以三挡自动变速器或四挡自动变速器居多。
例如就四挡自动变速器而言,通常为了能够减小自动变速器的体积,自动变速器中的机械传动部分一般采用结构紧凑的复合式行星齿轮机构,复合式行星齿轮机构又是由多个简单的的行星齿轮组组成,并且可形成四种动力传动比,这样便可以使四挡自动变速器输出四种不同的动力,从而可以提供车辆四种不同的动力来满足车辆在不同路况(如坡道、凹凸不平的路、山路、高速公路等)下所需的行驶动力。但是由于四挡自动变速器与发动机整车匹配后,最终输出的四种动力并不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动力特性,而且随着现在交通路况的日趋复杂化,四挡自动变速器所提供的四种动力也不能满足车辆在不同路况下对行驶动力的需求,因此使得具备四挡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在动力性能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能够较好地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倉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自动变速器,包括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内设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上设有液力变矩器;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和所述输入轴相互平行;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由双排行星齿轮组形成,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设在所述输入轴上;第一变速执行机构,所述第一变速执行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变速执行元件,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动作,使得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形成四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设在所述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变速执行机构,所述第二变速执行机构包括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所述第二变速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和所述第二速执行元件同时动作,使得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组合形成至少六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主太阳轮和第一副太阳轮,所述第一主太阳轮啮合有第一主行星轮,所述第一主行星轮和所述第一副太阳轮共同啮合有第一副行星轮,所述第一副行星轮啮合有第一主(副)齿圈,且所述第一主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一副行星轮共同连接有第一主(副)行星架;所述多个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包括第一至第三离合器、第一、二制动器以及第一单向离合器;所述第一至第三离合器相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副太阳轮、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以及所述第一主(副)行星架;所述第一、第二制动器相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副太阳轮、所述第一主(副)行星架;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主(副)行星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由以太阳轮、行星架、齿圈为三个旋转要素的单排行星齿轮组形成,所述三个旋转要素中的第一旋转要素连接所述第一主(副)齿圈、第二旋转要素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包括第四离合器、第三制动器,所述第四离合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均连接所述三个旋转要素中的第三旋转要素。 优选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由双排行星齿轮组形成,包括第二主(副)太阳轮,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上分别啮合有第二主行星轮和第二副行星轮,所述第二主行星轮和所述第二副行星轮相对应地连接有第二主行星架和第二副行星架,且所述第二主行星轮和所述第二副行星轮相对应地啮合有第二主齿圈和第二副齿圈,所述第二主齿圈连接所述第一主(副)齿圈,所述第二副齿圈连接所述第二主行星架,所述第二主行星架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包括第四离合器、第三制动器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主齿圈、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所述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副行星架。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沿同轴布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包括上述各项所描述的自动变速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中,所述变速箱内包括设在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这样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动力可输入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上,再由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上,其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还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变速执行元件,这样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二速执行元件动作,使得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形成至少两种动力的传动比,而由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可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动作而形成四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因此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分别形成的动力传动比可以自由组合,并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和所述第二速执行元件同时动作,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组合形成至少六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进而可以使车辆具备至少六个前进的挡位,这样便可以提供车辆至少六种不同的动力来满足车辆在不同路况(如坡道、凹凸不平的路、山路、高速公路等)下所需的行驶动力,从而较好地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自动变速器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中第一变速执行元件与第二变速执行元件的在各挡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I-变速箱,2-液力变矩器,3-输入轴,8-输出轴; 4-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0a_第一主太阳轮,40b_第一副太阳轮,41a_第一主行星轮,41b-第一副行星轮,42-第一主(副)行星架,43-第一主(副)齿圈;5-第一变速执行机构,50-第一离合器(Cl), 51-第二离合器(C2), 52-第三离合器(C3),53-第一制动器(BI),54-第二制动器(B2),55-第一单向离合器(Fl);6-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0-第二主(副)太阳轮,61a-第二主行星轮,61b-第二副行星轮,62a-第二主行星架,62b-第二副行星架,63a-第二主齿圈,63b-第二副齿圈,60'-太阳轮,61'-行星轮,62'-行星架,63'-齿圈;7-第二变速执行机构,70、70'-第四离合器(C4),71、7Γ -第三制动器(Β3),72-第二单向离合器(F2)。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为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有变速箱I,所述变速箱I内设有输入轴3,所述输入轴3上设有液力变矩器2 ;输出轴8,所述输出轴8和所述输入轴3相互平行;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由双排行星齿轮组形成,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设在所述输入轴3上;第一变速执行机构5,所述第一变速执行机构5包括多个第一变速执行元件,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 ;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动作,使得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形成四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设在所述输出轴8上,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第二变速执行机构7,所述第二变速执行机构7包括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所述第二变速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 ;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和所述第二速执行元件同时动作,使得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组合形成至少六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变速箱I内包括设在所述输出轴8上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这样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输出的动力可输入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上,再由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上,其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还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变速执行元件,这样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二速执行元件动作,使得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可以形成至少两种动力的传动比,而由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可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动作而形成四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因此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分别形成的动力传动比可以自由组合,并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和所述第二速执行元件同时动作,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组合形成至少六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进而可以使车辆具备至少六个前进的挡位,这样便可以提供车辆至少六种不同的动力来满足车辆在不同路况(如坡道、凹凸不平的路、山路、高速公路等)下所需的行驶动力,从而较好地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能。通常,具有双排或双排以上的复合式行星齿轮机构的种类包括很多种,而且每种复合式行星齿轮机构均可以形成多个适当的传动比,但是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如今这种复合式行星齿轮机构基本都采用一些典型化的机构,而且这些典型化的结构都比较紧凑, 例如拉维纳行星齿轮机构、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或者串联式行星齿轮机构。这样根据上述的内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可以采用拉维纳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包括第一主太阳轮40a和第一副太阳轮40b,所述第一主太阳轮40a啮合有第一主行星轮41a,所述第一主行星轮41a和所述第一副太阳轮40b共同啮合有第一副行星轮41b,所述第一副行星轮41b啮合有第一主(副)齿圈43,且所述第一主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一副行星轮41b共同连接有第一主(副)行星架42 ;所述多个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包括第一至第三离合器52、第一、二制动器以及第一单向离合器55 ;所述第一至第三离合器52相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副太阳轮40b、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60以及所述第一主(副)行星架42 ;所述第一、第二制动器54相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副太阳轮40b、所述第一主(副)行星架42 ;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55连接所述第一主(副)行星架42。以下是各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中的作用第一离合器50,将输入轴3的动力传递到第一副太阳轮40b ;第二离合器51,将输入轴3的动力传递到第一主太阳轮40a ;第三离合器52,将输入轴3的动力传递到第一主(副)行星架42 ;第一制动器53,固定第一副太阳轮40b不动,第一副行星轮41b可绕第一副太阳轮40b的外缘转动;第二制动器54,固定第一主(副)行星架42不动,第一主行星轮41a或第一副行星轮41b仅作为过渡轮,且可绕自身的轴线转动;第一单向离合器55,可沿一个旋转方向固定第一主(副)行星架42不动,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可以自由转动。结合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可以由以太阳轮60'、行星架62'、齿圈63'为三个旋转要素的单排行星齿轮组形成,所述三个旋转要素中的第一旋转要素连接所述第一主(副)齿圈43、第二旋转要素固定在所述输出轴8上;
所述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包括第四离合器70'、第三制动器71',所述第四离合器70'和所述第三制动器71'均连接所述三个旋转要素中的第三旋转要素。根据图I举例说明,当第一旋转要素为齿圈63'、第二旋转要素行星架62'、第三旋转要素为太阳轮60'时,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输入的动力会使齿圈转动,当第四离合器70'动作,第三制动器7Γ不动作,太阳轮60'随齿圈63'同步转动,进而使得行星轮6Γ和行星架62'同步转动,并带动输出轴8转动,从而将动力输出,此时动力传动比i =I;当第四离合器70'不动作,第三制动器71'动作,太阳轮60'固定不动,行星架62'随齿圈63'转动,并带动输出轴8转动,从而将动力输出,此时动力传动比i > I。从上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为单排行星齿轮组时,可形成两种动力传动t匕,结合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提供的四种前进动力传动比,最终可以形成至少六种动力的传动比。但是上述的单排行星齿轮组通过第二变速执行机构7所形成多种传动比的方式并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例如还可以增加第二变速执行元件以及调整单排行星齿轮组中与 输入轴3或第一主(副)齿圈43连接的元件(太阳轮60'、行星架62'或齿圈63'),这样也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采用单排行星齿轮组时,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二速执行元件(第四离合器70'、第三制动器71')动作,可使得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形成两种动力传动比,再结合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所提供的四种前进动力传动比,最终可以组合出八种不同的动力传动比,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八种不同的动力传动比并不能全部满足自动变速器所需的动力性,因此一般还要从中筛选更合适的动力传动比,由此可看出动力传动比选择的范围相对比较窄,而且也使得车辆不能具备更多的挡位(例如八个前进挡位),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传动比的选择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可以由双排行星齿轮组形成,这是因为通过前面所提到的内容可知,复合式行星齿轮机构基本都采用一些典型化的机构,例如拉维纳行星齿轮机构、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或者串联式行星齿轮机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双排行星齿轮组形成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优选为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具体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包括第二主(副)太阳轮60,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60上分别啮合有第二主行星轮61a和第二副行星轮61b,所述第二主行星轮61a和所述第二副行星轮61b相对应地连接有第二主行星架62a和第二副行星架62b,且所述第二主行星轮61a和所述第二副行星轮61b相对应地啮合有第二主齿圈63a和第二副齿圈63b,所述第二主齿圈63a连接所述第一主(副)齿圈43,所述第二副齿圈63b连接所述第二主行星架62a,所述第二主行星架62a固定在所述输出轴8上;所述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可以包括第四离合器70、第三制动器7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72 ;所述第四离合器7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主齿圈63a、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60 ;所述第三制动器71连接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60 ;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7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副行星架62b。以下是各第二变速执行元件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7中的作用第四离合器70,将第一主(副)齿圈43动力传递到第二主(副)太阳轮60 ;
第三制动器71,固定第二主(副)太阳轮60不动,第二主行星轮61a或第二副行星轮61b可绕第二主(副)太阳轮60的外缘转动;第二单向离合器72,可沿一个旋转方向固定第二副行星架62b不动,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可以自由转动。为了更清楚的表达上述内容,结合附图2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的工作原理当第四离合器70动作、第三制动器71及制动元件不动作时,第二主(副)太阳轮60可看作与第二主齿圈63a为一体结构,因此在第二主齿圈63a随第一主(副)齿圈43同步转动时,第二主(副)太阳轮60也随第二主齿圈63a同步转动,进 而使得第二主行星架62a与第二副齿圈63b—起同步转动,并带动输出轴8转动,从而将动力输出,此时动力传动比 i = I ;当第三制动器71动作、第四离合器70及第二单向离合器72不动作时,此时第二主(副)太阳轮60固定不动,在第二主齿圈63a随第一主(副)齿圈43同步转动时,使得第二主行星架62a与第二副齿圈63b —起转动,并带动输出轴8转动,从而将动力输出,此时动力传动比i > I ;当第二单向离合器72动作、第四离合器70及第三制动器71不动作时,此时第二副行星架62b固定不动,第二主(副)太阳轮60处于自由状态,这样由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行星架62a、第二主(副)太阳轮60形成的行星齿轮组处于自由度状态,无法提供确定的传动比,但是由于第二副行星架62b固定不动,因此由第二副齿圈63b、第二副行星架62b、第二主(副)太阳轮60形成的行星齿轮组具有确定传动比,在第二主齿圈63a随第一主(副)齿圈43同步转动时,第二副齿圈63b与第二主行星架62a —起转动,并带动输出轴8转动,从而将动力输出。这样可以看出第二行星齿轮机构6可以提供三种不同的动力传动比,通过结合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所提供的四种前进动力传动比,最终可以组合出十二种不同的动力传动t匕,这样扩大了动力传动比的选择范围,且可以从中选出至少八种不同的动力传动比,因此不仅可以使车辆具备至少八个以上的前进挡位,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发动机的动力特性。同样地,上述辛普森齿轮机构通过第二变速执行机构7所形成多种传动比的这种方式也并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例如还可以调整与第二变速执行元件(第四离合器70、第三制动器71或第二单向离合器72)连接的辛普森齿轮机构的元件,或者增加第二变速执行元件,再或者调整辛普森齿轮机构中与输入轴3或第一主(副)齿圈43连接的元件,这样都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还需要强调的是,当可以使车辆具备八个以上的前进挡位时,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而言,则优选八个前进挡位,而且八个前进挡位对应的八个传动比之间紧密衔接,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车辆在换挡过程中的动力衔接顺畅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换挡的舒适性;另一方面,由于传动比的选择范围比较宽,因此可以选择合理的八个传动比,进而可以使车辆在更合理的挡位行驶,这样能够降低发动机输出的转速,进而降低了车辆的耗油量和减少废气的排废量,从而改善了车辆在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3与所述输出轴8可以沿同轴布置,这样使得拉维纳齿轮机构与辛普森齿轮机构可以并排布置,且由于拉维纳齿轮机构与辛普森齿轮机构的结构均比较紧凑,在变速箱I内占用的空间较小,因此可以使得整个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比较紧凑,体积较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包括上述各项所描述的自动变速器,可以使车辆具备八个前进挡位,由于一挡 八挡的传动比范围比较宽,因此可以较好地发挥发动机的动力特性,从而使车辆在行驶时,表现出较好的动力性,而且各前进挡位之间的传动比紧密衔接,换挡舒适性较高,可以增加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的乐趣;另外还可以改善车辆在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性。结合图2、图3以及上述内容,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八个前进挡位的自动变速器中各个挡位的工作传递路线如下一挡(Dl):第二离合器51、第一制动器53、第二单向离合器72动作,此时第一主太阳轮40a与输入轴3结合,第一副太阳轮40b和第二副行星架62b均被固定,动力由液力变矩器2传 递到输入轴3,输入轴3将动力依次由第一主太阳轮40a、第一主行星轮41a、第一副行星轮41b传递到第一主(副)齿圈43,第一主(副)齿圈43再将动力依次由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行星轮61a、第二主(副)太阳轮60、第二副行星轮61b传递到第二副齿圈63b,由于第二副齿圈63b与第二主行星架62a相互连接,因此第二主行星架62a随第二副齿圈63b同步转动,最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二挡(D2)第二、四离合器(51、70)、第一单向离合器55动作,此时第一主太阳轮40a与输入轴3结合,第一主(副)行星架42均被固定,第二主(副)太阳轮60与第一主(副)齿圈43结合,动力由液力变矩器2传递到输入轴3,输入轴3将动力依次由第一主太阳轮40a、第一主行星轮41a、第一副行星轮41b传递到第一主(副)齿圈43,第一主(副)齿圈43再将动力同时传递到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这样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二主行星架62a同步转动,最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上。三挡(D3)第二、三离合器(51、52)、第二单向离合器72动作,此时第一主太阳轮40a和第一主(副)行星架42均与输入轴3结合,第二副行星架62b被固定,动力由液力变矩器2传递到输入轴3,输入轴3将动力同时传递到第一主太阳轮40a和第一主(副)行星架42,这样第一主太阳轮40a和第一主(副)行星架42同步转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主(副)齿圈43,第一主(副)齿圈43再将动力由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行星轮61a、第二主(副)太阳轮60、第二副行星轮61b传递到第二副齿圈63b,由于第二副齿圈63b与第二主行星架62a相互连接,因此第二主行星架62a随第二副齿圈63b同步转动,最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四挡(D4)第二离合器51、第一、三制动器动作(53、71),此时第一主太阳轮40a输入轴3结合,第一副太阳轮40b和第二主(副)太阳轮60均被固定,动力由液力变矩器2传递到输入轴3,输入轴3将动力依次由第一主太阳轮40a、第一主行星轮41a、第一副行星轮41b传递到第一主(副)齿圈43,由于第二主(副)太阳轮60被固定,因此第二主齿圈63a带动第二主行星架62a同步转动,并最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上。五挡(D5)第三离合器52、第一制动器53、第二单向离合器72动作,此时第一主(副)行星架42与输入轴3结合,第一副太阳轮40b以及第二副行星架62b均被固定,动力由液力变矩器2传递到输入轴3,输入轴3将动力由第一主(副)行星架42传递到第一主(副)齿圈43,第一主(副)齿圈43再将动力依次由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行星轮61a、第二主(副)太阳轮60、第二副行星轮61b传递到第二副齿圈63b,由于第二副齿圈63b与第二主行星架62a相互连接,因此第二主行星架62a随第二副齿圈63b同步转动,最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六挡(D6)第二、四离合器(51、70)、第一制动器53动作,此时第一主太阳轮40a与输入轴3结合,第一副太阳轮40b被固定,第二主(副)太阳轮60与第一主(副)齿圈43结合,动 力由液力变矩器2传递到输入轴3,输入轴3将动力依次由第一主太阳轮40a、第一主行星轮41a、第一副行星轮41b传递到第一主(副)齿圈43,第一主(副)齿圈43再将动力同时传递到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这样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二主行星架62a同步转动,最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上。七挡(D7)第二、三、四离合器(51、52、70)动作,此时第一主太阳轮40a和第一主(副)行星架42均与输入轴3结合,第二主(副)太阳轮60与第一主(副)齿圈43结合,动力由液力变矩器2传递到输入轴3,输入轴3将动力同时传递到第一主太阳轮40a和第一主(副)行星架42,这样第一主太阳轮40a和第一主(副)行星架42同步转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主(副)齿圈43,第一主(副)齿圈43再将动力同时传递到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这样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二主行星架62a同步转动,最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上。八挡(D8)第三、四离合器(52、70)、第一制动器53动作,此时第一主太阳轮40a和第一主(副)行星架42均与输入轴3结合,第一副太阳轮40b被固定,第二主(副)太阳轮60与第一主(副)齿圈43结合,动力由液力变矩器2传递到输入轴3,输入轴3将动力由第一主(副)行星架42传递到第一主(副)齿圈43,第一主(副)齿圈43再将动力同时传递到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这样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二主行星架62a同步转动,最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上。倒(R)挡第一、四离合器(50、70)、第二制动器54动作,此时第一副太阳轮40b与输入轴3结合,第一主(副)行星架42被固定,第二主(副)太阳轮60与第一主(副)齿圈43结合,动力由液力变矩器2传递到输入轴3,输入轴3将动力依次由第一副太阳轮40b、第一副行星轮41b传递到第一主(副)行星架42,第一主(副)行星架42再将动力同时传递到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这样第二主齿圈63a、第二主(副)太阳轮60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二主行星架62a同步转动,最终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8上。空(N)挡/泊车(P)挡
各第一变速执行元件与各第二变速执行元件均不动作,液力变矩器2带动输入轴 3转动,但并不传递动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变速器,包括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内设有 输入轴,所述输入轴上设有液力变矩器;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和所述输入轴相互平行;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由双排行星齿轮组形成,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设在所述输入轴上; 第一变速执行机构,所述第一变速执行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变速执行元件,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动作,使得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形成四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 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内还设有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设在所述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 第二变速执行机构,所述第二变速执行机构包括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所述第二变速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 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和所述第二速执行元件同时动作,使得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组合形成至少六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主太阳轮和第一副太阳轮,所述第一主太阳轮哨合有第一主行星轮,所述第一主行星轮和所述第一副太阳轮共同啮合有第一副行星轮,所述第一副行星轮啮合有第一主(副)齿圈,且所述第一主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一副行星轮共同连接有第一主(副)行星架; 所述多个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包括第一至第三离合器、第一、二制动器以及第一单向离合器; 所述第一至第三离合器相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副太阳轮、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以及所述第一主(副)行星架;所述第一、第二制动器相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副太阳轮、所述第一主(副)行星架;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主(副)行星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由以太阳轮、行星架、齿圈为三个旋转要素的单排行星齿轮组形成,所述三个旋转要素中的第一旋转要素连接所述第一主(副)齿圈、第二旋转要素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包括第四离合器、第三制动器,所述第四离合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均连接所述三个旋转要素中的第三旋转要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由双排行星齿轮组形成,包括第二主(副)太阳轮,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上分别啮合有第二主行星轮和第二副行星轮,所述第二主行星轮和所述第二副行星轮相对应地连接有第二主行星架和第二副行星架,且所述第二主行星轮和所述第二副行星轮相对应地啮合有第二主齿圈和第二副齿圈,所述第二主齿圈连接所述第一主(副)齿圈,所述第二副齿圈连接所述第二主行星架,所述第二主行星架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包括第四离合器、第三制动器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 所述第四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主齿圈、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所述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主(副)太阳轮;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副行星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沿同轴布置。
6.一种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及机动车辆,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为能够较好地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而发明。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内设有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上设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有第一变速执行机构,所述第一变速执行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变速执行元件;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有第二变速执行机构,所述第二变速执行机构包括多个第二变速执行元件;通过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变速执行元件和所述第二速执行元件同时动作,使得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组合形成至少六种前进动力的传动比。本发明主要适用在机动车辆上。
文档编号F16H3/46GK102808906SQ2012102978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王超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