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070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轮,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承载较大重量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叠动轮 > 的中间轮套与滚珠层数的增多,整体稳定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含有卡承的高速轮 > 的稳定性好,但承载能力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擦系数小、运转速度快、承载能力强、又具有抗冲击力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包括内轮套、中间轮套、外轮套、圆柱滚子、卡承,其特征是内轮套与相邻的中间轮套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中间轮套与相邻的中间轮套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中间轮套与相邻的外轮套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内轮套与外轮套之间设置N-I层中间轮套,内轮套、中间轮套、外轮套的轮套总数为N+1 ;内轮套向左、右延伸出的部分为连接套,连接套与内轮套为一体结构,连接套的内直径与内轮套的内直径相同,连接套的外围开有丝口,丝口上安装有卡承。根据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中间轮套与外轮套的侧壁上设有凹槽,凹槽与相对应的卡承上的滚珠保持2mm的间隙.根据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承包括外卡盘、内卡盘、滚珠、连接孔、连接丝,外卡盘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卡盘,内卡盘与外卡盘之间组合而成的槽沟内滚动连接有滚珠。根据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承分为含有一圈滚珠的卡承、含有两圈滚珠的卡承、含有三圈滚珠的卡承、含有四圈滚珠的卡承、含有N圈滚珠的卡承。根据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外卡盘的中间开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周围开有连接丝,连接丝与连接套外围的丝口相吻合。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摩擦系数小、转速快、耗能低,既克服了〈叠动轮〉的不稳定因素,又克服了〈含有卡承的高速轮 > 承载能力差的缺点,火车、汽车、运输机械中安装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既可提高运行速度,又能承载较大重量。

图I是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纵切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轮套与圆柱滚子纵切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卡承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卡承平面结构示意图。[0015]附图中I、外轮套;2、滚珠;3、外卡盘;4、内卡盘;5圆柱滚子;6、中间轮套;7、内轮套;8、连接套;9、凹槽;10、连接孔;11、连接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一种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包括内轮套7、中间轮套6、外轮套I、圆柱滚子5、卡承,其特征是内轮套7与相邻的中间轮套6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5,中间轮套6与相邻的中间轮套6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5,中间轮套6与相邻的外轮套I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5,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内轮套7与外轮套I之间设置N-I层中间轮套6,内轮套7、中间轮套6、外轮套I的轮套总数为N+1 ;内轮套7向左、右延伸出的部分为连接套8,连接 套8与内轮套7为一体结构,连接套8的内直径与内轮套7的内直径相同,连接套8的外围开有丝口,丝口上安装有卡承。根据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中间轮套6与外轮套I的侧壁上设有凹槽9,凹槽9与相对应的卡承上的滚珠2保持2mm的间隙.根据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承包括外卡盘3、内卡盘4、滚珠2、连接孔10、连接丝11,外卡盘3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卡盘4,内卡盘4与外卡盘3之间组合而成的槽沟内滚动连接有滚珠2。根据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承分为含有一圈滚珠2的卡承、含有两圈滚珠2的卡承、含有三圈滚珠2的卡承、含有四圈滚珠2的卡承、含有N圈滚珠2的卡承。根据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外卡盘3的中间开有连接孔10,连接孔10的周围开有连接丝11,连接丝11与连接套8外围的丝口相吻合。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中,含有一层圆柱滚子5就具有一个动势,含有两层圆柱滚子5就具有两个动势,含有三层圆柱滚子5就具有三个动势,含有四层圆柱滚子5就具有四个动势,含有N层圆柱滚子5就具有N个动势。含有N个动势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中的所有的动势一齐转动,内、中、外的动势互相促动,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就具有高速旋转的功能。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既可以避免〈叠动轮 > 的不稳定性,又避免〈含有卡承的高速轮〉承载能力差的缺点。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两侧安装卡承,可使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在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中,内轮套与圆柱滚子的层数增多,卡承中滚珠2的圈数也随之增多。含有两层圆柱滚子5、三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设置一圈滚珠2,这一圈滚珠2与第三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二者相距2mm。含有三层圆柱滚子5、四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设置一圈滚珠2,这一圈滚珠2与第四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二者相距2mm。含有四层圆柱滚子5、五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设置两圈滚珠2,内一圈滚珠2与第三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外一圈滚珠2与第五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二者相距2mm。含有五层圆柱滚子5、六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设置两圈滚珠2,内一圈滚珠2与第四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外一圈滚珠2与第六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二者相距2mm。含有六层圆柱滚子5、七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设置两圈滚珠2,内一圈滚珠2与第四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外一圈滚珠2与第七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二者相距2mm。含有七层圆柱滚子5、八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设置三圈滚珠2,内一圈滚珠2与第四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中间一圈滚珠2与第六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外一圈滚珠2与第八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二者相距2mm。含有八层圆柱滚子5、九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设置三圈滚珠2,内一圈滚珠2与第四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中间一圈滚珠2与第七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外一圈滚珠2与第九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二者相距2mm。含有九层圆柱滚子5、十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设置三圈滚珠2,内一圈滚珠2与第四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中间一圈滚珠2与第七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外一圈滚珠2与第十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二者相距2mm。含有十层圆柱滚子5、十一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设置四圈滚珠2,内一圈滚珠2与第四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第二圈滚珠2与第七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第三圈滚珠2与第九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第四圈滚珠2与第i^一层轮套外侧面的凹槽相对应,二者相距2mm。含有N层圆柱滚子5、N+1层轮套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两侧的卡承上,根据需要设置滚珠2的层数。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左侧和右侧都安装了卡承,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偏转角度也好,正面或侧面产生强烈的冲推力也好,轮中的圆柱滚子5及轮套都能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不偏离重心,不改变重心线的形态,可以正常运行。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外轮套随中心转轴一起高速旋转,才能充分发挥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高速旋转的功能。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运转速度快,承载能力强,可安装在火车、汽车和运输机械装置中。
权利要求1.一种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包括内轮套(7)、中间轮套¢)、外轮套(I)、圆柱滚子(5)、卡承,其特征是内轮套(7)与相邻的中间轮套(6)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5),中间轮套(6)与相邻的中间轮套(6)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5),中间轮套(6)与相邻的外轮套(I)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5),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内轮套(7)与外轮套(I)之间设置N-I层中间轮套(6),内轮套(7)、中间轮套(6)、外轮套(I)的轮套总数为N+1 ;内轮套(7)向左、右延伸出的部分为连接套(8),连接套(8)与内轮套(7)为一体结构,连接套⑶的内直径与内轮套⑵的内直径相同,连接套⑶的外围开有丝口,丝口上可安装卡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中间轮套(6)与外轮套(I)的侧壁上设有凹槽(9),凹槽(9)与相对应的卡承上的滚珠(2)保持2mm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承包括外卡盘(3)、内卡盘⑷、滚珠⑵、连接孔(10)、连接丝(11),外卡盘(3)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卡盘⑷,内卡盘(4)与外卡盘(3)之间组合而成的槽沟内滚动连接有滚珠(2)。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承分为含有一圈滚珠(2)的卡承、含有两圈滚珠(2)的卡承、含有三圈滚珠(2)的卡承、含有四圈滚珠(2)的卡承、含有N圈滚珠⑵的卡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其特征是所述外卡盘(3)的中间开有连接孔(10),连接孔(10)的周围开有连接丝(11),连接丝(11)与连接套⑶外围的丝口相吻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擦系数小、旋转速度快、承载能力强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属于机械领域。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包括内轮套、中间轮套、外轮套、圆柱滚子、卡承,内轮套与相邻的中间轮套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中间轮套与相邻的中间轮套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中间轮套与相邻的外轮套之间滚动连接有圆柱滚子,由内轮套、中间轮套、外轮套、圆柱滚子、卡承组成的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含有N层动势,N层动势在运转过程中把承载的重力分解为N条分重力,N条分重力可以减轻圆柱滚子的负载,延长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的使用时间。N层圆柱滚子高速轮具有高速旋转的功能,若安装在火车、汽车、运输机械中,可提高运行速度,能承载较大重量。
文档编号F16C13/02GK202673996SQ2012201809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刘雨霖, 王薪源 申请人:刘雨霖, 王薪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