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发动机飞轮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7136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V型发动机飞轮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V型发动机飞轮壳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型发动机飞轮壳。
背景技术
[0002]飞轮壳通常布置在发动机的后端,作为飞轮齿圈的保护罩,同时也提供起动机的 安装,并且为离合器、变矩器、传动系统、发电机及船用齿轮提供合适的连接手段。在大多数 情况下,飞轮壳还作为后置发动机的支架,对于齿轮室布置在后端的机型,飞轮壳还起到齿 轮室或齿轮室盖的作用。因此,发动机飞轮壳主要起保护飞轮及齿圈,同时,其上一般带有 起动机的安装接口、变速箱安装接口、传感器安装接口及悬置支架等安装接口。[0003]现有V型发动机的增压器与安装在缸盖上的排气管的出气总管连接固定,而不是 就近安装到飞轮壳上,使得出气总管悬臂较长的布置在缺少支撑的情况下,受热应力及振 动影响易造成排气管开裂。另外,现有V型发动机增压器的回油都通过一条硬管连接增压 器及机体或曲轴箱,也不是就近通过飞轮壳回油,这样对于增压器后置的机型,该回油管路 比较长,工作中受震动等影响易断裂;且因为布置空间和回油性能的限制,该后端布置的结 构不能配置双增压器,不能满足发动机性能优化的需要。[0004]还有,现有发动机的输油泵通常与喷油泵安装在一起,来提高输油泵与喷油泵的 配合性能,但对于V型发动机,喷油泵通常布置在中间,以兼顾V型两侧各缸供油需求,而输 油泵受V型的空间限制只能安装在喷油泵侧面,这样布置不便于输油泵通过凸轮轴传动。[0005]最后,现有V型发动机飞轮壳没有空气分配器的安装接口,不便于空气分配器的 安装。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安装 双增压器、输油泵和空气分配器,且增压器回油性能好,便于输油泵通过凸轮轴传动的V型 发动机飞轮壳。[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V型发动机飞轮壳,包括飞轮壳本 体,以及分别设置在飞轮壳本体左、右两侧的左排气接管、右排气接管和分别穿设在飞轮壳 本体正面左、右两侧的右增压器回油管、左增压器回油管;飞轮壳本体的正面上部左侧开设 有空气分配器安装孔,上部右侧开设有输油泵安装孔。[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左排气接管和右排气接管分别通过排气接管支撑面倾斜安装在 飞轮壳本体的左、右两侧,装配时,左增压器、右增压器的进气口分别与左排气接管、右排气 接管的出气口连接,左排气接管、右排气接管的进气口与排气管柔性连接。[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左增压器回油管和右增压器回油管均为波纹管的下端直接插入 飞轮壳本体的回油孔内,并通过压板固定。[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空气分配器安装孔的孔口正对准机体左侧的凸轮轴中心位置; 输油泵安装孔的孔口正对机体右侧的凸轮轴中心位置。[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空气分配器安装孔和输油泵安装孔的中间开设有喷油泵齿轮观察窗口。[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V型发动机飞轮壳结构简单 合理,能安装双增压器、输油泵和空气分配器,并通过设置排气接管来既充当排气管与增压 器之间的过渡连接件,又用来支撑增压器,避免了增压器通过排气管的出气总管连接固定, 造成排气管受热应力及振动影响开裂。另外,该V型发动机飞轮壳增加了双增压器回油管、 输油泵安装孔和空气分配器安装孔,提高了增压器回油性能,便于输油泵、空气分配器通过 凸轮轴传动。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V型发动机飞轮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V型发动机飞轮壳的排气接管支撑面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V型发动机飞轮壳的喷油泵齿轮观察窗口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V型发动机飞轮壳的飞轮壳本体回油孔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5是图4的K-K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8]图6是现有V型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0019]附图标记说明[0020]1-飞轮壳本体,11-空气分配器安装孔,12-输油泵安装孔,13-喷油泵齿轮观察 窗口,14-喷油泵齿轮,15-紧固螺栓,16-盖板,17-排气接管螺栓安装凸台,18-加强筋, 19-回油孔,2-左排气接管,20-回油腔,3-左增压器回油管,4-右增压器回油管,5-右排气 接管,6-左增压器,61-左增压器进气口,7-右增压器,71-右增压器进气口,8-压板,91-左 侧排气管,92-右侧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以下实施 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 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00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V型发动机飞轮壳是根据V型发动机的整机布置需要, 既能满足双增压器后置顺利回油,还能提供双排气接管安装支撑增压器,且能够实现输油 泵和空气分配器安装及动力传递,具体结构包括飞轮壳本体1、左排气接管2、左增压器回 油管3、右增压器回油管4和右排气接管5。[0023]如图3所示,其中,飞轮壳本体I的正面上部左侧开设有空气分配器安装孔11,上 部右侧开设有输油泵安装孔12,空气分配器安装孔11和输油泵安装孔12的中间开设有喷 油泵齿轮观察窗口 13。空气分配器安装孔11的孔径为88_,能满足各种外径的轴承安装, 且端面呈三角形,三个角上设计有三颗MlO的螺孔,用于通过螺栓固定空气分配器。当飞轮 壳装配到机体上时,空气分配器安装孔11的孔口正对准机体左侧的凸轮轴中心位置,这样 可以将动力通过凸轮轴传递给空气分配器。[0024]输油泵安装孔12的孔径为90mm,能满足各种外径90mm的轴承安装,端面呈环形,设计有4颗MlO的螺孔,能满足输油泵的固定。输油泵安装孔12的孔口正对机体右侧的凸 轮轴中心位置,同样可以将动力通过凸轮轴传递给输油泵。相应的喷油泵93布置在V型两 侧气缸中间。[0025]喷油泵齿轮观察窗口 13可以在不拆开飞轮壳的情况下,松开喷油泵齿轮14的紧 固螺栓15,通过转动喷油泵齿轮14来调整油泵的提前角,方便装配和维修使用。平时喷油 泵齿轮观察窗口 13通过盖板16及垫片密封。[0026]如图2所示,飞轮壳本体I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排气接管支撑面,排气接管支 撑面具有三个呈直角三角形布置的排气接管螺栓安装凸台17,排气接管螺栓安装凸台17 之间通过加强筋18连接,使之由足够的强度满足增压器的支撑需要。[0027]结合图6可以看出,排气接管2和右排气接管5分别通过排气接管支撑面倾斜安 装在飞轮壳本体I的左、右两侧,装配时,左增压器6、右增压器7的进气口 61、71分别与排 气接管2、右排气接管5的出气口连接,而排气接管2、右排气接管5的进气口与发动机左右 两侧的排气管91、92分别柔性连接,这样,排气接管2和右排气接管5不仅充当排气管与增 压器之间的过渡连接件,还承担支架支撑增压器的作用,能够在增压器远离缸盖和机体,无 法在缸盖或机体上找到有效的支撑的情况下,通过排气接管2和右排气接管5对左增压器6、右增压器7进行有效支撑,避免增压器通过排气管的出气总管连接固定,造成排气管受 热应力及振动影响开裂。[0028]如图4和图5所示,左增压器回油管3和右增压器回油管4均为波纹管,上端为法 兰结构,用螺栓分别固定在左增压器6和右增压器7的回油口上;下端直接插入飞轮壳本体 I的回油孔19内,并用压板8压住,压板8用一颗M6螺栓固定;飞轮壳本体I的回油孔开 设在飞轮壳本体I的上部左右两侧,并靠近左增压器6和右增压器7的下方。为保证回油 顺畅,飞轮壳本体I的回油孔处向外凸起,形成一个方形的回油腔20,使机油能顺畅的通过 齿轮室回到油底壳。[0029]传统发动机的增压器无论是中置还是后置,通常都是在机体或曲轴箱上,靠近增 压器的地方,设计增压器的回油接口,使增压器的机油通过一根回油管直接回到油底壳,对 于本结构所涉及的V型双增压器布置在后端且靠近飞轮壳的情况,如果仍然在机体或曲轴 箱上开回油接口,回油管路就会很长,不利于回油管的布置及其可靠性。[0030]该V型发动机飞轮壳结构简单合理,能安装双增压器、输油泵和空气分配器,并通 过设置排气接管来既充当排气管与增压器之间的过渡连接件,又用来支撑增压器,避免了 增压器通过排气管的出气总管连接固定,造成排气管受热应力及振动影响开裂。另外,该V 型发动机飞轮壳增加了双增压器回油管、输油泵安装孔和空气分配器安装孔,提高了增压 器回油性能,便于输油泵、空气分配器通过凸轮轴传动。[0031]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V型发动机飞轮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轮壳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飞轮壳本体左、右两侧的左排气接管、右排气接管和分别穿设在所述飞轮壳本体正面左、右两侧的右增压器回油管、左增压器回油管;所述飞轮壳本体的正面上部左侧开设有空气分配器安装孔,上部右侧开设有输油泵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发动机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排气接管和右排气接管分别通过排气接管支撑面倾斜安装在飞轮壳本体的左、右两侧,装配时,左增压器、右增压器的进气口分别与所述左排气接管、右排气接管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左排气接管、右排气接管的进气口与排气管柔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发动机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增压器回油管和右增压器回油管均为波纹管的下端直接插入所述飞轮壳本体的回油孔内,并通过压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发动机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配器安装孔的孔口正对准机体左侧的凸轮轴中心位置;所述输油泵安装孔的孔口正对机体右侧的凸轮轴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V型发动机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配器安装孔和输油泵安装孔的中间开设有喷油泵齿轮观察窗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型发动机飞轮壳。该飞轮壳包括飞轮壳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飞轮壳本体左、右两侧的左排气接管、右排气接管和分别穿设在飞轮壳本体正面左、右两侧的右增压器回油管、左增压器回油管;飞轮壳本体的正面上部左侧开设有空气分配器安装孔,上部右侧开设有输油泵安装孔。该V型发动机飞轮壳结构简单合理,能安装双增压器、输油泵和空气分配器,并通过设置排气接管来既充当排气管与增压器之间的过渡连接件,又用来支撑增压器,避免了增压器通过排气管的出气总管连接固定,造成排气管受热应力及振动影响开裂。
文档编号F16M1/026GK202834590SQ20122047313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余锦海, 魏晓东, 秦真山, 王倩, 罗朝发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