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蜗杆减速器用拨叉选择旋转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8662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轮蜗杆减速器用拨叉选择旋转角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涡轮蜗杆减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轮蜗杆减速器用拨叉选择旋转角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蜗轮蜗杆传动因具有传动比大、传动平稳、可以自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减速传动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涡轮蜗杆减速器大多是360°旋转,而对于某些使用场合而言,涡轮蜗杆的旋转角不需要360°那么大的范围,因此就造成了现有的涡轮蜗杆的通用性较差的缺陷,如单轴跟踪太阳能电站只需要±60°的转角范围,如果要使用旋转角为360°的涡轮蜗杆减速器,就需要在涡轮上增设限位设计,使得成本大幅度增加,而且蜗轮360°都有齿,部分齿在使用中用不到,材料及加工都有浪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涡轮蜗杆减速器用拨叉选择旋转角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涡轮蜗杆减速器使用场合局限、通用性差、限位设计复杂以及成本投入大等问题。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涡轮蜗杆减速器用拨叉选择旋转角结构,包括基座、完全齿涡轮、不完全齿涡轮、蜗杆和拨叉,所述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分别连接轴Ⅰ和轴Ⅱ,所述轴Ⅰ和轴Ⅱ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基座上,所述蜗杆的末端连接拨叉,所述蜗杆的始端设置在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之间,所述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对称分布在蜗杆的两侧,所述完全齿涡轮的外圈上的齿片均匀排布且连续不间断,所述不完全齿涡轮的外圈上的齿片不连续,且齿片间隔的部分形成一无齿区,所述拨叉设置在滑槽上且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上下移动使得蜗杆选择啮合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中的任意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的大体尺寸相同,只是结构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不完全齿涡轮的无齿区分别设置有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关于不完全齿涡轮的中心对称,且大小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还包括用于拨叉复位的复位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涡轮蜗杆减速器上分别设置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且采用拨叉的上下移动使得蜗杆选择啮合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中的任意一个,实现涡轮蜗杆减速器旋转角的改变,通用性好,而且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的区别只是有无挡片之分,不完全齿涡轮的限位结构简单,成本投入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不完全齿涡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基座,2、完全齿涡轮,3、不完全齿涡轮,4、轴Ⅰ,5、轴Ⅱ,6、蜗杆,7、拨叉,8、滑槽,9、驱动机构,10、第一挡片,11、第二挡片,12、齿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涡轮蜗杆减速器用拨叉选择旋转角结构,包括基座1、完全齿涡轮2、不完全齿涡轮3、蜗杆6和拨叉7,完全齿涡轮2和不完全齿涡轮3分别连接轴Ⅰ4和轴Ⅱ5,轴Ⅰ4和轴Ⅱ5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基座1上,蜗杆6的末端连接拨叉7,蜗杆6的始端设置在完全齿涡轮2和不完全齿涡轮3之间,完全齿涡轮2和不完全齿涡轮3对称分布在蜗杆6的两侧,完全齿涡轮2的外圈上的齿片12均匀排布且连续不间断,不完全齿涡轮2的外圈上的齿片12不连续,且齿片12间隔的部分形成一无齿区,拨叉7设置在滑槽8上且在驱动机构9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拨叉7上下移动使得蜗杆6选择啮合完全齿涡轮2和不完全齿涡轮3中的任意一个,实现两种旋转角的任意切换,操作简单,实用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完全齿涡轮2和不完全齿涡轮3的大体尺寸相同,只是结构不同,用以保证完全齿涡轮2与蜗杆6、不完全齿涡轮3与蜗杆6的啮合度。

在本实施例中,不完全齿涡轮3的无齿区分别设置有第一挡片10和第二挡片11,第一挡片10和第二挡片11关于不完全齿涡轮3的中心对称,且大小形状相同,限位结构简单,设计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拨叉7还包括用于拨叉复位的复位弹簧,保证每次啮合完全齿涡轮或不完全齿涡轮后能够及时复位,方便蜗杆下次的选择啮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涡轮蜗杆减速器上分别设置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且采用拨叉的上下移动使得蜗杆选择啮合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中的任意一个,实现涡轮蜗杆减速器旋转角的改变,通用性好,而且完全齿涡轮和不完全齿涡轮的区别只是有无挡片之分,成本投入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