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用促动器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648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用促动器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用促动器的排气装置,更详细地,在具备利用气压的促动器的自动化手动变速器中,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用促动器的排气装置用于通过阀体向外部排出促动器运行时发生的排气。



背景技术:

自动化手动变速器(AMT,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在使用齿轮和变速操作机构及离合器系统方面与手动变速器相同,但是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是借助电动马达或液压气缸等自动实现的变速器。

图1示出大型商用车辆用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外壳1的一侧面。箭头A方向为连接引擎的部分,箭头B方向为内置齿轮的部分。在变速器外壳1的一侧面形成促动器固定部2,在促动器固定部2设置阀体4,上述阀体4包括多个电磁阀,上述电磁阀作为用于发生变速操作力的促动器,上述电磁阀接收气动缸3和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接收控制信号来使气动缸3运行。并且在覆盖促动器固定部2的促动器外罩5(示出半透明状态)形成流路5a,上述流路5a通过阀体4向气动缸3传递从外部进入的气压,通过阀体4向外部排出从气动缸3排出的空气。

图2和图3示出设置气动缸3和阀体4的促动器外罩5的底部面。即,气动缸3和阀体4的设置状态底部面立体图。

气动缸3包括用于选择运行的选择气缸32a和用于换挡运行的换挡气缸3b。

为了向外部排出从气动缸3排出的空气,在阀体4适用如下结构。

在阀体4的底部面(图2中,向上部露出的面)形成大致呈矩形的排出空间4b,上述排出空间4b用于聚集从相对面的一对电磁阀4a排出的空气聚集。在各个排出空间4b的中央形成于插入电磁阀4a的气缸相连通的排出孔(未图示)。上述排出空间4b从阀体4的底部面向阀体4的内侧凹陷。

在形成上述排出空间4b的阀体4的底部面安装阀板4c,从而密闭各个排出空间4b。在阀板4c形成与各个排出空间4b相连通的排出孔,并形成用于隔断上述排出孔的止回阀4d。止回阀4d设置于阀板4c的下部面,从而当通过排出孔从排出空间4b排出空气时,可借助空气推动并开放排出孔,当不排出空气时,复原到原来状态并关闭排出孔。

上述止回阀4d执行如下功能,从任意一个气缸(在两侧插入设置电磁阀的气缸)排出的气压你留到另一气缸并通过设置于另一气缸的电磁阀供给到气动缸3,由此防止气动缸3的错误运行。

如图3所示,在上述阀板4c的下部面安装阀体盖4e。阀体盖4e与阀板4c隔开一定的间隔,从而与发板4c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与阀体盖4e的一侧部贯通形成排出孔4ea。

因此,从阀体4的气缸排出的空气第一次向与上述气缸相连接的排出空间4b排出,并通过各个排出空间4b的排出孔(形成于阀板4c的排出孔)开放止回阀4d,且向阀板4c和阀体盖4e之间的空间第二次排出,最后通过阀体盖4e的排出孔4ea向促动器外罩5的内部排出。

如上所述,以往,为了防止气动缸3的错误运行,需要在阀体4设置止回阀4d和用于设置止回阀4d的阀板4c,因此,阀体4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大小和重量也会增加。

并且,从阀体4排出的空气向开放性良好的促动器外罩5的内部排出,因此存在气动缸3的排气性能并不优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对此,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阀体的结构不仅变得简单,并且大小(厚度)和重量减少,而且还可提高气动缸的排气性能的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用促动器的排出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多个流路,与气动缸相连接,形成于促动器外罩;多个电磁阀,与上述流路相连接;阀体,形成多个用于插入设置上述电磁阀的气缸,在上述阀体的下部面形成与各个气缸相连接的多个排出空间;阀体盖,安装于上述阀体的下部面,用于密封排出空间;多个排出孔,通过设置有上述阀体的促动器外罩的内侧空间与促动器外罩的外侧空间相连通的方式贯通变速器外壳而形成;以及多个排出流路,形成于上述阀体盖的下部面,用于一对一连接各个排出空间与上述排出孔中的一个。

上述排出流路包括与排出空间相连通的连通孔和用于连接连通孔和上述排出孔的流路槽。

上述流路槽是在阀体盖的下部面向上方凹陷而成的直线形状的槽。

形成上述多个排出流路的上述流路槽相互平行。

在上述变速器外壳突出形成流路紧贴部,上述流路紧贴部紧贴于上述流路槽的下部,并用于密封流路槽的下部。

在上述流路槽的周围形成密封槽,密封部插入于上述密封槽,上述密封部紧贴于上述流路紧贴部。

上述排出孔与离合器外罩的内侧空间连通。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阀体的每个气缸均具有独立的个别排出流路,由此需要设置止回阀和阀板。

因此具有简化阀体的结构,与减少大小和重量的效果。而且还具有由于重量减少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效果。

并且从阀体排出的空气并非向促动器外罩的内部排出,而且向相对于外部开放度高的曲轴箱侧排出,因此提高空气排出性能,从而具有提高气动缸排气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现有技术的促动器的排气装置的自动化手动变速器外壳的部分立体图,图1为以半透明状态示出促动器外罩侧部分的图。

图2为图1的促动器外罩(气动缸和阀体设置状态)的底面立体图。

图3为在图2安装阀体盖的状态的图。

图4为适用本发明的促动器的排气装置的自动化手动变速器,图4为阀体位于上部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A线剖视图,图5为设置阀体和气动缸部分的仰视图,图5示出阀体的下部面相接触的变速器外壳流路紧贴部的切断面形状。

图6为在图5中去除阀体盖的状态的阀体仰视图。

图7为上述阀体盖的仰视图。

图8为图5的B-B线剖视图,图8为示出第一气缸的排气路径的剖视图。

图9为图5的C-C线剖视图,图9为示出第二气缸的排气路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5的D-D线剖视图,图10为示出第三气缸的排气路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5的F-F线剖视图,图11为示出第四气缸的排气路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变速器外壳 11:离合器外罩

12:输入轴 13:齿轮

14:流路紧贴部 15:排出孔

20:阀体 20a:排出空间

20b:排出孔 21:电磁阀

22:阀体盖 23:排出流路

23a:连通孔 23b:流路槽

24:密封部 30:气动缸

31:选择气缸 32:换挡气缸

40:促动器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具有多种变更实施,在图中例示特定实施例并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形态,本发明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中的所有变更、等同技术方案或代替技术方案。为了说明的清晰性便利性,图中示出的线的厚度或结构要素的大小等可被扩张示出。

并且,后述的术语为考虑在本发明中的功能后下定义的术语,上述术语的含义可根据使用人员、运营人员的意图或惯例而改变。因此,对于上述术语的定义需要基于本说明书整体内容来下达。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4为适用本发明的促动器的排气装置的自动化手动变速器,图4为阀体位于上部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5为图4的A-A线剖视图,图5为设置阀体和气动缸部分的仰视图,图5示出阀体的下部面相接触的变速器外壳流路紧贴部的切断面形状。

在变速器外壳10的一侧形成与引擎相连接并设置有离合器的离合器外罩11,在变速器外壳10的内部设置输入轴12和齿轮13。

如图所示,在变速器外壳10的上部设置阀体20和气动缸30,在覆盖上述阀体20和气动缸30的促动器外罩40形成用于连接阀体20和气动缸30的流路(未图示)。因此,从外部供给源供给的气压经由阀体20和流路使气动缸30运行,从气动缸30排出的空气经由流路和阀体20排出。

阀体20呈正六面体形状,并与多个气缸贯通形成。在上述每个气缸的两侧开口插入设置一个电磁阀21。

在示出的实施例的阀体20贯通形成5个气缸,在上述各个气缸的两侧插入设置一个电磁阀21。

上述气动缸30由一个选择气缸31和一个换挡气缸32形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阀体20将4对电磁阀21,即8个电磁阀21用于控制气动缸30的运行。剩余两个用于变速器促动器气压系统的主阀及变速器制动器阀,阀体20具有总共10个电磁阀21。(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促动器的排气装置除用于主阀及制动器阀用之外,均适用于通过用于上述气动缸30运行控制用的电磁阀(8个)的排气。)

图5中,在阀体20的面积范围内,以剖面显示的部分为阀体20的下部面,准确地,作为紧贴于安装于阀体20的下部面的阀体盖22的排出流路23形成部件的流路紧贴部14,基于图4的A-A线的变速器外壳10的截断面。即,上述流路紧贴部14突出形成于安装有阀体20的变速器外壳10,从而紧贴于在阀体盖22的下部面形成的排出流路23,借助流路紧贴部14,除入口和出口之外,上述排出流路23形成密封状态。

在上述流路紧贴部14的一侧贯通形成与离合器外罩11的内侧空间(设置离合器的空间)相连通的多个排出孔15。

如图6(去除阀体盖22的状态)所示,在上述阀体20的下部面凹陷形成大致呈矩形的排出空间20a,上述排出空间20a与上述气缸(在两侧插入一对电磁阀21的气缸)相对应。而且分别与上述气缸相对应的排出空间20a之间连通形成排出孔20b。即从电磁阀21排出的空气通过气缸和排出孔20b向排出空间20a排出。

图7示出作为本发明一结构的阀体盖22的底部面。所示出面的背面为平面,并紧贴于阀体20的下部面。因此,上述排出空间20a相互隔开。

在阀体盖22形成多个排出流路23,上述排出流路23用于一对一连接阀体20的各个排出空间20a和形成于上述变速器外壳10的流路紧贴部14的排出孔15。

排出空间20a和排出流路23及排出孔15的数量相同。

排出流路23包括:连通孔23a,贯通阀体盖22,用于使各个排出空间20a与对应排出流路23相连通;以及流路槽23b,用于使各个连通孔23a和与流路紧贴部14相对应的排出孔15相连接。

如图8至图11所示,流路槽23b为从阀体件22的下部面向上方凹陷而成的直线形槽。

优选地,流路槽23b一对一连接一个连通孔23a和一个排出孔15,为了以最简单的形状并以最短距离连接两侧槽,流路槽23b呈直线形状。

由此,形成于4个排出空间20a的连通孔23a借助直线形状的流路槽23b与分别对应的排出孔15相连接。并且形成于阀体盖22的流路槽23b,即,排出流路23相互平行。借助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最简单且占据最小面积的排出流路。

在上述变速器外壳10的流路紧贴部14中,如上形成的多个排出流路23均可相互紧贴,以能够使上述面积最小化的方式以如图5所示的形状突出。

在上述流路槽23b的周边周围形成于流路槽23b隔开一定间隔的密封槽,在上述密封槽插入相同环形状的密封部24。在变速器组装状态下,密封部24紧贴于上述流路紧贴部14的上部面,从而起到提高各个排出流路23的密闭性的作用。

借助以上说明的结构,阀体20的各个气缸(气动缸运行用气缸)具有分别独立的空气排出路径。

参照图8至图11,说明与气动缸30的运行相关的气缸(形成于阀体20的气缸)的排气结构。

在5个气缸中,除最右侧的气缸(设置主阀及制动器阀用电磁阀的气缸)之外,从右向左依次赋予各个气缸的号码并进行说明。对以与各个气缸相对应的方式连接的排出流路23也赋予相同号码。(参照图7)

图8为图5的B-B线剖视图,图8为示出1号气缸的排气路径的剖视图。

在阀体20的各个气缸的下部形成从气缸排出空气的排出空间20a(在切断位置上未示出排出孔20b),在阀体20的下部面安装有阀体盖22并密封排出空间20a。只是,第一气缸的排出空间20a与第一排出流路23相连接。第一排出流路23的连通孔23a与第一排出空间20a相连通,流路槽23b连接连通孔23a和形成于变速器外壳10的流路紧贴部14的排出孔15相连接。因此,从第一气缸排出的空气通过排出空间20a和第一排出流路23的连通孔23a、流路槽23b、与第一排出流路23相连接的排出孔15向离合器外罩11的内侧空间排出。上述部分的流路紧贴部14以比第一排出流路23的密封部24所占据的面积稍微更大的面积突出并以最小限度的面积形成,并形成密封部24的接触面,从而确保第一排出流路23的密闭性。

图9为图5的C-C剖视图,图9为示出2号气缸的排气路径的剖视图。

在第二气缸的情况下,第二排出流路23连接第二气缸的排出空间20a和与第二排出流路23相对应的流路紧贴部14的排出孔15。因此,第二气缸的排出空气通过第二排出流路23向离合器外罩11的内侧空间排出。除此之外的详细结构与第一气缸的排出结构相同。

图10为图5的D-D线剖视图,图10为示出第三气缸的排气路径的剖视图。

在第三气缸的情况下,第三排出流路23连接第三气缸的排出空间20a和与第三排出流路23相对应的流路紧贴部14的排出孔15。因此,第三气缸的排出空间通过第三排出流路23向离合器外罩11的内侧空间排出。此外详细结构与第一气缸的结构相同。

图11为图5的F-F线剖视图,图5为示出第四气缸的排气路径的剖视图。

在第四气缸的情况下,第四排气流路23连接第四气缸的排出空间20a和第四排出流路23相对应的流路紧贴部14的排出孔15。因此,第四气缸的排出空气通过第四排出流路23向离合器外罩11的内侧空间排出。此外的详细结构与第一气缸的排出结构相同。

借助如上所述的结构,从气动缸30排出的空气通过促动器外罩40的流路向阀体20的对应电磁阀21流入,通过上述电磁阀21插入设置的气缸的排出孔20b向与其相连接的排出空间20a排出,接着,每个排出空间20a经过个别连接的排出流路23并通过形成于变速器外壳10的流路紧贴部14的各个排出孔15向离合器外罩11的内侧空间排出。

如上所述,阀体20的各个气缸具有独立专用的排出流路23,因此排出空气向其它气缸逆流并被供给到气动缸30,由此可在根本上防止气动缸30不按需求运行的情况。

因此,为了防止本发明的排出空气的逆流供给,无需设置于以往装置的止回阀和阀板,由此阀体20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大小减少,由此重量也会减少。

并且,排出空气的空间从以往的促动器外罩内侧空间变更为离合器外罩的内侧空间。与执行其外罩的内侧空间相比,离合器外罩的内侧空间的空间体积极大,对外部的开放性也大,因此,可更加顺畅地排出空气。因此,气缸30的排气性能得到提高。

如上所述,参照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例仅是例示性实施例,只要是本发明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进行多种变形及等同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技术保护范围通过以下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来定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