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免维护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152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防尘免维护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具体地说是一种防尘免维护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调心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结构为:在轴承外圈左侧端面与外壳底部间有一支撑弹簧,外壳的右端设置一台阶,分离套筒左端与外壳台阶面接触,通过分离套筒的斜边,将外壳、轴承、支撑弹簧连接在一起。轴承内圈内孔与分离套筒间留有空隙,该空隙较大,在使用过程中,该空隙中易积聚大量的粉尘。积聚的粉尘容易进入轴承内部,加剧轴承内、外圈滚道及钢球的磨损,轴承内部容易产生高温,分离轴承极易烧死失效。

离合器分离轴承座一般为铸钢或铸铁件。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为了润滑需要定期对分离轴承内孔添加润滑脂,因离合器内部粉尘、砂石较多,容易与油脂混合后结块,造成润滑不良,导致分离轴承提前失效,无法进行离合换挡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尘免维护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该轴承密封性能良好,能够避免集聚的粉尘进入轴承内部,同时润滑效果好,大幅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尘免维护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套筒座,所述分离套筒座的轴径前端套设内圈,所述内圈的外侧配合设置外圈,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保持架,保持架的每个安装工位分别设置一个钢球,所述钢球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外圈、内圈的滚道中,所述外圈的前端与内圈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外圈的后端与内圈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所述内圈与外圈两者通过外壳固定于分离套筒座上,并在所述外壳与第一密封圈之间设置支撑垫,且所述内圈、外圈后端均通过分离套筒座的径向凸起限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套筒座内壁设置螺旋槽,尼龙筒与所述螺旋槽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套筒座上对应于内圈的后端设有让位槽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圈滚道的右端设置下半沟道,外圈滚道的左端设置上半沟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密封性能好,能够避免积聚的粉尘进入轴承内部,润滑效果好,能够避免粉尘与润滑脂结块对轴承造成的影响,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中分离套筒座与尼龙筒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2中,包括内圈1、支撑垫2、第一密封圈3、外圈4、外壳5、钢球6、保持架7、第二密封圈8、分离套筒座9、尼龙筒10、下半沟道11、上半沟道12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尘免维护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包括分离套筒座9,所述分离套筒座9的轴径前端套设内圈1,所述内圈1的外侧4配合设置外圈4,所述内圈1与外圈4之间设置保持架7,保持架7的每个安装工位分别设置一个钢球6,所述钢球6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外圈4、内圈1的滚道中,所述外圈4的前端与内圈1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3,外圈4的后端与内圈1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8,所述内圈1与外圈4两者通过外壳5固定于分离套筒座9上,并在所述外壳5与第一密封圈3之间设置支撑垫2,且所述内圈1、外圈4后端均通过分离套筒座9的径向凸起限位固定。

分离套筒座9内壁设置螺旋槽,尼龙筒10与所述螺旋槽固定连接,分离套筒座9上对应于内圈1的后端设有让位槽口

本实用新型产品通过在分离套筒座9内部增加尼龙筒10,尼龙筒10与分离套筒座9内壁开设的螺旋槽固定连接,螺旋槽加大了尼龙筒10与分离套筒座9的贴合力。由于分离套筒座9前端加长,形成Z字形的迷宫密封,保证轴承的密封性能,第一密封圈3、第二密封圈8两者也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外圈2滚道的左端设置上半沟道12,内圈1滚道的右端设置下半沟道11,内圈1与外圈2之间通过上述半沟道形成溶脂空间,有效提高轴承的润滑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