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的管道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932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用于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的管道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的管道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文明高速发展,对于城市市政配套管道设施建设中技术性、环保型、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传统开挖施工技术,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施工技术,因其对周围环境及交通影响较小,越来越得到广泛运用。

在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施工过程中,在管道回拖过程中,管道敷设一段后,因C处(详见图1)后段管道与前段管道入孔角度不一致,以及后段管道自重,会在C处发生弯折,导致此处管道与地面的压力及摩擦力增加,常使得管道回拖敷设不能顺利完成,甚至出现管道拉断情况,耽误工期,造成材料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的管道支撑装置,旨在对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施工过程中对管道进行支撑,以减小管道发生弯折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的管道支撑装置,包括地面固定装置、顶升装置、对称滑轮装置、横梁以及斜支撑,其中,

所述对称滑轮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横梁上方的对称设置的两个滑轮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滑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横梁固定连接,两个滑轮呈一定角度以将管道支撑,所述横梁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地面固定装置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顶升装置驱动所述横梁相对于地面固定装置上下活动,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地面固定装置和横梁以对横梁进行支撑。

优选地,所述地面固定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地面上的螺栓孔,所述顶升装置的底端固定于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地面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两所述底座的加强杆。

优选地,所述斜支撑包括与横梁可活动连接的竖杆、与竖杆远离横梁一端连接的套筒以及位于所述套筒中的定位杆,所述竖杆相对于横梁的展开角度可调整,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斜支撑固定于地面固定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横梁的两侧均设置有斜支撑,每一底座对应设置两所述斜支撑以将横梁进行支撑。

优选地,所述竖杆为螺纹钢筋。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槽钢。

优选地,所述顶升装置为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道支撑装置,在使用时先将该装置放置在管道投影正下方,对管道进行支撑,使C处后段管道入孔角度与前段管道大概保持一致,减小C处管道弯折,同时使原C处管道与地面摩擦,变为管道与滑轮之间摩擦,大大减小管道回拖敷设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减小管道回拖敷设所需拉力,避免因施工不利情况发生,造成工期延误及材料浪费。同时,本管道支撑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拖拉管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的管道支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的管道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的管道支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管道支撑装置时拖拉管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地面固定装置、101-底座、1011-定位孔,102-加强杆、20-顶升装置、30-对称滑轮装置、301-滑轮、302-支撑杆、40-横梁、50-斜支撑、501-竖杆、502-套筒、503-定位杆,60-定向钻机,70-工作坑,80-拖拉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3至图5,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非开挖定向钻进拖拉管的管道支撑装置,包括地面固定装置10、顶升装置20、对称滑轮装置30、横梁40以及斜支撑50,其中,

对称滑轮装置30包括位于横梁40上方的对称设置的两个滑轮301以及用于支撑滑轮301的支撑杆302,支撑杆302与横梁40固定连接,两个滑轮301呈一定角度以将管道支撑,横梁40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顶升装置20,顶升装置20的两端分别与地面固定装置10和横梁40固定连接,顶升装置20驱动横梁40相对于地面固定装置10上下活动,斜支撑50的两端分别连接地面固定装置10和横梁40以对横梁40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支撑杆302设置有三根,其中一侧共用一根支撑杆302,两支撑杆302将一滑轮301进行支撑。

具体地,参照图3,地面固定装置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底座101,底座101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地面上的螺栓孔,顶升装置20的底端固定于底座101上。地面固定装置10还包括连接两底座101的加强杆102,从而提高了本管道支撑装置的结构强度。膨胀螺栓穿过螺栓孔,从而将底座101固定于地面上。

给合参照图2和图3,斜支撑50包括与横梁40可活动连接的竖杆501、与竖杆501远离横梁40一端连接的套筒502以及位于套筒502中的定位杆503,竖杆501相对于横梁40的展开角度可调整,底座101上设有多个定位孔1011,定位杆503穿过定位孔1011将斜支撑50固定于地面固定装置10上。通过调整定位杆503的位置(将其穿过不同位置的定位孔1011),达到调整斜支撑50的支撑角度目的。竖杆501可通过活页与横梁40可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横梁40的两侧均设置有斜支撑50,每一底座101对应设置两斜支撑50以将横梁40进行支撑。即共设置有四个斜支撑50,从而提高了本管道支撑装置的结构强度。

竖杆501为螺纹钢筋,支撑杆302为槽钢。顶升装置20为千斤顶。千斤顶的上部与垫块焊接,上部的垫块与横梁40焊接。千斤顶的下部与垫块焊接,下部的垫块与底座101焊接。底座101与加强杆102均可使用槽钢制作。两底座101与加强杆102共同形成一H形架体。

本管道支撑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待管道敷设一段后,现场技术人人员发现C处前段和后段管道与地面形成夹角相差较大时,停止管道回拖敷设工作。先将本管道支撑装置放置在管道投影正下方,确定好装置与C处距离后,再用膨胀螺栓将地面固定装置10固定在地面上(详见图5)。然后,通过顶升装置20顶升横梁40,使对称滑轮装置30升高,待滑轮301与管道的底部接触后,缓慢改变对称滑轮装置30高度,使C处后段管道缓慢升高,直至尽C处管道前段和后段与地面夹角大概保持一致以及C处管道脱离地面后停止。接着,迅速调整斜支撑50与地面固定装置10的夹角,通过定位杆503固定斜支撑50与地面固定装置10的夹角,从而保持升高后管道支撑装置在管道回拖敷设时不发生变化。最后,再进行管道回拖敷设,直至工作全部完成。

本实施例提出的管道支撑装置,在使用时先将该装置放置在管道投影正下方,对管道进行支撑,使C处后段管道入孔角度与前段管道大概保持一致,减小C处管道弯折,同时使原C处管道与地面摩擦,变为管道与滑轮301之间摩擦,大大减小管道回拖敷设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减小管道回拖敷设所需拉力,避免因施工不利情况发生,造成工期延误及材料浪费。同时,本管道支撑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